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瀚
汽車是產業鏈條中最長的產品,它一直以來都對橡膠產業和公路建設業等與之有所關聯的產業產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同時,汽車產業也正逐漸發展成新型經濟增長點,從很大程度上拉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文章具體對現階段我國汽車消費情況展開了探究,并闡述了汽車產業的重要性,進而提出了通過汽車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幾大措施和意見。
一、汽車產業的作用與地位
(一)汽車產業處于工業化核心位置
汽車產業可以準確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力和技術能力。任何一個大國的現代化跟工業化都離不開大力提倡汽車產業,并將其視為支柱產業。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其工業化進程與汽車產業息息相關,尤其是橋車工業。只有我國在這方面相對遜色一些,所以雖然我國位列GDP總值大國的隊伍,但是人均的GDP卻不高。
(二)能夠提供就業機會,加快社會的進步
大規模的生產企業可以向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據計算,1997年在德國的汽車產業直接或者間接就業的人數就超過了500萬。而且,在2007年,跟我國汽車產業相關的就業人數就已經達到了社會總就業人數的1/6。除此之外,汽車的普及可以加快生產力的合理布局,并不斷拉近城鄉間在物質、信息交流和文化方面的距離,與此同時,汽車普及還利于提升人民群眾整體的生活質量。
二、分析現階段我國的汽車消費
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從 2006年的 38輛增加到 2016 年的 140 輛,發達國家更是達到了500輛以上,由此可見我們國家與發達國家在此方面的差距,2016 年我國汽車保有量 1.7 億輛。從這點上來看,我國汽車市場還是存在著很大潛力的。目前,汽車銷量已經基本達到美國的兩倍。2016年汽車市場總銷售2794萬輛,同比增長14%,其中,乘用車銷售2429萬輛,同比增長15%,商用車銷售365萬輛,同比增長6%。
此外,我國汽車消費的市場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首先是大眾化的趨勢,私人保有汽車的數量將會維持穩定上升的趨勢;其次是我國的汽車正在逐漸轉向鄉村,在經濟發達的地方,農民購買橋車的現象十分常見;第三就是我國的汽車正逐漸轉向西部,西部大開發不管是修路還是發展物流,都是需要車輛的;第四就是我國的汽車正逐漸朝著國外轉移,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快,人均收入呈現逐漸提升的狀態,相應的汽車消費就也會得到增長,但是,從現在來看我國在汽車消費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對我國汽車消費造成了一定的制約。
三、加快汽車消費的幾點措施
(一)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
人們收入水平的高低對消費需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必要大范圍的提升工薪層,尤其是中低收入層次的工資,更要大力鼓勵那些下崗員工跟低收入的員工展開二次創業,同時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大力提升農民整體的收入能力。而促使現代農業得到發展,能夠加快農業朝著產業化發展的步伐。
(二) 完善社保體制,提高居民的收入預期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改善我國的社保體制能夠幫助維護居民未來收入能力跟消能力,因此身為政府更要盡快將醫療和住房以及教育體制完善的更加具體。將居五民對消費的預期措施完善的更加具體化和清晰化。進而確保消費跟存儲行為變得更加具備條理性。
(三)強化知識管理結構,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首先,對汽車產品研發相關的關鍵技術要盡快掌握,全方位提高開發產品的能力,并進一步完善在開發中使用到的關鍵試驗設備。其次,重點研究燃油汽車的環保節能技藝。跟汽油機相比,小型柴油的發動機燃油經濟性更高,而且柴油價格也相對低下。在確保穩定的情況下,柴油發動機的壽命相對高于汽油機的壽命,因此從燃油經濟性上看,柴油車的優勢明顯突出。
(四)汽車價格
由于市場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車價多多少少都會適當得到下降,因為各種原因的局限,下降的整體幅度十分受限,銷售汽車的企業應該跟廠家合作一起對價格進行整頓,另外,我國政府也要不斷推出和制定出對整頓價格有利的一些政策或者制度。
(五)提倡小排量汽車,電動汽車消費
為減少污染,提倡小排量汽車,電動汽車儼然成為目前世界汽車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盡管因為汽車消費的快速膨脹為石油供應方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可是相應的汽車產業也從很大程度上帶動了與之有關的一些產業的發展,根據對汽車產業發展進行約束得到節能的目標并不是政府政策的終極取向。多方位實行節能政策,站在消費結構整頓的角度上,提倡小排量汽車,電動汽車消費是相對合理化的方案。
總而言之,在當今社會中,創新儼然已經開始逐漸成為了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標志,成為決定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汽車消費中更應該如此,就促進汽車消費來講,通過經濟增長加快產業發展已經形成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該文章僅對汽車消費展開了初級的探究和研發,更深層次的問題有待我們今后展開更加深入細致的探究。(作者單位為江蘇省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