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職業教育正處在快速發展與改革的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要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道路,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應用型人才;企業只有重視職工培訓,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訓制度,形成社會化、多樣化的終身教育體系,才能夠達到提高職工素質的真正目的。而作為企業辦學,三峽電力職業學院對如何將職業教育與職工培訓進行有效地融合進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和實踐,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關鍵詞】職業教育;職工培訓;培訓模式;融合
一、引言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陸陸續續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近10年來,職業教育得到了迅猛的迅速,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地方經濟建設輸出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職業院校所處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及辦學體制的差異,各個職業院校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差異。三峽電力職業學院在教學和培訓工作全面開展的同時,根據學校的特點,提出了“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雙輪驅動”的戰略發展規劃,實現了具有電力特色的職業教育與職工培訓并重的培養模式,有效地把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進行了融合。
二、以“雙輪驅動”為指導,實現機構組織保障
2014年5月,在中國葛洲壩集團的指導下,學校掛牌中國葛洲壩集團職工培訓中心,學校就此擁有成人教育、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中職和技校等多層次學歷教育資質的同時,承擔著集團公司系統管理干部、專業技術人員、技能人員的培訓任務,集學歷教育、成人教育、職工培訓為一體,確定了我校兼具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的雙重職能。
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的有效融合關鍵就在于“資源整合”,而“資源整合”不是簡單的“結合”,更不是“拼合”,而是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調整、有機組合,追求資源的整體結構最優化和整體效益的最大化。我校有著四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具有完整的職業教育工作體系,如何將職工培訓融入以學歷教育為特征的職業教育體系中,是教育培訓資源整合后的首要問題。經過多方調研,根據我校的特點,我校提出了“學歷教育和職工培訓雙輪驅動”的發展規劃。為了進一步完善、履行我校的雙重職能,我校進行了必要的機構調整,在我校內部成立了培訓部負責職工培訓的需求調研、培訓設計與策劃工作以及培訓業務開展工作。該部下設三個處室,培訓策劃處主要負責培訓業務和內容的策劃工作;技能培訓處主要負責職工的技能鑒定及取證相關工作;綜合管理處主要負責內勤相關工作。同時,在2017年底在學校二級學院及思政課程成立相應的技能培訓部分別負責相應的管理類、技術類、技能類培訓項目的具體實施工作,進一步解放了培訓部人員的束縛,擴大了職工培訓業務的開展范圍,形成了不同層級的職工培訓業務開展體系。
三、以優質電力特色院校建設為引領,指導我校職業教育發展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落實現代學徒制,強化專業建設
我校充分發揮了企業的辦學優勢,堅持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專業設置,形成了以服務電力行業為特色的專業體系。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與企業合作,充分調研,分析專業崗位對人才、知識、技能、素質的要求,大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嘗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產教融合,積極推進以模塊化教學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目前,我校已有4個省級重點專業,這將為我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構建內部質量診改體系,狠抓質量建設,促進教學改革全面發展
以專業診改為契機,結合學生知識層次、能力素質和心理承受力,以培養生產一線需要的技能型應用人才為目標,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新型課程體系,帶動課程建設與改革,促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不斷創新。課程建設仍是教學改革的重點,根據課程目標、定位、基本內容以及課程的性質特點,將課程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相結合,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一體化”教學改革為突破口進行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由校企專家能手聯合組成課程開發小組,對課程目標、定位、基本內容以及課程對應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研究課程結構、設計學習項目、編制課程標準、策劃教學方法、開發課程教材,完成課程的各環節的教學資源建設,保證學生學習內容和工作內容的一致性,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四、以“服務集團、立足集團”為指導,實現職工培訓與職業教育的相互融合
(一)常態化公司職工培訓機制,做到企中有校,校中有企
公司把學校技能人才培養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與學校的專業設置與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教師培養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將學校作為企業后備技能人才的資源庫,利用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方式,打造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公司充分認識到,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是一種合作、互利的關系。為培養出來的人才符合職業崗位的要求,企業應全方位、深層次地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即不僅參與培養計劃的制定,而且參與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全過程。比如,課程與教材開發過程也應有企業專家的參與:企業提出明確的工作崗位要求,進行職業崗位分析,明確知識、能力結構及職業道德要求;校企共同擬定課程與教材開發方案,使教材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系統操作性等要求。雙方協商決定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理論課和部分專業課選用公開出版的國家規劃教材,理論課和實訓課主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自編講義或教材。專業教師在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企業技術人員來學院進行專業講座。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職工培訓和職業教育水平
為了適應企業職工培訓與職業能力教育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我校鼓勵教師主動到集團對口企業、單位、對口班組學習。通過學習和實踐鍛煉,提高教師的生產技能水平和教學水平;充分利用我校企業辦學,緊靠集團的優勢,強化教師頂崗實習,掌握崗位基本技能的培養,通過實際鍛煉,使教師更加清楚生產崗位對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需求,將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相融合,集教師與企業培訓師于一身,實現教師隊伍與企業培訓師隊伍的有機統一。
(三)結合集團實際,創新職工培訓方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傳播知識的手段、途徑和方式都在發生變化,培訓方式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創新。
第一,按需定培。做好培訓需求調研、培訓計劃制定、培訓評估。首先要開展職工教育培訓需求調研摸底工作,及時了解和掌握各子分公司及其他單位職工的個人情況、上年實際培訓情況及當年培訓需求,認真匯總分析后按照單位職工培訓的要求,制訂相應的職工培訓計劃和相關預算,保證企業職工培訓工作開展更加科學合理,更加符合企業實際,更加滿足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
第二,點單式教育。大力開展“點單培養”,使學習期限更加靈活、學習形式更加多樣、學習內容更加實用。落實教育師資力量,制定培訓內容列表,嘗試劃分基本理論、業務技能、科技知識、文化修養四大“菜系”,并不斷充實和調整“菜譜”。首先做到因人制宜,因人施教,因崗施學。
第三,送教上門。公司下屬項目部或者分公司因為生產經營需要,無法抽調相應的人員回校或回總部培訓,學校綜合考慮項目部實際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聯系落實師資力量,在項目一線開展各級各類能力提升、技能鑒定等職工培訓業務,實現雙贏效果。
五、結語
人才的缺乏,給企業的發展造成瓶頸。在科技快速發展、產業升級的今天,其作用越來越明顯,加強人才培養工作,要緊緊抓住職工培訓關鍵環節,創新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機制,加快健全和完善以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和企業培養緊密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經過幾年的嘗試,學校的職工培訓能力有了進一步增強,從而為職業教育創造了更多更加實用的教學形式,這就是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深度融合的共贏效果。
參考文獻
[1]白延麗,蔣祺.基于“兩個并重”的職業教育與職工培訓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10(19).
[2]康玉珍.職業學校要把職業教育與職工培訓相結合[J].中國科技信息,2008(06).
作者簡介:吳凱(1983—),男,湖北宜昌人,三峽電力職業學院建筑與管理學院,院長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