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玲娜
[摘 要] 新型師徒制對高職汽修專業而言,有較好的教學意義。但是新型師徒制注重的是職業技能的傳授,對職業素養的要求并沒那么突出。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弘揚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對職業教育尤其是新型師徒制而言具有時代性和切實性。通過論述,提出了在新型師徒制中融合工匠精神的思路和方法。
[關 鍵 詞] 汽修專業;新師徒制;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023-01
一、研究背景
2017年10月28日,“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出了要弘揚工匠精神。在新的世界形勢下,中國要從“制造大國”轉型到“創新大國”,不僅要提升技術人員的技能水平,更要注重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塑造。在汽修專業新師徒制的研究中,研究工匠精神更具有時代性和切實性[1]。
二、在新型師徒制中融合工匠精神的意義
(一)時代性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工匠精神,意味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工匠精神來注入新的精神財富。同樣,高職教育的發展也需要工匠精神來注入新的發展思維。
新型師徒制教學模式是基于德國“雙元制”發展得來,再融合工匠精神,會體現出更好的教學效果。工匠精神注重工作過程的嚴謹化、工作結果的精益化、工作效果的完美化,這些對新師徒制也是需要的。因此在新時期,工匠精神具有時代性。
(二)切實性
在高職教育中,新師徒中通過學校和企業合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實踐技能,這本身是很好的職業教育模式。但是如果缺乏了工匠精神,會影響職業技能的傳承。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新師徒制中,具有切實的意義,讓學生能夠明白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在學習當中會注重學習態度和方式,這對新型師徒制的教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在新型師徒制中融合工匠精神的思路
(一)注重工匠精神和新師徒制教學理念的結合
在新師徒制教育中結合工匠精神,需要注重教育過程的崗位化和精益化。崗位化是指以行業崗位的要求和規范為準繩,注重職業素養。在新師徒制中,可以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學校注重知識水平的講授,企業注重實操技能的夯實。通過兩者結合,發揮教師和師傅的長處,將理論知識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滿足企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也能夠將知識技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精益化是指提高職業服務的效果和產品的質量,注重精益求精。企業十分注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這些需要貫穿在新型師徒制的教學理念中。企業的師傅在授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明白做產品和做服務并不是差不多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精益求精。有句行話說得好“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只有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步,才能夠做出好質量,才能提升整體競爭力。
(二)注重學生日常行為能力的塑造
工匠精神具體還是體現在日常的學習態度、行為素養等方面,注重每一個細節的教育和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2]。
1.借鑒企業5S管理法
企業的5S管理是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整理是對現場進行整理,將不需要的東西清除掉。整頓是在整理以后,將需要的東西分好類,擺好位置。清掃是對設備、現場進行打掃,并且要求是自己親自參與。清潔是維護好整理、整頓、清掃的結果。素養是提升員工的工作作風和習慣。5S管理法可以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實訓中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上饒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汽修專業的課程中,大部分專業課程都在汽修實訓車間進行。每次實訓課程結束的時候,通過5S管理法要求學生做好每一步,讓學生養成行為習慣,可以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有較好的教育意義。
2.結合文化課來打造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上饒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汽修專業學生的日常課程表當中,有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等文化課。這些課程雖然沒有專業課那樣有實際的學習效果。但是每一門文化課都有其特定的用途,綜合起來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語文課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產生對生活、學習、家鄉以及國家的熱愛之情。數學課可以提升學習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思維反映能力;英語課提升學生的外語閱讀與溝通能力,許多企業都需要接觸外文資料,所以英語課可以提升學生的涉獵范圍;音樂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心理。
總之,工匠精神作為我國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高職院校汽修專業而言,在新型師徒制中融入工匠精神,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注力、職業素養和學習效果,更能夠真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技術人員,具有實際的教學意義。
參考文獻:
[1]謝亞可.“工匠精神”文化下的職業人才學徒制培養[J].現代交際,2017(8):112
[2]王威.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與“工匠精神”的培養研究[J].中國培訓,2017(6):25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