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動已經開始從傳統的觀光旅游向深層次的文化體驗旅游過渡。茶文化旅游作為文化體驗旅游的重要成分,已成為一種旅游新時尚,并得到了快速發展。
【關鍵詞】茶文化;旅游;特征;建議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旅游需求正發生著改變,體驗性較強的文化旅游受到追捧,在這種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得到發展。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唐陸羽《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茶葉已從最初的治病藥材變為養生佳品。
在現代旅游市場中,茶旅游因其生態、健康、養生的形象,迎來蓬勃發展,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為國飲,中國人飲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旅游集文化品位、田園風光、生態環境、市井風情、社交娛樂于一體,將飲食起居與賞心悅目的審美情趣融合在一起,越來越多的朋友踏青體驗選擇去茶園采茶、炒茶、購茶、品茶,盡享茶旅生態游的無窮樂趣。如何理解茶文化與旅游的關系,如何發展茶文化旅游,加快其旅游的步伐,促進茶業與旅游經濟共同發展,將從茶文化與旅游方面進行討論,以便更好地促進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一、我國茶文化旅游概述
(一)茶文化概念
研究茶文化旅游的概念, 要首先界定茶文化與文化旅游的關系。 茶文化的概念有其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茶文化則是專指其 “ 精神財富 ” 部分。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人們把飲茶作為一種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和文化藝術享受。在茶葉物質文化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我國特有的茶禮、茶俗、茶藝等一整套道德風尚和社會風情,包含著極為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
(二)茶文化旅游的概念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涵蓋了茶園觀光、茶葉品鑒、茶古跡游覽、茶特色建筑參觀、茶事勞作、茶俗體驗、茶藝觀賞、茶商品購物等多種內容,是集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主題旅游、養生旅游為一體的新型旅游模式。它是在休閑、放松的旅游過程中,細細品味茶的文化、內涵,體味茶的風俗、禮儀,鑒賞茶葉的品質并參與其間的能陶冶旅游者身心的一種特色旅游項目,將茶葉生態環境、茶生產、自然資源、茶文化內涵等融為一體進行旅游開發。通過開展茶文化旅游、茶產品會展旅游、茶文化節慶旅游等,我國傳統茶文化得以繼承與發展,同時由旅游帶動的旅游購物、餐飲、娛樂等相關行業,發展以茶文化旅游為核心的茶消費,弘揚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途徑。
(三)茶文化與旅游的結合
茶文化是人類在發展、生產、利用茶的過程中以茶為載體表達人與自然或人與人之間各種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種文化形態的總稱,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底蘊深厚的茶文化是現代重要的旅游資源。茶文化旅游,既是人們在心靈深處對道法自然境界的追求,也是現代都市人渴望擺脫喧囂、尋求心靈釋放、向往自由的全新休閑方式。賞茶美、品茶香、采茶趣、養茶性,這些可以讓游客在茶文化旅游過程中獲得審美體驗和精神享受,從而產生最高境界的旅游體驗。
二、茶文化旅游的基本特征
茶文化旅游既具有旅游的共性,如消費性、休閑性、社會性、審美性等一般屬性,也具有異地性、暫時性等旅游特征。同時,茶文化旅游又顯現出與其他旅游類型所不同的獨特屬性,具備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大眾文化和上層文化相結合的旅游活動
早在宋代,吳自牧《夢梁錄》便記載:“人家每日不可闕者,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就是所說的俗語“開門七件事”。茶作為一種飲品,風靡于各個階層,茶的受眾性十分廣,不論是販卒走夫,還是王公貴族,各階層人們都鐘情于茶。茶是平民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勞作之余大口飲茶,既解渴又提神,十分快意。茶與文人雅士又有著不解之緣。茶蘊含天地靈氣,富有藝術美感,為詩人所贊美。茶促文思,激發靈感,是文人雅士離不開的伴侶。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茶文化兼容并蓄,海納百川,因此具有多重審美層次。茶文化旅游已漸成為普通大眾享有的權利,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茶文化旅游既有“下里巴人”的世俗,亦有“陽春白雪”的高雅,兩個層面看似矛盾,實則缺一不可。茶文化旅游方式豐富多彩,既包括采茶、制茶等茶事活動,也包括富有藝術美感的茶藝活動。茶文化旅游涵蓋了文化旅游、休閑旅游、民俗旅游、養生旅游、農業觀光旅游等多種類型,是一種上層文化旅游,也是一種大眾文化旅游,能夠滿足各個階層、年齡的旅游者的需求。
(二)是集物質和精神享受為一體的旅游活動
茶樹是經濟作物,又是觀賞樹種;茶飲既能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且能帶來精神上的享受,這也使得茶文化旅游具有滿足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雙重特性。人們在茶文化旅游活動中,既能品嘗到各地風味獨特的茶飲、茶食,又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茶文化旅游既能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需求,也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升華。茶之旅是色香味俱全的感官之旅,人們能夠盡情享受茶的醇厚。茶之旅也是休閑娛樂之旅,人們在茶藝、茶歌、茶俗中獲得輕松愉快,一掃往日疲憊憂愁。同時,茶之旅又是心靈之旅游、智慧之旅,人們在茶中感悟人際的和諧、文化的精髓、宇宙的大美。
(三)是自然旅游與人文旅游交相輝映的旅游產品
茶文化旅游以茶區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人文景觀為依托,將茶葉生態環境、茶生產制作、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茶文化內涵等融為一體而進行開發,是人文旅游與自然旅游交相輝映的旅游產品。茶樹外形優美,四季常青,花香怡人,本身便是優良的觀賞樹種。茶樹對生長環境十分依賴,俗話說:“好山好水出名茶。”許多名茶產地本身便是馳名天下的風景名勝區,如武夷巖茶、黃山毛峰等名茶均產于世界級名山。茶園遠離紅塵喧囂,滿眼翠綠,使人賞心悅目。近些年來,不少地方投資興建了以茶園為基地的旅游觀光地,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參觀游覽。
三、我國茶文化旅游發展現狀
把茶文化與旅游緊密結合起來,即茶旅融合,以茶為主題、以茶基地為載體、以旅游為內容、以市場為動力,將茶園建成旅游景區,將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實現茶旅文化、品牌、產品一體化。在茶旅一體化發展中,茶葉是最大的賣點。近年來,在茶與旅游等各界人土的共同努力和推動下,我國的茶文化旅游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茶文化旅游產品也不斷的推陳出新。我國茶文化旅游發展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一)利用茶資源開展觀光游
我國的茶資源十分豐富,且茶園大多位于自然環境優美、風光迤邐之處,將這一資源優勢與相關的文化(神話、傳說、典故等)有機結合,正可迎合現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體驗的需要。如杭州是西湖龍井茶的產地,中國茶葉博物館也坐落于此;有茶都之稱的福建安溪現建有茶葉博物館、鳳山茶葉大觀園和大坪生態茶園等。
(二)利用茶的功能開展的保健游
茶葉內含成分豐富,有5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相當一部分已被證明對人體有明顯的保健和藥用價值。《神農食經》《新修本草》《千金翼方》等總結了茶的24種功效;旅游過程中飲茶可以消除疲乏勞頓,促進生理機能的迅速恢復;長期飲茶更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這正是開展與茶相關的生態保健游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三)利用茶藝開展茶文化活動
把茶藝通過藝術加工,展示茶的沖、泡、飲等的技藝。茶藝是茶道精神的物質載體,游人通過觀看技藝精湛的茶藝表演,不僅可以了解其中擇、沖、泡、品茶的高超技藝,還可以體會到其所包含的茶文化內涵,同時在物質和精神上獲得美的享受,大大促進了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四)利用茶文化活動開展國際茶事活動
文化的交流為茶文化旅游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前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引入國際賽事,傳播茶藝文化,邀請全球的茶藝師和愛好者參加,促進國際茶文化交流,推動全球茶葉消費。在宣傳和弘揚茶文化的同時,不同程度地推動了茶文化旅游的發展,拓展了文化旅游的發展空間。
四、關于發展我國茶文化旅游的建議
(一)全域旅游產業融合茶旅發展
茶旅在產業融合上,農業部全國休閑農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楊建勇認為,“應該通過產業聯動、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農業等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收”。茶鄉旅游要結合全域旅游的理念,立足大區域,著眼大旅游,策劃大項目,打造新業態。
茶旅融合不是兩個產業的簡單結合,要以茶為主題,以茶基地為載體,以旅游為內容,以市場為動力,將茶園建成旅游景區,將茶產品開發成旅游產品,將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實現茶旅文化一體化、茶旅品牌一體化、茶旅產品一體化。
(二)提高茶旅產品的文化內涵
要努力挖掘旅游產品的文化價值,以深層次的文化吸引力抓住游客。如白族的三道茶文化就體現了“人生如品茶,先苦后甜力能回味無窮”的人生哲學。要提高茶文化旅游區內導游和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他們的媒介作用,將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和文化內涵較完美地傳遞給游客。
(三)創新茶文化旅游主題
可以通過構思不同風格的主題,實現優勢互補、良性競爭。提煉鮮明的茶文化旅游體驗主題,使旅游者在這其中逐步理解當地茶文化的內涵, 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持久的記憶,樹立茶旅融合的品牌。以茶文化展示和體驗為主,通過多種靜態和動態的方式,展現地方茶文化,如都勻毛尖茶產茶區,通常會結合當地茶俗的文化演藝,活態化展現茶文化。
(四)大力宣傳茶文化旅游
通過茶文化旅游節事節會,使茶文化與旅游業有機結合。如與旅游相關單位、部門及旅行社加強合作,不斷推出茶文化旅游特色線路和活動;通過網絡、電視、報刊及宣傳手冊、光盤等傳媒手段,主動打入客源市場,積極引導潛在客戶;注重泡茶、賞茶、茶藝表演的休閑旅游價值,通過適當創新,引領論茶、品茶新風尚,讓品茶成為一種體驗,成為特色休閑旅游產品;多種渠道和形式,全方位、多層面地宣傳和推銷茶文化旅游。
參考文獻
[1]姜含春,趙紅鷹,葛偉.中國茶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30(03).
[2]甄麗君,陳秀樓.皖江城市帶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9).
[3]周嵐.關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17).
[4]林朝賜,張文文,劉玉芳,陳春芬.茶文化旅游與茶業經濟發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02).
[5]王聯英.茶文化旅游產品的概念、類型、開發價值和開發策略[J].海峽科學,2013(12).
作者簡介:張西林(1962.11—),女,漢族,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