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云,劉志成
[摘 要] 以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社區學院為例,介紹高職院與屬地共建社區學院的創新舉措,共建社區學院是為了建設學習型社會、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樹立了政校合作、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典型。打造一個教育品牌,需要與國家政策、科技發展、居民生活、終身教育的要求相適應,同時介紹了現有教育品牌“寸草環保公益行動”的運營管理經驗。
[關 鍵 詞] 高校;社區學院;環保公益;教育品牌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159-01
2016年4月南京科技職業學院與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共建的“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社區學院”掛牌成立。依托南京科技職業學院的辦學優勢、資源優勢、師資優勢、科研優勢,以社區學院為平臺,以轄區民眾為主體,以服務社區、服務社會為宗旨,以倡導民眾“綠色教育”為目標開展了豐富的環保科普教育活動,形成了頗具影響力和特色的社區服務品牌。其中寸草環保協會開展的“寸草環保公益行動”,先后獲得世界自然基金會、國家林業局等部門頒發的優秀團隊稱號、江蘇省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省級先進團隊稱號、江蘇省青年志愿服務行動組織獎,志愿者發表相關論文10余篇,累計獲世界自然基金會表彰12項、國家表彰20項、省級表彰26項。相關活動多次被江蘇衛視、揚子晚報、新聞937等主流媒體報道宣傳。
一、開展園區綠色環保教育的必要性
地處南京六合區的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成立于2001年10月,以石油化工產業為主。園區建有巴斯夫(BASF)、塞拉尼斯、中國石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化工企業,周邊居民多以從事化工行業及相關領域為職業。由于化工企業日常的生產活動,園區空氣、水質、土壤污染情況相對于南京其他地區較為嚴重,民眾對相關環境保護知識有迫切的需求。園區的企業特點和民眾居住所處環境,為社區學院開展“寸草環保公益行動”奠定了基礎和土壤。
二、“寸草環保公益行動”相關內涵及優勢
寸草環保協會成立于2006年,師生會員累計超2000人,是以環境保護調研宣傳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型公益環保組織。協會自成立以來,依托學校環境專業教研室廢水處理實訓中心、大氣污染監測實訓中心、環境微生物監測實訓中心等教學教育平臺,以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立足點,以“綠色在我心中”為口號;以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關注生活環保為宗旨;以豐富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知識,實施全民終身教育,豐富社區文化為目標;團結廣大環保愛好者共同學習、研究和交流經驗,積極開展環保主題公益活動,形成了以愛護環境、保護環境、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寸草綠色文化”。
三、“寸草環保公益行動”品牌建設特點
“寸草環保公益行動”主體由在校青年大學生拓展到周圍社區,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環境教育要根據社會大環境及社區的需要,立足于推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來開展。另一方面大學生志愿者的科普宣傳工作要依托社區學院這一大舞臺,走出校園,深入社會的各個領域,努力實現與社區活動的互相協調與補充,開展特色鮮明的社區教育品牌活動。
(一)環保公益行動符合國家政策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由“盼溫飽”“求生存”逐漸轉為“盼環保”“求生態”,對空氣質量、清潔水體、無害土壤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創新環保宣傳教育形式,進一步提高民眾環保意識和環保法制意識是值得深究的課題。
(二)環保公益宣傳貼合科技發展需要
環境教育科普宣傳在推動社會生態文明進步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寸草環保公益行動針對社區“垃圾分類”“裝修污染治理”“節能減排”等熱點問題,開展海報宣傳、入戶講解、采樣分析等活動。積極聯合環保公益組織(NGO),承辦開展“低碳春節承諾”“地球一小時”等多項節能宣傳活動,贏得社會的廣泛關注。
(三)環保公益行動迎合社區居民需要
依靠社區學院平臺,協會定期與社區居民召開座談會,志愿者會義務為居民提供室內環境空氣監測、家庭水質監測等服務,解答居民關心的甲醛超標、飲用水污染等生活中的環境問題;開展“環保換客”,用綠色植物換取廢舊電池、可循環利用家庭廢棄物,培養居民低碳環保意識。
(四)環保公益宣傳滿足終身教育需要
寸草環保公益行動關注青少年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從孩子們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內心需求入手,以社區為陣地,以團隊活動為紐帶,以小手拉大手為載體,把家庭、寸草協會、社區有機聯系在一起。在區域內建立了八個環境保護主題教育基地,每月安排志愿者對小學生講授環境保護課程。十年的堅守,我們從一年180課時逐漸增至一年480課時,累計教育服務達3000課時,受教人次超過10萬,并撰寫出版了《寸草與環保》專用科普教材。
四、公益活動顯成效
十余年來,寸草環保公益行動一直在探索開展社區科普教育活動的有效途徑,把環保科普活動與社區學院、居民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依托屬地共建的社區學院平臺,全方位協調與合作,齊心協力,落實全民終身學習理念,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宏偉,劉洋.淺談公眾環保意識的培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3).
[2]汪勤峰.論生態文明建設的群眾基礎[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15(1).
[3]伍桂松.試論我國化學工業的基地化建設[J].化工技術經濟,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