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康
[摘 要] 數學作為基礎應用學科,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職高生由于其學習的側重點不同于普通的高中生,造成在數學學習方面能動性較差,學習效果也不好。面對這一現象,如何提高職高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學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并且做到學以致用,成為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從師生關系、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度以及教材的取舍、教學方法的應用等方面展開論述,發表了一些簡單的看法。意在找到適合學生實際、專業特點的數學教學方法。
[關 鍵 詞] 職高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238-01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應用學科,其重要性不容忽視,職高不同于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普通高等中等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實際操
作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職高學校的數學教學處在一種比較尷尬的環境中: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不如專業學習的高,教師也比較松散懈怠。這種現象導致的結果就是職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因為沒有很好的數學知識做基礎,成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職高學生知識匱乏,發展潛力受到了極大的束縛,直接影響了職高生的職業選擇,使職高生就業范圍狹窄,個人發展途徑單一,就業成功率下降。因此,在職高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并為己所用,是每個職高學校都應當充分重視的問題。就這一問題,本文做如下淺析: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愉悅的課堂氛圍
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分析,教學過程是師生心靈的交流,良好的師生關系在促進師生交往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學科產生濃厚興趣,對職高學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課上創設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良好的師生關系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只有真正愛自己的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也從內心深處去愛和尊敬教師,進而將對老師的愛移情到老師所教的學科上,在課堂上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職高學生的學習不夠優秀,因而比較自卑,教師要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與他們進行更多的交流,盡可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教師應予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沒有學生不渴望被關注,尤其是職高生,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很難得的,因此也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課堂上教師由衷的夸獎,能夠喚醒學生的自信,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點,進而更加主動地與教師合作,推動課堂教學默契高效的展開。
二、有梯度地展開教學,關注每一位學生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職業高中的培養方向和普通高中不同,職業高中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但數學學習中要求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知識都對職高學生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因此,職高生必須學習必要的數學知識,才能更好地適應就業的需要,使自身更好的發展。但是職高學生的學歷水平、知識儲備良莠不齊,這就導致數學課堂教學進行過程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一部分學生聽教師講課就像在聽天書,即使老師講的深入淺出依舊不明所以;另一部分學生則因為教師要照顧那些后進的學生以至于總感覺“吃不飽”,如果教師不考慮學生之間的這些差距,用同樣的要求對待他們,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學生對課堂教學置若罔聞,沒有學習動力。所以,在數學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很有必要,即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的任務,提不同要求,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努力,有所收獲,用成功的喜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學三角函數時,對基礎差的學生做如下要求:了解函數的概念,結合圖形熟悉函數的特點;對中等學生的要求:明確增函數和減函數的定義,會看圖區分;對學優生的要求:會畫數學表達式,會運用函數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讓每個學生都能“吃飽”“吃好”,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活用教材教法,理論聯系實際
職高所用的數學教材在內容設置和編排上與普通高中類似,但中職學生大多數學基礎較差,對一些比較難的內容很難消化和吸收,教師如果照本宣科,會使一部分學生“望數學而生畏”,對數學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了,也就沒有了動力和上進心,自然就學不好。因此,教師應該根據中職學生的實際水平活用教材,在教學時適當降低知識難度,并且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教學中選擇那些應用性比較強,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比較密切的內容作為重點。教學過程中多運用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把日常生活的事例中融入數學知識,使枯燥單調的數學理論、公式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陳凱蘭.試論職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12).
[2]黃友思.淺談如何提高職高生數學水平[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