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要求,高等學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輔導員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這些規定充分說明了國家對輔導員隊伍的重視。高校輔導員工作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和管理,以及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實中,高職高專輔導員隊伍建設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急需解決。
【關鍵詞】高職高專;輔導員工作
隨著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先后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從宏觀和微觀方面提出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策略和要求,明確指出高校輔導員是學校教師隊伍和學校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對培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維護學校和社會穩定、保證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不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同樣需要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然而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高職高專院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和困難。
一、高職高專院校對輔導員工作的認知錯誤
由于高職高專教育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各高職高專院校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教學管理方面,近幾年,各高校為了能在全國技能大賽中出成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經費等。對于職業院校,這本無可厚非,但發展已過于極端,技能大賽成績儼然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唯一衡量標準,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輔相成,同等重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現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薄弱,尤其是輔導員工作。教育部對輔導員的定義應該是培養具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但現實中,輔導員工作職責不明確,甚至有些部門有“只要是關于學生的事,就是輔導員的事”這種荒謬思想。很多院系讓輔導員承擔一些沒有人愿意承擔的各項瑣碎雜事,各院系讓輔導員兼職工會組長、院系安全員、就業干事、黨建工作人員等職務,平時的重點工作更是以學生出勤、上課秩序、寢室衛生、寢室安全、維穩安全等,輔導員工作被笑稱為“吉祥三寶”,即“保安、保潔、保姆”。繁雜的工作讓輔導員不得不一肩多職,占用了輔導員大量工作時間甚至是個人休息時間,嚴重影響了輔導員心理健康和工作積極性。
二、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難度大、壓力大
(1)隨著高校人數的全面擴招,高職高專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下降,高職學生屬于專科層次,實際錄取分數很低,以重慶近幾年的平均錄取分數為例,平均140分左右就能錄取,南方沿海城市更是采取高中畢業后,報名即可錄取。由于高職高專生源文化基礎差,自律性不高,導致高職院校的輔導員老師工作壓力大,任務繁重。
(2)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高職高專院校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是高考的失敗者,從此一蹶不振,來學校上學就是混個文憑,打發三年時間,學習目的不明確,職業生涯規劃不清晰,專業認同和喜愛度不夠高,因此導致部分學生得過且過,特殊群體學生比本科院校較多,增大輔導員工作難度。
(3)生活自理能力弱,集體觀念弱,無團隊合作精神。90后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其特點是嬌生慣養,通常以自我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沒有團隊合作精神。來到大學,離開父母,面對獨立生活、獨立消費,獨立處理人際關系,往往措手不及,加大了輔導員管理難度,而如今00后學生也開始陸續進入大學校園,00后學生與90后學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高職高專輔導員將面臨新的挑戰。
(4)安全意識淡薄、無擔當精神。高校學生的安全穩定工作是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高校每年花很大人力、物力、財力在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但各高校每年都要發生幾起安全事故,網絡詐騙、校園貸等屢禁不止,輔導員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宣傳安全教育,甚至簽訂安全協議、安全告知書等方式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但仍然有個別無紀律意識學生我行我素,出事后無擔當,要求輔導員、學校承擔責任。
三、輔導員隊伍職業認同感較低,隊伍不穩定
(1)工作強度大。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了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數的比例不得高于1∶200,面對這樣龐大的工作人數,要想做好輔導員工作,難度很大,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去,甚至犧牲休息時間,犧牲輔導員照顧家庭的時間。
(2)考核壓力大。各高校對輔導員的考核要求比較嚴格,據筆者調查,以重慶某高校為例,要求專職輔導員每天住校查寢,每天對學生上課進行考勤,每天必須對學生談心一次,大一輔導員還要考勤出早操,上晚自習等。期末對基本工作量進行考核,考核不達標,將直接扣發輔導員津貼。
(3)收入待遇普遍較低。據筆者調查,2018年,重慶各高校輔導員績效工資有大幅度提升,待遇提升明顯,但非編制輔導員待遇仍有提升空間。這是導致輔導員隊伍不穩定的重要因素,筆者所在院系的輔導員隊伍流動性較大,本科文憑輔導員沒有編制,只能和學校簽訂勞動合同,與編制輔導員待遇差距較大。由于工作任務重,待遇低,很多優秀的輔導員因不能同工同酬而流失。由于兼職輔導員晉升職稱必須有輔導員工作經歷,因此,很多兼職輔導員被迫擔任輔導員工作,但責任心不強,工作成績不顯著。優秀的兼職輔導員評完職稱后,由于輔導員工作辛苦、壓力大等原因,不愿再擔任輔導員工作。
(4)晉升難度大。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輔導員待遇有所提升,但職稱晉升難度較大。繁重的工作任務使輔導員無法在科研領域有所建樹,加之各高校職稱名額有限,輔導員隊伍晉升難度大,看不到希望,亟待有利于輔導員評職稱文件落地生根,穩定輔導員隊伍。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2017年10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修訂實施;2017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也對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應借著全國上下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東風”,統一全院師生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將輔導員工作的重心真正轉移到提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績上來。高職院校黨委領導要對輔導員做到環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通過改善工作環境,為輔導員打造“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的工作大環境,并不斷思考與探索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新思路與新對策。
參考文獻
[1]王志華,苗洪霞,李建偉.高校優秀輔導員評價標準研究[J].教育研究,2012(09).
[2]沈玲.對做好高職高專輔導員工作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
[3]周爽,楊艷玲.高職高專輔導員工作方法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5).
[4]李恒強.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Z].
作者簡介:扎西丹珍(1981—),男,藏族,青海人,重慶三峽職業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