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
對外貿易在穩定增長,保障就業和調整結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形勢下,世界各國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對外貿易發展。我國外貿體制改革步伐也不斷加快,各種改革措施密集推出。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對外貿易企業發展的背景及現狀,探討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創新發展的途徑。
一、我國對外貿易企業發展背景
(一)國際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它促進了商業繁榮,大量員工流動和技術發展并且易于投資。世界經濟穩步增長,使世界各國受益。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經濟全球化進入調整期,但總體方向沒有改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全球資源分布優化,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國際分工。
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為世界各國互聯互通、取長補短提供了技術支持,經濟全球化因此呈現新的時代特征。各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著比較優勢,彼此緊密聯系,深度融合,分享合作成果。
(二)國內背景
中國緊跟經濟全球化趨勢,推動建設開放的世界經濟,明確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更加開放,全面,包容,平衡,共贏的發展局面。不同國家的共同繁榮和可持續發展也一直是中國人民的殷切期盼。
40年來,中國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特別是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日益融入全球經濟周期循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經濟實力,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逐步提高。
二、我國對外貿易企業發展現狀
(一)轉型壓力較大
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面臨巨大壓力。 過去,由于勞動力資源的突出優勢,中國勞動力市場人數充足且比較廉價,中國企業主要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與歐美國家出口的產品不同。 但是,隨著科技文化的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對外貿易進行了轉型,現代化的程度逐步提升,出口產品接近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與發達經濟體的重疊程度越來越高。
(二)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加劇
這顯然與美國征收關稅及“去全球化”關系密切,企業已經實際感受到了貿易摩擦帶來的沉重壓力。
美國在2018年引發的“貿易戰”是中國對外貿易出口的主要變數。截至8月23日,美國對價值約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關稅。 盡管如此,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前七個月,中國與美國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2.29萬億元,同比增長5.2%。我國對美國貿易順差1.03萬億元人民幣。隨著傳統市場貿易壁壘不斷加高,我國外貿企業沿著“一帶一路”尋找新機會的動力增強。
(三)重視質量和技術
在國家政策明確支持和市場壓力倒逼之下,近些年,企業紛紛從內在出發,主動創新升級,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投入提高技術水平,以應對海外市場的不同需求層次及日益激烈的競爭局面。
從企業的反饋看,隨著我國產品質量的提升及技術不斷進步,在國際市場遭遇的阻力反而越來越大。這是因為中國企業已從供應鏈的低端轉向中高端,意味著進入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領域。沖擊既有競爭格局,與歐洲、美國、日本等傳統市場把控者展開競爭,勢必招致它們的抵觸。但從長遠來看,這只會使中國企業更加注重質量和技術,并調整內部管理方法,以配合國際市場。
三、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創新發展途徑
(一)企業綜合管理能力將成為最強競爭力
根本上來說,一個企業外部的敵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業內部的種種問題。大部分對外貿易企業是依靠當年的成本紅利迅速發展起來的,走的太快,忘記打好基礎,很多企業的內部制度、管理體系都不健全。而隨著成本紅利的消失,以及外貿形勢的劇烈變動,企業自身的短板就顯現出來,基礎不牢、自身修煉不夠將導致企業在產業升級換代的大潮中很容易被淘汰掉。
企業的客戶開發體系,品牌營銷能力,公司內部的客戶分配體系,業務員管理等,規劃化、體系化管理是我國對外貿易企業應對形勢變革的最強武器。
(二)國家應該完善出口退稅政策
出口時退回一部分繳納的稅款是指對已出口貨物征收的國內稅部分或全額退稅的措施。通過提高目前的出口退稅率,可以使中國企業可以在國際市場上稅率負擔接近其他國家。
出口退稅政策對中國出口企業有很大的積極影響,有助于提高出口企業的關聯企業績效,這是對股價的積極刺激。
(三)對外貿易企業應該推動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對于企業創新來說尤為重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企業的競爭已越來越依賴科學技術,強化技術創新已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一股新潮流。我國對外貿易型企業要提升自身競爭力,就要提高科學技術,增加科研經費支出在企業各項支出中所占比例,應當把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的主戰略,努力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高核心競爭力,盡早贏得市場機遇。(作者單位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