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電網建設工作是起了基礎性作用的。本文對農網在建設與改造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一番研究,以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分析了農網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探索出了一系列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農網改造;存在問題;措施研究
一、農網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工程前期準備工作不足
農網電力負荷區別于城網的特點就是電壓等級低、供電半徑長、用電負荷分散,因此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投資主要集中于10kV及以下的配電網部分。供電企業現行管理模式是農村地區配電網由縣級供電企業管理維護,因此也只有縣級供電企業對本地區電網現狀和未來用電負荷變化趨勢最為了解。所以,目前農網改造過程中10kV及以下工程項目的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階段的工作多由縣級供電企業自己完成。實際操作中,部分縣級供電企業因人手不足或缺少專業人員,往往交由屬地供電營業所管片電工來完成,經常出現設計深度不夠,草圖質量不高,工程施工內容缺項、漏項,設備、材料選型、數量偏差較大,費用預估不足等問題的發生。
(二)設備及線路更換量大
在農網建設與改造的過程中,由于農網的主網配置不夠完善,導致很多設備出現老化或銹蝕現象,這降低了電網供電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嚴重影響了電網的供電質量。若將農網主網或老舊變壓器等耗能較高的設備進行更換的話,斷路器、電能表或進戶線路等設備也要進行連帶更換,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大農網改造的成本。
(三)線路規劃混亂
農村電網通常采用低壓線路進行配電,其被直接安裝于變壓器低壓一側,使安裝人員能夠在回路當中應用拉線進行安裝操作。但一些變壓器可能會受到線路混亂的影響出現安全隱患,加大檢修難度。而且很多進戶線路本身存在質量問題,導致電網在運行時經常會出現跳閘。因此,農村電網在建設與改造的過程中一定要及時解決線路規劃混亂的問題。
(四)變壓器布局不合理
通常情況下農村電網在配電時只安裝1到2個變壓器,承載容量也不夠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配電任務。且變壓器多采用單點布置方式,造成很多入村線路的連接距離過長,導致用戶端得到的電壓等級不足。
(五)線路安全性低
在農村電網的改造過程中,受到總電源裝設低壓400V的影響,農村電網會發生很多觸電事故。并且由于大部分過街線路的架設高度相對較低,且沿墻架設線路中沒有安裝PVC管或絕緣子等設備,在架空線路和變壓器上也沒有準確標示出觸電警示標志,導致時常有觸電事故發生。特別在陰雨天時,由于農村電網大都采用跌落式熔斷器,雷電很容易使農網發生停電事故。
二、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適當延長工程項目建設周期
安排充足時間開展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增加工程勘察、設計深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設計深度不夠、施工圖質量不高,造成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工程量、線路路徑、設備材料使用量、征占地費用等偏差過大現象的發生。同時,也可減少因短時間內物資采購過于集中,而導致物資生產、運輸等環節的壓力。
(二)聯手地方政府建立高效的電網建設協調機制
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在電網建設過程中跨行業、跨部門的協調和組織能力,為供電企業在電網建設過程中土地征占、線路通道砍伐林木、青苗賠償等棘手問題開辟“綠色通道”,為農網改造建設保駕護航。
(三)加大項目建設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
重視工程項目管理、安全管理、造價審核等專業崗位人員的培養和后續教育。在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實施過程中,使供電企業盡快完成由生產運行單位向項目建設管理單位的角色轉變。
(四)促進農網建設與改造向安全化和智能化方向轉變
在進行農網建設與改造的過程中還要保證其安全性,使其達到絕緣化,這要求電網的沿墻線路必須要采用絕緣電纜和PVC管,以保證過路線路對地距離符合相應的安全規范,還需要在過路線路兩側安裝相應的警示標志以提醒高大車輛的駕駛員注意安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智能化成為了農網建設與改造的必然發展方向,故此,農網在運營過程中要提升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廣行業內先進的電能表、電能卡表等電力設備和用電采集系統投入使用到農網中,以促進農網運行技術達到與時俱進,使農網建設和改造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從而帶動農村經濟實現長遠、穩步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農網在建設與改造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為出發點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針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提升農網建設與改造的技術水平、做好電網的管理工作、合理規劃配電線路、確保電網安全和促進農網建設與改造向安全化和智能化方向轉變等對策才能很好的將問題解決。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促進我國農網更好地進行建設與改造,從而保證我國農村經濟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鑫.基于農網建設與改造問題及其措施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7(25):5~6.
[2]胡天杰.農網建設與改造問題及其解決措施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29):41~42.
作者簡介:何磊(1980.05—),男,重慶巫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