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宇,魏小剛
[摘 要] 作為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公寓文化對學生而言發揮著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的作用,而人文素質教育則是一種發展人性、完善人格的教育。對學生的公寓文化與人文素質教育進行融合,是“高職立德樹人、技能為本”的教育屬性使然,更是學生人格塑造以及素質培養的必然。
[關 鍵 詞] 公寓文化;人文素質;學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112-02
“偶有一枝秀,未見萬紫紅”是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的現狀。高職院校如何以特色文化為載體,深度與人文素質教育融合,打造公寓育人陣地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公寓文化與人文素質的內涵[1]
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在學生公寓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先進文化教育,是課堂教育的補充與拓展,對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發展觀的樹立提供幫助[2]。同時,高職院校學生公寓文化還會對學校所在地的城市文明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凸顯學校在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園建設中所占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公寓文化的主要內容,通過在公寓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為文化活動的開展搭建平臺,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進行培養。
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體現在學生個體人格、氣質與修養等方面,它是一種內在品質,將個體的知識、能力、世界觀、方法論、性格以及意志等綜合素質囊括在內。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以對學生性格的健全與人格的修繕為重點,它對利用智慧與精神引導并凈化學生的內心世界予以強調,通過學生道德精神價值的凸顯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與鼓勵,使其以一種積極心態理解并追尋學校乃至社會中的真、善、美。實際上,人文素質以人文精神為其核心內容以及教育工作的旨歸,高職院校之所以會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內涵立體且豐盈,它關注并珍視人的客觀存在及其生命、幸福、權利與自由,以一種尊重與追求的態度對待人格的獨立與平等,在最高程度上體現著人類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二、公寓文化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切合
(一)兩者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
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以提升學生與教師的文化素養、文化品位以及格調為著眼點,旨在通過學生社會與自然科學等教育工作的強化提高學生的品位、情操與人文素養等特質,它致力于對高職院校教育中原有的專業口徑狹窄、教學模式單一以及文化渲染薄弱等問題予以解決,最終對其根本目標做出如下定位:持一種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個體,通過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使其形成健康而又全面的個性。公寓文化的主要作用是育人,它對課堂教育進行補充、延伸與深化,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條件。公寓文化一般有著輕松的格調、豐富的形式、明確的教育目標,它能在潛移默化中充實與完善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顯而易見,高職院校學生的公寓文化與人文素質教育在目標定位上有一種天然的契合,他們都對學生專業素質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予以強調。
(二)公寓文化能夠為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豐富的載體與有效途徑
公寓文化建設是高素質人才全面發展所需,高職院校的公寓風氣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直接的影響。作為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積極健康的公寓文化能夠磨煉學生的堅強意志,對其個性予以塑造,并充分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公寓文化活動往往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可以在教育工作中融入適當的娛樂性因素,使學生獲得一些在日常課堂學習中難以接觸或積累的知識,合理化其知識架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與理論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向學生素質的內化,最終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由此可知,公寓文化能夠提供平臺支持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工作,以豐富的內容與多樣的形式保證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兩者在實施過程中具有互動性
公寓文化建設效果的優劣會對素質教育質量的好壞產生直接的影響。在開展素質教育工作之時,應充分認識公寓文化的作用,將公寓文化建設與人文素質教育融為一體。其實,公寓文化建設與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不僅僅為前者對后者的影響,反過來,人文素質教育還能對公寓文化建設產生規范與促進作用,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一體。
高職院校公寓文化建設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尤其是以人文素質的提升為根本目的,而其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又以公寓文化為其中的一個載體,無論是在形式與內容之上,還是在目的與過程之上,抑或是在結果及其所產生的影響之上,公寓文化與人文素質教育之間都有著很強的統一性。在高職院校學生的眾多素質之中,人文素質處在一個最基本的位置上,其形成與確立是基于包括公寓文化在內的校園文化的積極引導的。
三、建設特色化學生公寓文化,融合人文素質教育的探索
(一)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旗幟
高職院校公寓建設應始終貫徹并堅持社會主義辦學以及先進文化前進的具體方向,在先進文化旗幟的號召之下對有著鮮明時代精神且相符于時代發展要求的公寓主流文化進行大力建設與宣揚。具體而言,要充分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建設并管理公寓櫥窗、公寓網等輿論陣地,讓學生以科學理論武裝自己,借助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優秀的作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鼓勵其朝向綜合式方向發展。在學生中弘揚正氣,抵制歪風邪氣,使學生中的先進典型發展為集體輿論的主體,將公寓變成凝聚力強且有著明確指導作用的輿論場所。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寒暑假,全國各地大學生來延安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入住學生公寓感悟體驗公寓文化建設成果,“最美宿舍、最美室友”風采、黨建“三進”公寓成果和紅色資源文化助推公寓文化順勢而發、蓄勢待發。
(二)加強公寓實體環境建設
加強公寓實體環境建設,將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正確培養目標的制定以及優秀公寓文化的打造與傳承融入公寓綠化、美化、文化等建設的各個環節中。除此之外,還要借助多樣化的圖文傳播形式,讓學生在感化過程中形成積極樂觀的人文精神與人文態度。打造學生公寓文化的“軟硬件”,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建設與人文精神上高度融合,正如俄國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所言,“讓學校的墻壁也能說話”。延安職業技術學院用紅色文化教育涵養身心,固化育人,內化于日常管理制度,外化為學生自覺行為,實施“三大工程”。其一為“揚帆起航工程”,制定切實可行的新生教育計劃和方案,將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宣誓的課堂搬到革命舊址,現場考證歷史脈絡,體驗優秀文化,師生們在“天然氧吧”吮吸,教育功能和實效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其二為“引擎助力工程”,每周一在全院師生的升國旗儀式上,站在國旗下,學生將切身體驗和感悟并將所見、所想內容總結歸納、潤色修改,在師生面前講演,學期末編印成冊并印發學生;教室建成護士站,教學樓命名“丁香園”、宿舍“暫空床”、學生公寓校企合作管理——每日內務差評黃榜、每日優秀宿舍紅榜、信息員、宣傳員、督察員勤工崗位自治自助、每周舍長大會、服務質量學生滿意考核體系、幫扶結對關愛,打造公寓育人陣地。其三為“夢想遠航工程”,強化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為學生終身幸福負責。
(三)創建并完善文化載體與平臺,提升公寓精神文化內涵
高職院校的鞏固與文化建設應以自由觀念的碰撞與激發為支撐,以此結出精神的碩果,例如,內務大賽、精準幫扶、勞動競賽等便是對學生人文素質進行培育的良好方式。高職院校應加強策劃、組織、宣傳并總結各項公寓活動,進行常態化平臺的構建,將學校自身對學生發展與進步所起的拓展視野、啟迪思維、提高素質等作用充分且良好地發揮出來。
精神文化這一公寓文化的核心要素以其強大的凝聚力對高職院校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提升公寓精神文化的內涵,需要以對愛國、集體以及社會等主義的弘揚為前提,結合學生自身人文歷史積淀,培育公寓的核心價值觀念。總的來說,倡導公寓精神,使學生靈魂在激勵之中產生興奮感,學生精神能夠在感化過程中得到升華,思想解放且活躍,最終產生榮譽感與責任心,對人生的終極意義自覺地給予關注,最終推動學生自身的綜合式進步。公寓輔導員在高職院校公寓文化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是對公寓文化進行傳播與創新的主體之一,還是參與公寓文化建設中的實踐者,高職院校必須制定多種文化建設措施,加深輔導員的認識,增強其全員育人的使命感以及建設公寓文化的責任感,由此向公寓文化建設以及人文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保證,讓黨建工作進公寓、學生自主管理進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質高度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倒逼”公寓文化轉型升級。
(四)創新教育機制,推進學生公寓校企合作和自主管理模式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支撐,其應該秉承校園文化中的開拓創新精神,加速推進教育機制的創新,首選,強化學生自主教育模式,老子曾經講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更貼切地展示了高職學生教育的根本使命。當前高職學生教育出現了“頭重腳輕”的病態發展趨勢,其數量和規模的激增換來的是精英實用人才的缺失,各類職業院校學生因缺乏一技之長而無法順利就業,人才供需矛盾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授人以漁”強調學生自身技能的成長,更具長遠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是對傳統被動教學模式的一種直接否定,也即否定了“授人以魚”的短期行為,以紅色文化教育中的自力更生精神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教育,從而形成自我約束力,幫助學生形成“勤于學、敏于思、律于行”的教育實效;其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進行實習訓練的重要支撐,而這一過程中存在經驗交流、技能提升等需求,而學生公寓作為組織、引導和管理這些需求的關鍵,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書寫實習報告、疏導心理障礙、總結經驗教訓等活動,克服校外實踐活動中面臨的困難,從而實現思想行為和專業技能的雙向提升。
公寓管理工作處處離不開人文素養教育及德育這個主題,德育工作時時處處隱含在日常的管理中。脫離德育的管理是機械的管理,是沒有色彩的管理,是一種不利于學生成才的管理。[3]高職院校學生公寓文化建設不僅僅需要時間與過程層面上的延續,還對人文思想滲透以及歷史文化積淀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通過公寓文化建設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融合,學生的內心世界會實現更大程度的豐富,在憧憬人生的過程中將自身發展為具有更高精神追求與更強文理兼容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虢劍波.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文素質教育的互動[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3.
[2]岳堯.優秀電影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功能與實現途徑[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7):15.
[3]董樹安.讓學生公寓真正成為育人的重要陣地[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3):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