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是在教育領域的法治實踐和法治創新,全面推進 “依法治校”,要求高校輔導員以法律思維作為工作中的基本思維方式。
【關鍵詞】法律思維;輔導員;依法治校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踐行者,其法律素養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而且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的保障和實現。隨著國家法治化進程的加快,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自身法律素養的缺失與不斷增長的依法治校的要求所表現出的矛盾日益明顯。因此,高校輔導員要想做好學生工作,不僅需要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而且必須具有法律思維,養成法治行為模式。
一、高校輔導員法律思維的內涵及運用法律思維的必要性
(一)高校輔導員法律思維的內涵
高校輔導員法律思維是指高校輔導員在從事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過程中綜合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程序和法律邏輯,以法治理念指導和解決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高校輔導員運用法律思維的必要性
第一,依法治國的外在要求。依法治國,實質上就是國家運用法律思維和法律手段保障人民權益、社會穩定的基本方略。作為培養祖國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高校輔導員教師,必須要懂法、知法、用法,將法律思維寓于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運用法律思維去做好有關學生發展的每一項工作。第二,依法治校的管理要求。依法治校是高校治理模式現代化的時代發展趨勢,是大學管理現代化的需要和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基于高校現代化管理的要求,輔導員在自身的工作中應自覺貫徹依法治校的要求,以法律的思維方式思考學生工作,妥善地處理學生工作過程中的矛盾問題。第三,高校輔導員工作法治化的內在要求。綜合全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的各個環節,不難看出,輔導員的工作,要求其具備眾多顯性以及隱形的技能,可以說是集眾家之長于一身。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運用法律思維,有利于提升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走專業化、職業化道路。第四,學生權利意識增強的形勢要求。伴隨著法律常識教育的普及,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筆者所在學校自建校以來一直秉持從嚴治校、嚴格管理的辦學理念,然而現在的學生尤其是00后學生入校后不能適應并接受學校的理念,甚至有個別學生會打出侵犯人權、侵犯自由的旗號質問高校輔導員,甚至質問學校,因此,高校輔導員運用法律思維處理各類學生問題和矛盾迫在眉睫。
二、法律思維在高校中的應用現狀
首先,高校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最為了解學生需要的人,但由于自身法律意識和思維不強,導致很多高校輔導員往往在工作中易感情用事繼而忽視法律思維的運用。其次,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不能做到完全依照法律規章制度的程序辦事,這種程序的缺席往往導致高校輔導員的管理過于隨意。再次,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缺乏留存證據的法律意識。如學生的退、休學問題,盡管是與家長溝通后的一致意見,但未留有相關證明材料,給后期工作帶來隱患。最后,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缺乏保護學生權利,尤其是保護隱私權的意識。日積月累,最終會封閉了解學生親近學生的重要渠道。
二、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應當具備的法律素質
(一)平等公正的法律素質
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價值引領就是平等、公正。在此,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把握:首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因其家庭條件、性格、學習成績等進行區別對待,堅決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其次,公正,學生來自于五湖四海,不同民族,高校輔導員要靈活運用法律思維,冷靜思考,帶著客觀的心態、公正的眼光,法律的思想去處理各類問題。做到差異問題差異對待,同類問題同樣處理,有理有據,公平公正。最后,運用民主的原則管理班級事務。公平公正與民主緊密相連,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暢所欲言、集思廣益的渠道,這樣才能保證平等、公正在班級生活中得以實現。
(二)規范程序的法律素質
嚴謹規范的程序步驟是保障復雜問題得以解決的關鍵。因此,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建立健全法律程序,為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問題提供專門有效的渠道和平臺。不論是臨時性、階段性還是長期性的學生工作都有規范程序的要求。上報問題時,也要注意按照程序逐級反映,不可越級反映。
(三)講究證據和保護隱私的法律素質
大量的事實證明,證據對于維護學校聲譽、維護高校輔導員名譽至關重要。重證據不僅要求高校輔導員要明白證據的種類還要清楚它的區別。突發事件,往往牽及面廣,牽扯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輿論,因此一定要注意相關證據的采集與保留,但在這一過程中也應注意妥善保護好學生的隱私。幫助學生在重新建立信任系統上下功夫,而不是泄露隱私引起學生反感。
(四)謹慎裁量的法律素質
高校輔導員要妥善運用自己手中的職權。首先,明確自己的權力界限,不能對不在權力范圍之內的事情進行干涉,尤其是學生的私事或本屬于學生自己的自由空間,更不能違規使用自己的權力。其次,在法律法規、校規校紀準許的范圍之內,高校輔導員可以根據學生日常的表現情況給予學生相應的建議和意見。
總而言之,在依法治校的大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要自覺提高法律修養,運用法律思維和法律手段去做好學生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完成輔導員工作。
參考文獻
[1]閔輝.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的若干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2014(03).
[2]鄭成良.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維論綱[N].法制日報,2000-04-12.
作者簡介:宋偉(1990.08—),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青島濱海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