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煌
“營改增”并不是簡單的口號,“營改增”的直接實質就是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該項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我國服務行業的創新能力,增加我國的經濟實力,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我國在提出“營改增”之后,主要經過三大步驟去實現,第一:“營改增”不能一提出就全面推廣,需要慢慢實現,在發展初期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第二:先在試點進行實驗,讓新稅收方案與部分市場相互了解;第三:在試點中實驗之后,對全國進行推廣,普及。
一、現代服務業“營改增”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行業范圍劃分模糊
就目前來看“營改增”對服務業所實施的政策的方法是列舉式的,目前服務業的相關企業所提供的服務類型不僅包括稅法規定的范圍內的服務,同時也包括不在稅法規定范圍內的服務,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現代服務企業的服務類型形式多樣,稅收管理部門很難對這些服務有一個明確的劃分,只能粗略的將市場上大部分相似的服務類型用一種稅收標準來衡量。不僅如此,由于現在的服務業征稅服務范圍不能按照國民經濟的劃分標準來進行劃分管理,而且由于納稅人、國家稅務局以及地方稅務局對“營改增”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導致納稅人經營的服務業不能夠被一致的認同為“營改增”所要求征收新的增值稅范圍內的企業,導致“營改增”政策很難被施行以及被相關的企業所接受。
(二)稅率征收標準模糊
營改增后新增了兩檔稅率,一檔為11%,另一檔為6%,其中租賃動產適用于11%的稅率,特定現代服務業適用于6%的稅率。稅率級次設計過多會導致重復征稅的問題,產生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在征收企業的稅費時,往往是以較高的稅率來計算企業所需繳納的稅費的,企業為了盡可能降低稅費,就會向持有較低稅率的企業購進原材料或者其他的服務,但是這種稅率差會導致持有較低稅率的企業要繳納額外的稅費,造成重復征稅的問題。不僅如此,稅率級次設計過多會導致企業為了降低稅費導致的成本,故意鉆稅收流程的空子,造成國家的稅收受到嚴重的影響,極其不利于國家的發展。
二、對這些影響的對策以及建議
(一)完善地方稅制
我國的稅收分為地方稅和中央稅,并且我國稅收機制以向“營改增”稅收機制轉變。所謂“營改增”就是,在原有地方政府進行的稅收的基礎上,中央財政部加入到這種稅收中,并且稅收總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由中央財政部門拿去,這也造成地方財政的稅收總額大幅減少。而地方稅是當地政府實行各種政策的主要資金來源,在實行“營改增”的稅收機制下,對于地方財政和發展也是具有一定的影響的。筆者發現在推行這種稅收制度后,對于那些本身經濟就不發達的地區來說,其公共政務服務能力也在下降。所以筆者認為在實行“營改增”的稅收制度的時期,我國稅收機構更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分配地方稅收比例和不斷提升地方財政收入系統,從而穩定我國地方的財政收入,同時提高我國公共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
(二)提高在增值稅地方共享稅比例
我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表的《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中規定,我國地方政府只要是我國示范點,無論是在試點時期還是之后,所獲得的稅收都歸地方政府所有。這種制度雖然對地方政府稅收有一定的保證,但筆者注意到這種“營改增”方式只能適用當前時期,并不能適應今后的發展,而且其還是被劃分為增值稅歸屬之類的。然而筆者認為選定一個更為合理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共享比例才是最為重要的,比如說適當的降低中央財政共享稅收的比例,加大地方政府對其稅收的比例,不僅可以很好的保證地方稅收收入的穩定,同時也對我國提高地方公共政務服務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如今現代服務業在我國整體宏觀經濟體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國際上更是將第三產業在各產業中所占的比例,來對一國的經濟發展程度進行衡量。本文通過對于“營改增”政策的深度分析,同時結合現代服務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探討營改增這種新型稅收機制對于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積極影響,以及在征管難度、政策體系、部分企業稅負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并從企業、政府、財務管理人員三個方面對其提出相應的具有借鑒性的建議,以此來為服務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稅收環境,促進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并為我國整體經濟的飛躍提供一定的助力。(作者單位為寧波大紅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