【摘要】以探索講練考三位一體(即Theory teaching -Expenriment-Assessment,以下簡稱TEA)教學模式在中職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求為中職層次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層次特點,將TEA教學模式應用到中職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中,并分析其教學效果并進行討論;從而實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顯著提高,中藥鑒定技術能力顯著提升,評學評教及同行評價均收到良好反饋;可以看到,TEA教學為中職中藥鑒定技術課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TEA模式;中職;中藥鑒定技術
中藥鑒定技術是中職中藥類專業(yè)設置中非常重要的課程,又是一門很直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課,對常用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鑒定技術的掌握往往占據該層次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部分,但是中職中專層次的學生接受能力較低,使用傳統(tǒng)的授課及課程考核方法,效果不佳。
一、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學管理的需要
通過與授課教師的溝通發(fā)現,中職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課堂紀律不甚理想,甚至難以把控,因此,從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入手,通過實踐分析,研究一種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學習效果,又能優(yōu)化課堂紀律,提高授課效率的新型教學模式,可以為中職學生的教學改革與管理提供借鑒。
(二)課程改革的需要
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是中職層次中藥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是中職中藥類專業(yè)技術能力建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該課程內容重點多、記憶難點多且枯燥,尤其對于知識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教與學的困難都較大,使用一般課程的傳統(tǒng)授課及課程考核方法,效果不佳。因此,研究一套新的、適用于中職學生中藥鑒定技術課程的教學及考核方法,提高中職中專中藥類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及崗位實踐能力迫在眉睫。
二、教學改革的方法
本課題組對中職學生的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采用TEA三位一體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具體實施如下。
(一)理論教學模式的改革
對于中職中專層次的學生來說,崗位需求是所有專業(yè)培養(yǎng)的根本目標,因此,中藥鑒定技術課程的授課將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將中藥飲片標本搬到理論講授課堂,拉長教學計劃中的理論課時數,而不明顯區(qū)分理論課與實訓課,保證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有的中藥材及飲片標本,讓學生學習鑒別要點理論的同時,盡可能看到相應的實物標本或圖片資料,而不是進行一定的理論課時之后再進實驗室看標本,這樣能夠讓學生第一時間對藥材或飲片產生感性認識,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記憶準確度。對于本校中藥標本館尚未購買的部分重要的藥材和飲片,均以清晰的、能夠充分反應鑒別要點的圖片進行補充。
另外,在階段性復習過程中,利用現有標本及圖片對學生進行課堂考試,并將考試成績記入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占期末課程總成績的40%。
(二)考核模式的改革
本課題擬將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期末考試成績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每一節(jié)課的復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藥材及圖片的識別情況,作為平時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40%;第二部分,真?zhèn)舞b別,準備十對真?zhèn)嗡幉幕蝻嬈瑯吮荆鹨蛔寣W生鑒別出真品與偽品,占考核總成績的30%;第三部分,筆試,以傳統(tǒng)卷面考試的形式,考察學生對課程標準中重要的藥材及飲片的性狀、理化鑒別要點的掌握情況,占考核總成績的30%。
(三)課程標準的修訂
以崗位需求為綱,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基本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標準。教研組在TEA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框架下,對中職中藥鑒定技術的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授課順序。授課順序擬按照中藥學基礎課程的分類方法及講授順序,即以藥材的作用效果為主線,并且課時設置上與中藥學基礎課程緊密銜接,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二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方面則本著“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藥味的選擇上結合中藥學基礎課程,以臨床常用藥材、大宗藥材為選擇重點;知識的側重點傾向性狀鑒別,弱化理化及顯微鑒別。
三、結語
本教研室在分析中職層次學生特點、中藥鑒定技術課程特點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弊端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分析,研究一種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學習效果,又能優(yōu)化課堂紀律,提高授課效率的新型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夠提高中職層次中藥類專業(yè)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今后該層次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管理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劉學醫(yī),趙寶林,袁芳.基于實物和影響標本制作的中藥鑒定技術教學改革[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5,32(01):82~83.
[2]李炳生,張昌文.中藥鑒定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宋英杰(1986.05—),女,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山東現代學院,工程師(制藥工程,中級),研究方向:中藥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