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要】煤炭化工企業要實現環境保護達標排放,必須做到這一點。在煤炭化工的設計、施工、調試、運行全過程中,嚴格遵守環保要求,通過竣工驗收和日常監督,是煤化工項目經營者面臨的真正挑戰。在煤炭化工企業的實際運行中,氣味、惡臭等是影響企業與當地居民關系的重要因素。當硫回收裝置正常運行時,其氣味主要是由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引起的。本文分析了煤化工行業環境保護應注意的有關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處理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煤化工環保;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煤炭化工是將煤炭轉化為天然氣、液體和固體產品或半產品的過程,經過化學加工,再加工成化工和能源產品。主要包括煤氣化、液化、蒸餾、焦油加工和電石、乙炔化工等。對揮發性有機廢氣的控制進行了探討。
一、煤化工產業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問題
在不同的煤化工生產過程中,不同的生產、貯存、運輸、裝卸過程中,VOCs有機廢物的排放狀態和組成也各不相同。廢氣的煤化工生產過程主要是煤粉破碎、篩分、輸煤灰水處理池低壓閃蒸汽提、轉化酸性氣體和低溫甲醇尾氣、硫回收冷凝器廢氣、廢氮分子篩吸附的空氣分離裝置、火焰燃燒氣體、氣化爐、廢氣驅動等,具有VOCs種類繁多、組分復雜等特點。氣體樣品采集過程因尾氣溫度高于環境溫度,采樣袋中樣品因分析滯后,分析時出現少量液化,但氣體樣品中總烴質量濃度仍然達到61400~62000mg/m。液態煤化工產品在儲存、運輸、裝卸過程的揮發性排放與石油化工液態產品的工況狀態相似,儲罐進料、油罐車裝車過程大呼吸排放的VOCs氣體濃度較高,對大氣環境污染的貢獻相應較大。
二、煤化工企業含苯有機尾氣的回收
(一)粗苯加氫工藝
粗苯加氫是煉焦生產粗苯的過程。該設備主要由復合、加氫精制、萃取精餾、芳烴精煉和實用等組成。粗苯首先經脫重塔分離為輕苯和重苯,輕苯再經連續蒸發器和蒸發塔蒸發后,在預反應器和主反應器進行兩級加氫處理,輕苯中的不純物,如硫、氧、氮化合物經催化劑兩級加氫反應處理,生成硫化氫、水、氨等物質,同時不飽和化合物轉化為飽和化合物,然后在穩定塔脫氣后得到加氫油。
(二)尾氣回收技術及應用
目前尾氣回收技術主要是冷凝、吸附和吸收方法,通過對粗苯精制過程的生產過程進行分析,在封閉的環境下進行,基本不造成物料的大量流失,99%的物料回收,極少部分損失,主要是兩股尾氣帶走的物料損失。脫重塔真空尾氣以及穩定塔尾氣是塔頂頂出的部分40度氣體。排氣量為1.2t / h,其中含苯類化合物以及環戊烷等非芳烴、苯等可燃物質,隨真空尾氣排放。根據生產工藝、裝置及公輔供應特點,可選用冷凝法對尾氣中有機物進行回收處理。根據苯類物料特性,當尾氣溫度由40℃降低至10℃時,其飽和蒸汽壓將大幅降低,即可有大量的揮發性苯、甲苯、二甲苯、環戊烷等非芳烴被冷凝下來,從而可再次被回收到系統中。
(三)含鹽廢水處理
煤化工含有鹽廢水構成由無機鹽和溶解的有機化合物為主。高效的預處理技術可以顯著降低廢水的硬度和有機濃度,改善膜的恢復,降低鹽水的體積,這對膜系統和蒸發器的后續操作非常重要。與化學軟化相比,有機物的去除更加困難。鹽廢水,特別是RO鹵水的預處理,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對于有機物去除,物理化學,高級氧化和組合方法主要使用。通過不同的預處理技術,可以將轉移和礦化概括為從含鹽廢水中去除有機物的兩種途徑,其中轉移途徑需要減少化學物質和吸附材料的消耗。對污水處理煤鹽化工的一些研究報告,迫切需要開展含鹽廢水的基本工作分析,選擇具有指導意義的處理。同時,借鑒其他行業的成熟的技術,結合工業廢水處理需求,開發和應用的預處理過程。
(四)微波技術
在處理煤化工廢水的過程中,微波處理技術的發展可分為純微波直接輻射技術、微波催化技術和微波催化氧化技術三個階段。在前兩個階段,技術的效果并不理想。它還沒有達到對有機污染物有效分解的預期。能源消耗過大,有機物降解不徹底。第三階段是微波催化濕法氧化。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它具有降解速度快、降解效率高、無二次污染等優點。這是一項值得研究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在硝基苯降解實驗中,氧化銅作為催化劑的效果最好。銅氧化物含有過渡金屬氧化物在微波領域的一大損失,銅氧化物會使載體吸收增強,表面溫度上升更快,更高,退化產生的自由基和微波激發反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氧化鉍僅次于氧化銅。氧化鉍是一種特殊的氧化物,在短時間內具有結構缺陷、吸收能力強、硝基苯化學反應快、降解效果好等特點。
三、結語
綜上所述,煤化工具有較大的用水量。與石油天然氣相比,該過程復雜多變,污染物復雜。目前,關于“三廢”治理在煤化工行業的研究和應用的報道較少。在煤化工的發展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污染控制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使其與生產同時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麗.煤化工環保應重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J].能源化工,2015,36(06):41.
[2]何曉輝.煤化工環保應重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J].中國印刷與包裝研究,2014,6(01):66~70.
[3]周春玉.煤化工環保應重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研究[J].油氣田環境保護,2015(0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