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的深入發展,消費主義以一種文化及社會形態的方式不斷向世界蔓延。改革開放以來,消費主義深刻影響著我國民眾的生活觀念及生活方式,尤其對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影響較大。當代中國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規模龐大、思維活躍、思想前衛,容易受到各式各樣思想潮流的影響,特別是當前消費主義對大學生的影響日顯。
[關 鍵 詞] 消費主義;大學生;思想行為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139-01
消費主義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下一種消費的異化和病態反應,它給予消費至高無上的地位,以無限制地追求物質消費及享樂為主要目的,崇尚奢侈品消費,以消費的層次論人類的等級高低,若任由消費主義這種意識形態占據當代青年人的思想意識,輕者導致青年人崇洋媚外、好逸惡勞、投機拜金,重則危害社會發展、生活安定及政治穩定。因此,盡管有人說消費主義可以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但是它所帶來的危害和弊病是最主要、最明顯的。所以,我們對消費主義應持有批判和否定的態度,清醒地認識到消費主義給大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
消費主義導致大學生過分重視物質消費而忽視精神消費,形成盲目攀比的陋習;導致大學生理性、科學性消費觀念淡薄,更多趨向于非理性的感性消費;導致部分大學生在消費中重享樂,輕自我完善與提升;導致大學生鋪張浪費,忽視勤儉節約的美德,漠視環境問題;使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功利化,社會責任意識淡漠,誘發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
一、重物質性消費,輕精神性消費
消費主義強調個人的幸福來源于物質占有和消費的快感,人生的價值在于不斷地通過消費來享樂。這類社會意識的影響再加上大學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在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中逐漸出現了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的現象。
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每月花費中用于物質消費的比重占總消費的70%以上,而用于學習及學習書籍上的消費卻占的比重很小。不可否認,有一部分大學生已把金錢當作滿足自尊或者虛榮心的手段,他們認為物質的占有不光別人有的我要有,而且占有的還要比別人更好、更多,在這樣的生活觀念下,許多大學生的消費脫離了生活實際的需要,用不斷的高消費和奢侈消費來滿足無止境的欲望,于是催生了各種“校園貸”現象,產生了諸多大學生人身安全隱患,甚至誘發違法犯罪。攀比炫富的消費行為在大學生中間正在變成一種風氣,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著實讓人擔憂。
二、重感性消費,輕理性消費
當代大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征再加上消費主義的影響使他們在消費中出現重感性而輕理性的消費現象,具體表現在看到某種物品時,不考慮自身經濟實力和實際需求,卻可以為了自己喜歡,體現自我,或是為了炫耀,或是為了保持與大眾的一致性便會產生購買行為。另外,不少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還受到大眾媒體、廣告、明星的影響和誘導,樂此不疲地追求名牌與個性時尚,前衛消費急劇攀升,廣告宣傳成為消費的前提,高檔名牌成為追隨的熱點,另類新潮變成精神的追求,整個生活陷入了異化消費的怪圈。尤其是網購的興起,大學生求新、求個性的消費心理更是得到了滿足,經常整天地坐在電腦前逛網上商城,幾乎成為網上購物消費的主力軍,為了購買新款、名牌商品進行分期付款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種毫無節制的感性消費將帶來陷入經濟、信用危機的惡果,貸款無法還清,形象和信譽受損,心理壓力加大,嚴重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而作為大學生應擔起的責任和義務在扭曲的價值觀引導下變得滑稽可笑,閉口不談。
三、重娛樂、享受性消費,輕發展、智能性消費
大學生的消費除日用品消費占一定比重外,用于投入游戲消費、娛樂性消費遠遠超過了對自身智力發展和培育的投入。如,去KTV、游樂場等娛樂場所,還有戀愛消費金額也不容小覷,在他們眼中,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理論品質已經過時了。
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的希望,他們的思想狀況及精神面貌直接影響著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面對來勢洶洶的思想文化潮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社會應如何應對這種意識形態的沖擊是當今國人面臨的現實問題。年輕的大學教師應立足中國基本國情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深入貫徹黨的思想文化建設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要求,從思想文化、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五個方面出發,著力構建五位一體的聯動機制,有效抵制消費主義對大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形成與我國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學合理的理性消費觀。
參考文獻:
[1]張俊梅.消費主義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24-30.
[2]楊德霞.論消費主義與當代青年身份建構[J].當代青年研究,2013(2):34-40.
[3]安明霞.消費主義對“90”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影響及其對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4-15.
[4]托斯丹·邦德·凡勃倫.有閑階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李若衡,陳潔.大學生政治信仰與消費主義文化[J].教育評論,201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