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軒?張歆辰
近年來區域性商業銀行無論從資產規模、網點覆蓋率還是業務范圍,雖然相對于四大國有銀行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地方經濟的支撐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客戶以中小微型企業為主,在拓展業務的同時也增加了自身承擔損失的風險。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市場環境,對區域性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降低區域性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對策。
一、區域性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概述
任何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的風險都是指對未來損益的一種不確定性。由于風險的發生具有一定的突發性,若不及時的針對風險識別,就會讓風險不斷地積累,最后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任何經濟活動都是在整個經濟環境下相互影響運作,所以當金融市場上的市場風險、政策性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都能直接或間接的引發信用風險。
二、區域性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成因分析
(一)區域性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內部因素
1.缺乏健全有效的信用管理過程。個別信貸調查人員道德水平偏低,在調查過程中通過收取貸款者賄賂等手段幫助貸款者共同作假,使信用調查成為表面工程。審貸分離制度不夠完善,區域性商業銀行較國有商業銀行起步較晚,部門設置不夠權責分明,貸款審批權力往往掌握在少數高級管理人員手中,致使貸款審批流程缺乏真實性和公平性。
2.防范信用風險的企業文化未充分建立。從整個商業銀行業的發展現狀來看,企業文化中對風險管理的關注度還不夠充足,并且業務激勵機制偏向整體績效,管理層沒有將信用風險防范納入銀行目前的企業文化范疇,這導致銀行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過度注重的個人績效,無法通過環境影響力帶動銀行工作人員形成良好的信用風險防范與管理意識。
3.信用風險預警體系不夠完善。區域性商業銀行起步較晚,其風險管理方法和計量手段等各方面都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對來自市場、銀行自身、客戶等大量的基礎數據積累不足又影響了風險評級的準確性。因此我國區域性商業銀風險預警體系無論從方法上還是從風險定位上都有待完善。
(二)區域性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外部因素
1.信息不對稱性。中小微型企業群體綜合情況相對復雜,缺乏大企業或者行業領軍企業清晰的經濟狀況和經營及投資情況,依據市場貸款項目的平均風險界定此類業務的風險大小,并為其制定貸款利率,明顯缺少信息對稱性。在此情況下,銀行涉及到的項目類型以高風險聚集,易使正常貸款變成不良資產,進而對銀行造成損失。
2.地方缺少風險管理人才。信用風險的度量和管理需要專業的風險管理人員,需要具有扎實的經濟學、金融學、經濟計量分析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從業經驗的多元化復合型人才。區域性商業銀行正處在發展階段,員工專業化程度偏低,風險管理專業人才嚴重匾乏。
三、區域性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改進方案
(一)信用風險預警體系的完善
區域性商業銀行應該對已有客戶的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統計分析將這些信用信息儲存在特定的數據庫里,將數據統計整理,根據風險級別分配給專門的業務經理及時關注。另外,區域性商業銀行對各類業務數據可以自下而上按照支行、分行,總行的順序進行同期間統計分析和數據積累,及時調整風險限額,在風險累積爆發前采取措施,盡可能降低損失。
(二)設計合理的存貸結構
積極吸收存款,提高銀行的資金流動性與增長性。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個人存款都是最大的存款主體,抓住存款積數最大人群是提升存貸比的有效方法。區域性商業銀行可根據自身流動性和風險吸收的需求,科學定量優惠政策,刺激存款。與此同時,維持合適的放款速度,制定科學的貸款發放標準,對貸款者現金流量,財務報表嚴格審查,確保貸款者的還款能力從根本上降低信用風險損失。
(三)客戶信用等級評定方法的改進
建設以互聯網金融思維為主導,線上和線下同時開通的審貸流程。線上,如采用移動微信獲客的方式,推薦客戶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申貸渠道。客戶關注某區域性銀行的公眾號成功后,通過貸款申請功能發起貸款申請,引入外部第三方平臺大數據進行風險信息篩查,根據篩查結果予以分流或拒絕。線下,通過客戶經理整理客戶層次,針對不同信用級別的客戶推出更多適合當地區域性發展的個性化服務。
(四)信用風險管理團隊建設及能力提升
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同時還要制定更加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和發展體系,制定符合區域性商業銀行發展的激勵機制,最大程度減少人才流失。加強信貸人員業務知識培訓,提升信貸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定期更新信貸人員的綜合知識體系,在培訓過程中制定考核機制,并針對不同的考核結果設定等級,予以獎懲,深化信貸人員風險意識。(作者單位為吉林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