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對于在市場經濟體制運行之下的企業來說,其發展運行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思考如何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稅負。在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框架下搭建企業稅務籌劃體系,完成對于企業基本制度的構建,以此進行稅務籌劃,給企業減稅降費,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利潤。這是目前中國企業最為關注的,也是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問題之一。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勢頭正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到創業路程之中。新建立的公司由于體制建設不夠健全,納稅這一關鍵性問題也成為影響企業長久發展的重要問題。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納稅,這是企業等社會組織應盡的義務,這是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企業應當遵守的。但是企業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較高的稅收直接影響到企業利益的分化。于是不少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鋌而走險不惜觸犯法律逃避繳稅,這種不守底線違反法律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企業應當思考,如何建立規范的企業稅收籌劃,最大程度減少稅負支出。
一、何為企業稅務籌劃
企業稅務籌劃是以當期法律法規或者政策為導向,在相應的范圍內做好管理規劃。在企業納稅義務形成之前或者有相關計稅要求之前,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或是財務統計進行管控安排,貼合相關政策、法律對于稅收的規定以及及時統籌安排時間,通過調整企業合法收入及支出,以期望獲得企業最大利益。這是企業進行稅務統籌規劃的初始含義,也是企業進行合理安排的目的所在。
二、如何進行企業固定資產稅務籌劃及其相應原理
所謂的固定資產,以民法角度而言。是指自然人擁有所有權,能夠自由的處分、收益和使用的物質資料。而在《稅法》中對此進行了相關細化:自然人能夠擁有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建筑物、房產、機械、動產、以及能夠進行運輸、運營或生產經營的相關設施設備等。另一條則規定自然人擁有的物質資料價值過2000元以上不用于生產經營或是使用期限在兩年以上的,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無法代替或具有重要意義的物質資料。這些固定資料對于企業來說無比重要,在企業實際運行中無法輕易替代,因此屬于企業相當重視的一環,需要企業對其進行統籌規劃,做好稅務統籌。這些規劃統籌一般包含了幾個階段,包括固定資產的統籌采購、設備折舊、統籌出售等。
首先是采購固定資產的環節。企業生產增加時需要投資更多的固定資產,如果企業事先沒有一定的計劃與規劃,沒有對應的風險管控。這種方式往往使得企業資產過多浪費,稅務管理混亂。一般而言,企業購置大型的固定資產需要進行融資,而融資根據不同的方式其風險也是不同。向金融機構貸款、向其它企業借款、企業自我積累、企業內部集資、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這六種是常用方式。企業在進行融資前一定要從企業承擔稅負出發,參考會計事務所意見進行規劃。利用6種方式的變換情況與企業實際狀況相結合選擇拆借方式。
企業之間的拆借、內部集資這種方式對于減少企業稅負是最好的。通過企業之間協議或是企業內部協議,將借款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達到階段性稅收的范圍而又不超過,此種當時有利于企業避免不必要的稅收負擔。而金融機構的借款雖然能夠有效減少稅收的征收,但其利息一般較高,讓企業產生額外負擔。企業發行債券或是股票,這些方式風險波動較大,而自我累計的方式時間效率太低,皆是下下之選。
當然,企業不僅僅能夠選擇單一的方式進行融資,通過靈活變通的方式進行組合后也能夠減少企業稅負,這些都是通過企業具體規劃實施才能實現的。
固定資產是物質資料,在生產經營活動以及時間的推移下會有相當程度的折舊率。企業通過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保證企業在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中減少損耗。這些損耗的減少有效的減少企業產品成本,降低企業稅負水平。
現實的表面現象看來,固定資產所代表的資產額度是固定的,一般不會影響企業總體利潤水平和稅負水平。但是不同的稅制體制下,根據固定資產折舊方式或是時間的不同,產生的細微差別也會是企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
(一)如何進行折舊時間的選擇
固定資產折舊的時間以其使用年限來計算。但這些年限的計算一般都是抽象選擇,概括性較大,充滿著不確定性。若能夠精確計算,縮短年限計算會使得成本更加快速回收,利潤相應增長,成本萎縮。但一味的縮短時間并不能完全解決稅負問題,只能是通過分析企業目前現狀,在相對較短的時間收回更為有利。
(二)如何進行折舊
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折舊會使得折舊得出的結果不同。在會計算法中,采用工作量法、余年遞減、年數總和法等等方法是常態。這些方法通過將成本分攤在不同的固定資產上,通過固定成本細微的衰變平衡收支,進而影響一定時期的稅負和利潤。
總的來說,利用企業收支與實際實施時利用固定成本,通過會計實物計算。規劃統籌企業稅務才是使用企業各個時期的最好方式。(作者單位為山西運城路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