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日益提高的需求,各個高校必須嚴格按照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將實踐教學的改革作為切入點,積極地進行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為機械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是就創新教育視角下的機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機械專業;培養模式;實踐教學
一、創新視角下的實驗教學改革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發展
就目前機械專業教學的現狀而言,主要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理論教學的知識雖然數量足夠,但是卻存在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的現象,所以必須通過建立以實踐教學需求為基礎的理論教學,實現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深度融合,才能促進機械專業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其次,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院校的機械類專業采用的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都是由課程實驗、設計、金工實習、數控編程等組成的,甚至還有很多院校將正常課程教學中的上機練習也納入到實踐教學環節中。在這種培養方案影響下,機械專業學院派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導致很多學生在后期就業的過程中,出現了對其所從事的職業內涵認識不清的現象,同時對其后期的成長與發展也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為了改變這一問題,必須從優化和重新設計應用型實踐教學模塊著手,通過實踐教學的改革完成機械專業培養模式的重新構建。機械工程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是決定機械專業培養模式特點的關鍵因素,所以必須將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融合方式的創新作為首要的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出機械專業培養模式的特點,促進人才培養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二、創新視角下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能力結構
各個高校必須在充分重視機械類專業應用型人才職場定位的基礎上,開展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而在構建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則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計算機應用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產過程的相互交流與協作、工藝的實現以及設計理念的碰撞,都需要計算機與信息平臺的支持,所以機械類專業教學應該將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二是外文資料閱讀翻譯能力。由于企業采購的生產設備大多來自于世界范圍內,而企業未來所生產的產品也必然會流向世界各地,再加上通用標準零部件以及傳統工藝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較強的互換性,所以閱讀外文資料的能力是機械類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三是計算機繪圖及機械設計能力。雖然現場工程師一般不會直接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工作,但是,其也必須具備計算機繪圖以及機械設計的能力。讀圖識圖以及與產品設計人員的交流與溝通等都是機械工程專業類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技能。四是氣動、液壓及電氣控制能力。由于機械生產現場所使用的設備主要是以氣動、電氣控制等復雜的設備構成,而這些附屬設備運行效率的高低則是影響機械設備工作效率高低的關鍵因素。所以,作為機械類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機械設備運行狀態現場分析、故障判斷以及故障處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才能確保附屬設備始終保持高效穩定的運行狀態。五是機械制造工藝編制及夾具設計能力。在整個機械裝備制造領域中,機械制造工藝的編制不僅是現場工藝工程師的重要工作,同時其對于機械制造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高低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六是機電一體化設備的使用維護及故障診斷能力。隨著機電一體化設備普及率的不斷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以及現場維護已經成為了機械制造企業的重要工作之一。所以培養具備機械設備調試、維護以及故障診斷能力的現場工作人員已經引起了機械制造企業的充分重視。
三、創新視角下進行實踐教學體系模塊化的構建
高校機械專業實踐教學模塊的構建,不僅為畢業生在機械制造行業中的成長與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為掌握相關行業產品制造裝備的性能提供了技術支持。雖然機械類專業人才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并不需要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但是其作為將設計變為產品的工藝工程師,掌握著產業產品制造的裝備。一是時間上的貫穿性。由于機械專業教學實踐體系的建設由大一到大四的眾多模塊組成,其在時間上也必具有大學生四年的特點。只有將實踐環節貫穿于大學四年的各個階段,才能使學生從進入大學到畢業的整個階段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實踐訓練。二是空間上的多層次、個性化。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塊構建的過程中,必須以機械工程專業的類型、層次為基礎,嚴格地按照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畢業設計以及創新設計的要求開展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確保實踐教學體系的綜合性、基礎性、設計性以及創新性,才能在充分發揮實踐教學體系優勢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學習的要求,促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其后期的就業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必須加大實踐教學改革的力度,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平臺,幫助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及時地發現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的創新,促進學生自身就業競爭力的提高,才能發揮出其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素明,趙強,杜金萍.創新教育視角下機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34(04):104~105.
[2]李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機械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7(01):64~66.
作者簡介:鄧麗娟(1970.07—),女,廣西桂平人,本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