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本科高校應用型轉型的需要,為研究式教學學習的運用奠定基礎,實現圖書館的功能拓展和轉型發展,對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功能、構成進行了探討,并對學習共享空間的實體層、虛擬層和支持層的構成和建設提出了設想。
【關鍵詞】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實體層;虛擬層;支持層
按照《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的“擴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合作式、參與式教學”的要求,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其自主交流、探討學習,養成團隊協作意識,將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為達此目標,本科高校應該建設基于圖書館服務的學習共享空間,培育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創造能力和團隊協作學習能力。
一、學習共享空間的概念和功能
學習共享空間就是一個學習支持系統。從服務供給角度,是圖書館內設的一站式學習服務中心;從服務接受角度,是一個在圖書館內的協同學習環境。在學習共享空間內,綜合使用互聯網、各類自媒體、計算機軟件及外設等裝備設施、知識庫,在圖書館咨詢館員、指導教師的協力支持下,為學生的學習、研究探討等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以團隊交流、協作形式共同完成學習和研究任務。
學習共享空間的功能有四個方面。一是集成資源、一站服務功能。將網絡及多媒體數字資料、平面媒體紙檔資料等資源集成于一體,配備相應裝備設施和物理空間,提供獲取、共享信息資源的一站式服務空間。二是團隊學習、研究、交流、協作學習的實現功能。學習共享空間是一個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融于一體的學習型社區,學習氛圍合作、和諧、寬松,強調“協作交流”,支持學生將學習、研究、交流和協作等活動融于一體。三是教學、學習和咨詢一體功能。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圖書館咨詢功能融為一體,圖書館以其各種信息資源和工具優勢,由圖書館館員提供信息導航咨詢服務,成為信息利用的指導教師。四是全方位、全過程支持學生學習。在學生提出信息需求,到信息搜集、產生研究成果的整個過程,每個環節都有圖書館館員的指導和幫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終身學習和創造能力。
二、學習共享空間構建
學習共享空間一般由七要素構成,即實體空間設施、圖書館服務要素、網絡環境要素、整合的信息資源要素、協同學習空間要素、集成環境要素、多類人員集成要素,分為實體層、虛擬層、支持層等三個層次。實體層由設施空間、硬件設備和服務設施等組成。虛擬層由軟件設施、信息資源和虛擬環境等部分組成。支持層由服務組織、服務規范和服務評價體系等部分組成。
第一,學習共享空間實體層構成。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服務為目的,促進協作、構建學習社區的原則,達到專業、舒適、優雅、適配的要求。學習共享空間實體層的空間設施包括電子教室、討論室、技能指導室、多媒體制作室及資源區、紙檔印刷資源區、交流休閑區等,硬件設備包括網絡計算機及外設(打印機、掃描儀、復印機、公共查詢機)、局域網絡及無線網絡、咨詢及技術支持服務臺等。一般情況下,電子教室采用圓桌式集群布局,3至6人為一組,一般的以6至8組為一個教室。每組配置一臺電腦,教室內需要配置網絡設備。討論室也可采取開放式布局,以家庭沙發茶幾等為主要裝備,配備網絡設施和多媒體設備。交流休閑區一般配置交流用的休閑設施和基本休閑餐飲設施。第二,學習共享空間虛擬層構成。虛擬層建設堅持數字化、網絡化、便利化和共享化的建設原則,整合數字信息資源、在線學習資源和課程,構建學習、交流、協作及共享思想和知識的網絡空間,并配置相應的裝備設施。虛擬層由虛擬網絡空間、在線學習(軟件)工具、數字學習課程資源等構成。虛擬網絡空間包括虛擬學習社區、興趣社區、實踐模擬社區、人文和自然知識社區及社交網絡等虛擬社區,供學生和教師在網上共同探討交流,實現協作學習。在線學習(軟件)工具包括在線學習軟件、辦公軟件、通訊軟件、信息共享軟件、多媒體及自媒體軟件工具、搜索及導航引擎等軟件工具,是協作學習的實現手段。數字學習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數字資源、網上知識資源、學習知識庫和培訓課程等,是學習者自主和協作學習的內核基礎。第三,學習共享空間支持層構建。支持層由信息技術、管理組織、共享文化、服務支持體系等部分組成。信息技術是學習共享空間的技術支撐系統,包括網絡技術、電子圖書館技術、自媒體技術等,基礎的有博客、即時通訊(微信、QQ、推特等)及社交媒體技術等。管理組織是學習共享空間的制度保障體系和人員體系,制度體系包含管理制度、共享空間服務規范、評價體系、培訓體系等,人員體系由咨詢館員、信息技術專家、多媒體工作人員、指導教師等組成。共享文化是學習共享空間所有人員需要遵守并認同的社會觀念、服務準則、職業道德規范等。服務支持體系是學習共享空間的服務項目,包括參考咨詢、IT技術支持、多媒體資源閱覽、紙質文獻閱覽、電子資源閱覽、研討學習、輸出設備、休閑服務等服務項目。
三、結語
學習共享空間將圖書館的資源、服務、環境與學生、教師融為一體,共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通過實現三個利用——充分利用圖書館紙質信息資料、充分利用圖書館信息平臺資料、充分利用各類網絡媒體和三個結合——實現學生學習與自我養成結合、獨立思考與團隊協作有機結合、圖書館信息獲取與專業教學有機結合,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學生學與用的互通、學校多部門聯動教育培養,從而推動本科高校的應用型轉型,提高學校教育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月婷.臺灣地區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建設的調查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4(02).
[2]胡昌平,胡媛.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用戶交互學習行為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07).
作者簡介:田蓉(1972—),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新疆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