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近年來,國民經濟真正實現持續增長的目標,這是我國各個省份在經濟發展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民的貢獻,合理的居民消費結構為國家GDP的增長提供了穩定助力。各個省份的居民消費的合理支出,才能促進各省乃至國家的經濟穩定增長,而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又是居民消費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借助并構建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ELES)進行實證分析,由此對江西省的城鎮居民消費情況及消費結構展開深入分析,并結合江西省居民實際的消費情況,來明確該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演變過程及未來發展趨向,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相關建議。
消費是居民生活中的必要環節,國家經濟快速平穩發展,必須依托國家居民的日常消費用度。具體至省,城鎮居民的合理消費結構有利于各個省份的GDP增長。根據世界相關經濟組織的統計情況來看,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不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0%-22%。另一方面,我國各省市之間的消費水準層次不齊,以江西為例,江西自從招商引資,擴大內需之后,經濟開始持續上升,基礎公共設施得到逐步保障,但總體發展速度還遠不及國家其他發達省份。由此看來,江西“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調整結構”的目標仍在實施當中,省內經濟增長速度較慢,離實現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江西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積極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充分挖掘和釋放投資、消費、出口新需求,加快創造新供給,優化要素配置,努力培育發展新動力。突出增強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適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趨勢,推動產品和服務供給創新,營造放心消費環境。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居民消費增長,引導消費向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打造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
城鎮居民作為消費的主力軍,對江西省的消費態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對江西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進行實證分析,為促進江西省乃至中部地區的消費市場的開發,優化消費結構提供理論依據和應對建議;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動江西省經濟增長,縮小落后的差距,促進本省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公式和方法
利用擴展線性支出系統研究市場定價對居民消費各領域支出的影響, 將居民的各類日常消費支出比作一種相互促進、相互掣肘的行為。通過公式計算來表達居民日常消費結構。
ELES 是經濟學家 Lluch 于 1973 年在美國經濟計量經濟學家 Stone 的線性支出系統模型的基礎上推出的一種需求函數系統。該系統假定某一時期人們對各種商品(服務)的需求量取決于人們的收入和各種商品的價格,而且人們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分為基本需求和超過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兩部分,并且認為基本需求與收入水平無關。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將剩余收入按照某種邊際消費傾向安排各種非基本消費支出。本文對式(1)作了兩點修改:一是以收入代替總消費支出 ,二是以邊際消費傾向代替邊際預算比 bi。
以上是擴展線性支出系統的基本思路演算過程。基于以上方法進行推算的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分析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和可靠性。有了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消費需求與收入水平的彈性分析、生活基本需求分析更加如魚得水。同時它還考慮進生活基本品售價的改變對于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擴展線性支出系統還可以在沒有商品具體價格資料的情況下,利用截面數據資料對生活需求品的定價和居民消費能力進行彈性分析。
二、實證分析
(一)邊際消費傾向分析
邊際消費傾向,就是在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費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每增加1元收入,用于生活日用品的消費占總體消費支出的比例,除去日常生活消費的部分,其他資產轉為廣義儲蓄。本文以2006-2015年江西省城鎮居民收入情況為例,將江西省城鎮居民分成五個等份,針對城鎮居民的收入支出情況進行分析。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得到近十年來消費支出需求函數系數,并在此基礎上得出2006-2015年江西省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如表1所示。
通過表1可以發現,(1)食品類消費的消費支出遞增量最大,近十年來食品消費邊際消費傾向均大于0.1,證明江西省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費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飲行業。從2008年起,食品和衣著的邊際消費傾向每年都有些許下降,這一下降趨勢說明江西省居民脫離了以吃、穿作為主要消費的階段,已經向更高層面的享受消費階段邁步。(2)除了服飾、食品以及住房這類生活基本需求外,交通、教育、文娛的邊際消費傾向值也較高,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城鎮居民的交通、文娛消費也占有一定比重。(3)住房和交通這兩類邊際消費傾向呈逐年增長趨勢,說明住房、交通消費有望為江西經濟發展添加助力。
(二)需求收入彈性分析
由表2可見,各類生活日用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均為正值,這表明在滿足了城鎮居民日常必須消費的支出情況下,收入水平的上升對商品消費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商品消費還有足夠的增長空間。整體而言,城鎮居民食品類消費的需求收入彈性系數最低,因為“民以食為天”,食品消費是居民保障生活質量的必要消費,是居民生活幸福的前提,所以收入的提升對食品類消費的促進作用不明顯。城鎮居民在近十年來的服裝類需求收入彈性系數接近于1,說明在滿足食品需求之后,經濟水平的上升使得居民對于服裝的需求量逐年遞增,衣著也逐漸成為必需品。日用品及服務、交通、其他用品和服務這三大類的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始終處于較高水平,其中家庭設備用品的需求收入彈性主要受耐用消費品的拉動,這些支出多為一次性集中支出,往往在短期內大幅超過收入的增長;交通類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說明交通類的消費是日常必須消費,城鎮居民出行必然會帶來交通消費的增加,交通類消費必將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其他類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說明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將一部分比例的收入用于非必需品方向,消費的個性化、多樣化表現的淋漓盡致。
(三)需求預測分析
以近十年來江西省城鎮居民的日常消費開支為準,建立需求函數模型,函數中的外部變量為居民可支配收入。假設居民每年的收入增長速度為8%,以江西省城鎮居民在2015年核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基點,預測得到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382.529元,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052.370元。將數據代入擴展線性支出系統式中,即可求出各項支出的預測需求,如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收入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居民在各類生活消費方向的支出,其中交通通信和其他用品服務的上升比重最大,而食品一類的上升比重最低,說明江西省城鎮居民食品需求量最穩定。
三、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江西省從2006年至2015年,省內經濟飛速發展,江西省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已經向享受型消費階段邁進。通過上述實例分析,我們發現,江西省城鎮居民的食品、服裝類需求已經逐步穩定,經濟消費已經趨向于交通、住房方向。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加,各項消費項目的支出均有較大比重的上升,其中交通通信和其他用品服務的上升比重最大。此外消費的種類已經逐漸多樣化,用于生活娛樂等方向的資金比例逐漸提升,電商等新商業模式也收到居民認可和支持。
(二)建議
根據上述實證分析的結論,針對居民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可通過合理開發新的住宅產品、提高住宅內裝修水平、優化居住環境來滿足;對于交通方面的需求,可以修整拓寬城市道路、建設城市地鐵、增加公交線路等;最后還要加快對消費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這需有賴于商貿流通、寬帶網絡等消費基礎設施的建設、良好的信用消費環境的營造,國民經濟穩步快速增長的態勢毋庸置疑。(作者單位為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基金項目:經濟新常態下江西省新的消費增長點培育研究江西省教育廳科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