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燕

【摘要】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課教學設計應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筆者嘗試從善用導入藝術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巧設閱讀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指導閱讀策略讓學生有能力去閱讀,同時借助閱讀載體讓學生有動力去讀這幾方面入手,設計閱讀教學,以期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英語學科素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當今英語課程倡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教師應該理解內涵,更新教學理念,調整閱讀教學設計,才能使英語閱讀煥發新的活力,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
筆者認為在我們的英語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在關注初中英語閱讀課程的設計時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出發點,有意識地運用與閱讀相關的理論,來指導學生的閱讀模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模式,以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正確理解的能力。
現就從如何善用導入藝術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巧設閱讀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指導閱讀策略讓學生有能力去閱讀,同時借助閱讀載體讓學生有動力去讀這幾方面入手對閱讀教學的開展進行粗略闡述。
一、善用導入藝術,讓學生有興趣去閱讀
教育家赫而巴特指出:教育應當貫穿于學生的興趣當中。興趣是每一個人成才的起點,是每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事物底蘊的內在動力。我們有很多途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課堂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行為的效率的重要場所之一。因此,設計與教學目的相關的,屬合學生特點的導入活動,是我們研究的關鍵。
(一)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采用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隨著多媒體的普遍運用,利用電教手段和直觀教具形象地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真實語境是我們常用的手段。針對不同題材與體裁的文章我們可設計如閱讀文學作品、觀看相關的影片、圖片,欣賞和學習英語歌曲等活動來創設真實情境。
(二)挖掘背景文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要正確的理解課文就應該對相應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文化背景主要包括國家的地理和歷史,國家的風土人情和民族心理。日常交際中,我們最多接觸到的莫過于我們中西方人的姓名的表達,中西方人的姓與名的位置正好相反,因此在稱呼對方時,如何正確稱呼,并且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稱呼,是我們在教學時應該關注的。
二、巧設閱讀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去閱讀
閱讀課中,問題的設計不僅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更關系到課堂氛圍的營造與教學目標的達成。在開展閱讀課時,教師必須重視起閱讀課教學的提問環節,從而使提問內容和教學過程能更好地滿足教學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真正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訓練。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設計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問題,調動學生的閱讀參與度
在閱讀課問題的設計上,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要求,設計出符合課堂結構和方向的問題,確保問題的高質量,力求新穎多變,每個環節的問題要循序漸進并環環相扣,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該根據教學情況進行隨機提問,針對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追問,讓學生的語言能力盡可能地運用并為其創造提升的空間。
(二)設計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問題,關注閱讀問題的難易度
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關注學生的認知差異,針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的不同,同一個問題要設計不同的提問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提問對象,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不同層次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訓練,從而使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能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培養和最大程度的鍛煉。
三、指導閱讀策略,讓學生有能力去閱讀
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叫學生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是為了讓學生克服閱讀中遇到的困難,養成科學的閱讀習慣,熟練掌握英語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的能力。我們嘗試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閱讀策略指導。
(一)指導學生文本分析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學生感知能力
任何一個文本都有其自己的特征,不同的體裁有著不同的模式和語言功能,我們很多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提煉出有用的信息;或者經過反復閱讀仍不能提煉出問題的關鍵信息;或者他們找到了與問題有關的信息,但分辨不出最關鍵的信息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應該做好文本的理論解讀的工作,給學生一些對文本的理解的基本理論指導。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文章,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理解的突破口,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二)指導學生文本閱讀的技巧,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Mackey曾列出掃讀、預測、猜詞、利用語篇標志等19種閱讀技巧和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來還應根據教材中閱讀材料體裁的不同,設計不同的閱讀策略,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有效閱讀訓練,比如跳讀、精讀、研讀。初中的閱讀材料以敘事、傳記類文章為主,故事性可讀性相對比較強,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略讀、跳讀、精讀等策略,輔以適當的小組合作學習,理清文章中的時間、空間、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再配以一些思考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其抓住主題。
八年級下冊Module9 Friendship Unit 2 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what you think it is.在課文閱讀環節可以如下設計。
1.掃讀:Who is the writer?
2.略讀:
3.精讀: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①. Why couldnt Zhang Bei talk to anyone about her problem?
②. Why do you think the girl smiled?
③. Why was the smile an important gift?
④. How did the smile change her life?
4.跳讀:Try to find out the object clauses in the passage.
在小組活動時可以設計如下問題:
1.The main thread :Time or space?
2.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how many par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etc.
經過掃讀、略讀、精讀、跳讀和小組合作這五個步驟的問題設計,學生閱讀時的著眼點從宏觀到微觀,從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到對故事內涵的深挖,讓學生的思維能力經歷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訓練,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四、借助閱讀載體,讓學生有動力去閱讀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制定個人閱讀計劃,做好讀書筆記,保證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為了讓學生有明確的閱讀目標,保證閱讀的質量以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首先應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水平和個人興趣,列出本學期內的閱讀書目,并且定下每天的閱讀時間和最終完成的時間。在閱讀時填寫閱讀記錄表,以保證閱讀質量。
教師也應該安排一定的課堂時間,提供學生將閱讀成果進行展示與交流的機會。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Module 7 A famous story中,課文的內容是《愛麗絲漫游奇境記》Alices Adventures inWonderland ,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這個故事完整的英文版,并做好相應的讀書筆記,在上課之前進行交流。筆記內容可以讓學生摘錄最喜歡的情節;可以讓學生介紹書里面他最喜歡的人物;還可以是對故事內容的總結。相信經過這種先讀后教的模式,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時更得心應手,學生在對故事的概述和在對人物進行介紹時,內容都更加豐富,用詞也更加生動準確。
(二)開展合作閱讀活動,創新閱讀模式,增加課外閱讀的趣味性
我們的教材中還有一些課文,它也有相關的英文版書籍,如:七年級下冊Module 9 Life history Unit 2 He decided to be actor.是莎士比亞的傳記類文章,它的英文版小說相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高,學生在閱讀時會遇到較多的詞匯與表達障礙,這樣往往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造成學生閱讀興趣喪失,這時候開展小組合作閱讀,讓學生在小組閱讀中承擔一定的角色,如詞匯發現者,句型摘錄者,總結者,提問者等,學生在小組中根據自己的角色進行閱讀,交流,討論,和同伴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閱讀的快樂。這些閱讀活動讓學生更廣泛而又深入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充分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素養。
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地指導學生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促成學生積極的閱讀情感,體驗閱讀樂趣,掌握閱讀方法,并讓豐富的英語文化滋養他們的心靈,充實他們的頭腦,開拓他們的眼界,這無疑是使孩子們終生受益的舉措。
英語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決定英語教學要立足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英語閱讀為我們的學生打開了一扇窗戶,它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并幫助學生形成更全面、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戎林海.新編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05):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