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聯網 +”下的立體化教材是指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具有先進性、實用性、通用性及標準化特征的教學資源集約平臺。本文從傳統紙質教材現狀、立體教材產生的背景、立體化教材的特征及建設特點等幾方面的詳細論述。其意在于探討立體教材的建設為高職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真實有效的學習環境,極大豐富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關鍵詞】互聯網+;立體化教材;高職高專
“互聯網 +”國家戰略的進一步升級,給傳統教育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前,立體化教材對于職業教育來說是一個時尚的名詞,為了滿足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突出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性特色,支撐職業教育教學、實訓、實習等關鍵環節,以滿足各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需要,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教學部門還是出版機構,都在積極倡導立體化教材建設。《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職成〔2015〕9號)《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7〕4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意見》(豫政〔2015〕41號)精神,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將建設一批集紙質教材和數字資源于一體的高職院校立體可視化教材項目。
一、“互聯網+”下立體化教材的特征
立體化教材,又稱一體化教材,多元化教材, 所謂立體化教材,它以傳統紙質教材為基礎,以課程建設為中心,以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多媒體、多模式、多功能、多級別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服務為形式,并以形成教學能力為目標,綜合運用各種媒體形式并發揮其各自優勢,形成媒體間的交互,并采用現代教育理念、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通常是指通過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按照先進的一體化思路設計的適合于多元化教學應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案。體現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促進教學方式變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引領啟發式教學、參與式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它主要是指教學配套資源,包括主教材、教師參考書、學習指導書、試題庫、 CAI課件等。它將信息技術與紙質教材有機結合,體現先進性、實用性、標準化、通用性、安全性、易維護性。
(1)先進性:注重內容創新,采用識別圖或者二維碼等先進技術與設計方法,實現紙質教材基本穩定、教學內容動態更新,確保長期有效使用。
(2)實用性:堅持應用導向,服務教學實際需求。
(3)通用性:支持跨平臺應用,數字資源能在流行的Android、IOS和PC等典型硬件環境中運行。
(4)標準化:資源建設要充分包含教學重點和難點,微課、動畫和虛擬模型的操作等輔助講解符合通用規范,便于學生理解接受。
二、“互聯網 +”下的立體化教材與早期立體化教材的區別
與早期立體化教材比較,“互聯網 +”下的立體化教材在技術路線、應用水平、基礎設施和目標建設方面有較高要求。“互聯網 + 教材”是一種以“云 + 網 + 端”為依托,滲透互聯網思維,指向教學新生態的一種教材。這種新形態的“教材”,一方面,使教材從紙質媒介轉變為多媒介互動的集約平臺,從靜態、平面化的存在轉變為動態、開放、立體化的存在,另一方面,使教學從封閉式“三中心”(教室、教材、教師)教學變為開放式教學,從“一刀切”式教學變為個性化教學,從被動單向式教學變為互動式教學。“互聯網+”下的立體化教材優勢如下表所示。
三、“互聯網 +”下的立體化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 + 教育”時代的到來,由網絡技術引發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隨著翻轉課堂、在線學習等方式的產生,教材功能也發生了變化,紙質教材的出版難以適應新媒體教學的需求,立體化教材良莠不齊,立體化教材在出版發行中低門檻重復出版現象嚴重,拼湊抄襲的問題教材屢見不鮮,立體化教材出版發行的問題孕育而生。
第一,立體化教材出版不平衡。出現教材同質化,立體化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雖然編寫理念相似,編寫的體系大同小異,相同層次的教材內容選取大致相同,模仿克隆現象嚴重,導致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嚴重脫節,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極大影響了教學質量。
第二,高職院校立體化教材出版社,為了提高教材的知名度,重視專家在教材編寫的作用,忽視一線教師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且在編制過程中未將課程培養目標及人才培養方案完全貫徹于教材框架之中,使得內容與實際需求及實踐相脫節,難以突出其服務的主要目標。
第三,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涵蓋網絡課程、教學課件、音像視頻資料、教材應用體系、服務平臺構建等構建和開發的成本隨之加大,因此高額出版成本一直困擾著出版社。
四、“互聯網 +”下的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的建議
(一)有針對性地編寫立體化教材,突出教學目標
職業院校應明確自身培養的是應用型技術人才,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應分析學生獲得職業能力所具備的知識,主動重構課程內容體系,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及已有的網絡平臺,充分利用大學生的時間碎片化及偏愛利用移動終端及計算機網絡的特點,建立多維的、網狀的學習網絡,提高學習熱情和效率,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編制立體化教材時,利用現代化技術,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加主動,且具有交互的教學環境,使教材具有可操作性。在紙質教材編寫內容方面,教師應適當減少基本原理,多結合實際案例教學,突破傳統模式,注重學科的過程考核,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強化學生主觀能動性。在數字化教材編寫時,應擴大學生的知識體系,開發課程APP,充分利用已有教學網絡平臺資源等,提供個性化和情景化的數字化資源。在創新實踐方面,實現校企合作, 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鼓勵學生創業,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組織學生走進企業頂崗實習,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三)注重教材使用反饋
立體化教材的使用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反饋,通過課程終端APP、課程平臺、學校管理信息系統、QQ或微信等途徑與學生進行有效及時地互動,并在此基礎上對立體化教材進行修改完善。另外,對立體化課程進行評估,并采取合理的獎懲激勵措施,督促立體化教材的建設及修訂。
立體化教材的編寫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教學質量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幫助。立體化教材編寫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能夠從形式到內容推進高職院校專業的發展。為了符合國家對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要求,立體化教材在教學實踐方面積極推動著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改革,不再拘泥于學科式課程,重視教學實踐以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總之,高職教育立體化教材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一體化設計的過程,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一個反饋互動的過程。立體化教材使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將線上課程和現實課堂相結合,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高職院校對高素質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敏,張景生.立體化教材發展現狀綜述[J].內江科技,2011(03).
[2]秦虹,張武升.“互聯網+”教育的本質特點和發展趨勢[J].教育研究,2016(06).
[3]黃榮懷,郭芳.立體化教材的設計與開發[J].現代教育技術,2008(10).
作者簡介:牛珍(1987.10—),女,漢族,碩士,河南省輕工業職工大學(現河南輕工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