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寶娟
[摘 要] 現代工匠精神是指一種心有精誠、手有精藝、勇于創新的職業素養,是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用戶至上的職業道德。弘揚“工匠精神”是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是加快建設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學生職業生涯實現自我價值的現實需要。高職院校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教學、電子設計競賽、校園文化建設、“互聯網+”信息化平臺等多種教育途徑和方法,強化電子信息專業“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養。
[關 鍵 詞] 電子信息專業;工匠精神;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116-02
一、工匠精神的現代內涵
傳統的工匠即手藝人,熟練掌握某一領域的技藝,師傅帶徒弟,言傳身教,徒弟尊師重道,講究傳承。[1]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工匠不再是作坊里的伙計,而是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能工巧匠”,現代工業也賦予了“工匠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一)心有精誠、手有精藝
工匠具有超凡的心理素質、精湛的匠藝,身懷絕技有絕活。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是匠人“吹毛求疵”的習慣,一點小事情都認認真真地去做。精雕細琢、鍥而不舍、反復打磨,確保每個零件、每道工序都達到嚴格的技術標準。[2]“鬼斧神工”方文墨憑借一股不服輸的勁頭苦練技術,一年用壞的銼刀就有200多把,蒙著眼睛也能打磨出極限精度“0.003毫米”。“9.3閱兵式”的殲-15艦載機中很多高精度零件,就是由方文墨和他的組員純手工打磨出來的。大國工匠已成為一個行業乃至國家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中堅力量。
(二)勇于創新
勇于挑戰、敢于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個企業要想基業長青關鍵在于能否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客戶的需求不斷地創新和完善自己的產品。一個工匠,具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技無止境的情懷,善于將傳統經驗與先進科技相結合,不斷探索與進步。人民幣原版雕刻師馬榮,手工凹版雕刻技藝已爐火純青,但是人民幣原版雕刻技術受到了數字化技術的挑戰。馬榮團隊從零開始刻苦鉆研計算機凹版雕刻技術,她們攻堅克難,勇往直前,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實現了數字化生產線出的作品人物像也能栩栩如生的目標。
(三)愛崗敬業
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用戶至上是至高無上的職業信仰。忠于職守,工匠以專業的視角、專注的工作態度服從于自己的職業要求,時刻保持對專業領域的高度熱情,并積極關注行業的發展趨勢。愛崗敬業,工匠對職業的一種神圣、虔敬的信仰,把干好本職工作當作天職,刻苦鉆研不斷進步,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保持用戶至上的服務態度,工匠始終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使命,在反復打磨以及精心制作完美產品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二、高職電子信息專業引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弘揚“工匠精神”,為加快建設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先后提出了刺激制造業經濟增長的國家戰略,德國制定了“工業4.0”、日本提出了“重振戰略制造業”、美國實施了“再工業化”等戰略部署。目前我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只有部分領先行業可以比肩世界制造業強國,還有相當一部分產業處于中低端水平,中國制造業正處于轉型與升級的重要時期。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擬將在2025年我國步入世界制造強國之列,并重點突出了“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這一主題。加快建立現代電子信息產業體系,為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服務平臺。堅持人才為本,培養現代“工匠型”電子信息人才是加快建設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的根本前提,為中國由制造大國轉型成制造強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工匠型”的人才培養是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種高科技產業,是目前全球更新速度最快、涉及領域最廣、創新最活躍的領域。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產業規模穩步擴大,骨干企業實力逐漸增強,其制造業規模已據全球首位。電子信息產業對于社會經濟增長、國民就業、制造業轉型及升級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然而我國的電子信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特別是缺少核心技術專利,導致我國電子信息行業對國外關鍵技術的依賴,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培養具有技術高超、精益求精、創新能力強的“工匠型”人才,是提高整個電子信息行業水平及其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三)工匠精神是高職學生職業生涯實現自我價值的現實需要
高職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生就業率高,但是工作變動比較頻繁,職業發展后勁不足,缺少職業發展規劃。人才的素質直接關系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大多數企業重視對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培養,因此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學生更容易獲得表現機會。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課題是如何讓學生正確地評估自己、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做出適合的職業規劃。把“工匠精神”作為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在就業之前就具備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勇于擔當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在激烈的職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并取得成功。
三、高職電子信息專業培養“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徑
(一)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觀和盡心盡責的職業道德
堅持立德樹人,明確培養工匠精神為電子信息人才培養重要目標之一,加強學生的德育培養。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工匠精神有機結合。開展道德講堂、社科名家進講壇等專題講座,道德模范、社科名家與學生探討道德修養與幸福人生。學生時代是最容易塑造職業道德的階段,在新生入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畢業教育等教學環節增加職業道德內容,培養學生具備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勇于擔當的職業精神,使學生產生職業自豪感和敬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