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漢馳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由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集團)于1998年獨家發起設立,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目前擁有分公司主要包括16 家農業分公司、浩良河化肥分公司,8家工貿業務子公司。北大荒目前主營業務為土地承包、農產品銷售、工業品銷售。本文你通過對北大荒的分析,判斷北大荒公司的價值,同時對農墾改革和國企改革有一個大致的探究。
一、種植業龍頭,主營地租業務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公司所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三江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生態環境良好,具有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公司所屬農業行業,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較高的種植業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在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機裝備、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管理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
主營土地發包業務。2016年土地發包業務收入占比80%;部分農業分公司銷售家庭農場繳納的水稻實物承包費,部分農業分公司結合農產品市場行情,收購部分農產品再銷售以獲取收益;公司所屬浩良河化肥分公司生產氮肥“北大倉”牌尿素,采取以大客戶(合同戶)銷售為主,散戶(窗口)銷售為輔的銷售模式;控股子公司還經營著兩個房地產項目,均為2012年以前的項目。
二、旱田改水田,助力土地租金穩定增長
獨特的“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土地租金收入穩定增長。農工與公司簽訂《農業生產承包協議》承包公司土地,采取雙層經營體制。公司統一經營管理,為家庭農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并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產出水平,保證生產承包費的穩定和提高;每個家庭農場是一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營主體,自主進行田間管理,費用自理,定額上繳,超收全留,欠收自補。此經營模式既有利于調動農工的生產積極性,又有利于發揮公司機械化、大規模、技術密集的優勢。
土地租金確定的標準。公司發包土地分為兩類,一類是經營田:公司收取的生產承包費與家庭農場所得大致各占毛利的一半左右。具體確定標準主要是根據影響利潤形成的農作物產值、生產成本等因素確定。農作物利潤越高,收取的生產承包費也相應升高。另一類是基本田:墾區給予每個在職農工的一定數量的“基本生活保障田”,用于養家糊口。基本田只應負擔種地農工本人的社保費用中應由企業承擔部分,以實現農工基本田零負擔,并確保基本田承包費相對穩定,一般3-5年不變。
旱田改水田,提高地租單價。按照種植方式不同,農田可以分為旱田和水田。旱田主要種植大豆、玉米等,水田主要種植水稻。從近幾年公司土地構成來看,公司正逐步加大對水田的投入,水田的面積得以持續增加,旱田的面積逐漸減少;從租金的單價來看,水田的租金高于旱田的租金,所以平均土地租金會呈持續上升態勢。
三、虧損企業整改已收尾,引入戰投加速混改
2012-2013年工貿業持續虧損。2012公司開始出現虧損,主要是農產品銷售、化肥銷售以及工業品銷售發生虧損。2013年公司依舊虧損,虧損繼續擴大,面臨退市風險。2014成功扭虧摘帽。2014年公司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有效促使,一舉扭虧為盈。具體來看,2014年3月公司把虧損最嚴重的北大荒米業98.55%股權出售給集團;浩化分公司人員由1600余人精簡到900余人,每年可節省約4,000萬元。麥芽業務被租賃;北大荒紙業停產止虧,并積極聯系戰略投資者和合作伙伴;完成了希杰公司資產和股權出售工作;鑫亞經貿停業整頓。過高三費有望收窄。2016年實現歸母凈利7.35 億元,同比增長 11.59%。三項費用為17.05億元,同比增加3.71%。
四、農墾改革正當時,改革排頭兵效應凸顯
(一)農墾系統具有多方優勢
農墾系統經濟增長迅速。2013年農墾經濟實現生產總值593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連續10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明顯高于全國經濟增長水平。農墾職工人數略有下滑, 2013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27萬元。墾區經濟增長迅速。土地資源極其豐富。目前我國的土地使用結構中,耕地面積為20.27億畝,而農墾地的面積為0.93億畝,占比4.9%,如果加上棉花、橡膠等其他種植面積,總面積約1億畝。可以說,農墾是土地領域的“國家級航母”。
各墾區產業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農墾系統擁有數量龐大的國有資產,除土地外,還有大量包括自然稟賦在內的各類資源廣泛分布在農工商、運建服等各個產業,而且資產的類型多種多樣,潛力巨大。
(二)歷史遺留問題凸顯,深化改革勢在必行
產權關系不清,體制機制不健全。部分墾區已經實現集團化,但體制機制性障礙尚未根本消除。仍然存在產權結構單一、產權關系不夠清晰、權責不夠明確和內部經營機制不夠靈活的問題;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不健全,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仍然不足;農場國有土地確權進展緩慢,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被侵占蠶食嚴重。企業集中度低,機構冗雜。目前全國農墾系統國有農場1780個,工業企業1298個,建筑企業509個,運輸企業227個,商業企業1591個,農場、機構分散導致大部分墾區存在運營效率低,生產中規模優勢難以體現。
(三)農墾改革排頭兵,后續改革預期強烈
中央直屬墾區。公司所屬的黑龍江墾區位于世界聞名的黑土帶上,是中央直屬墾區。經過60年的開發建設,黑龍江墾區目前已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國有農場群,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基地。引入戰投成立合資企業。土地資源有強烈注入預期。黑龍江農墾有耕地4353 萬畝,除公司擁有1158 萬畝耕地,目前集團層面未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耕地仍有3117 萬畝,在農墾改革的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未來存在較大的集團資產注入預期。2015年,公司的地租收入只占集團總地租收入的23%。一旦后期集團將地租收入注入公司,將會極大的增強公司的業績。
土地流轉同步推進,土地價值有望重估。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底線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是能夠通過改革釋放紅利。參考部分改革步伐較快的墾區,“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成為一條合理路徑。在不改變土地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對土地進行處置的前提下,對土地擴權賦能,將土地評估作價注入農墾集團、轉增國有資本金,進而增強了墾區企業集團的資產規模、提高了融資能力。目前公司畝均土地租金僅240.1元;而東北地區土地的流轉的租金價格普遍超過400元/畝。隨著土地流轉的推進,公司土地價值有望重估。
五、拓寬高端農產品市場
高端農產品需求漸長。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高端的農產品的需求也日漸凸顯。這些消費者對農產品價格的敏感度相對較小,而更在意的是農產品的質量。與傳統低價的農產品相比,他們更愿意消費具有“綠色”、“有機”、“無公害”等特性的農產品。而隨著我國人均GDP穩步增長,這一需求將越來越強勁。
成立合資公司,劍指高端農產品。2017年1月19日,北大荒與中南建設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暫定名為北大荒糧倉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糧倉)。其中北大荒1元出資,持股20%,中南建設的合伙企業則出資299999999元,持股80%。
建立農產品認證追溯體系。北大荒糧倉將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農產品認證追溯體系,真正做到讓產品的每個流通環節都公開透明,為消費者提供放心農產品。在3-5年內,中南建設將和北大荒展開全面的戰略合作,共同出資30到50億資金,致力于利用最新的科技金融手段服務農業發展。(作者單位為上海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