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菲
[摘 ? ? ? ? ? 要]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中小企業也成為“新常態”經濟的主力軍,但是中小企業規模小,企業財務管理亟須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結合所在學院的會計專業建設情況,探究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混合會計專業服務體系,以開放、共享的方式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
[關 ? ?鍵 ? 詞] ?新常態;“互聯網+”;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86-02
一、新常態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等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經濟新常態的基礎是企業新常態,而中小企業也成為“新常態”經濟的主力軍。
2016年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中小企業要依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等重大戰略舉措,開辟發展新路徑。
在這樣的新常態下,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以廣西為例,截至2015年底廣西全區中小微企業5329戶,約占廣西企業總數的97%,生產總值占全廣西的57%,創造了全廣西一半以上的利稅,提供了76%的就業崗位。
但是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有限,企業的關注點在于拓展業務,而忽視了內部的管理,所以在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納稅籌劃等方面既不重視也缺乏經驗。企業內部管理跟不上,就容易帶來投資決策的失誤,最終導致經營失敗。所以這些企業急需專業人士在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納稅籌劃等方面出謀劃策,但以它們自身的條件,又很難吸引到高端的會計人才到企業就職,這時我們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高職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體系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團隊和專業知識給這些中小企業提供幫助,而在專業服務過程中,學校不僅可以安排學生參與實踐,還可以收集各種專業案例,從而推動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以此達到職業院校與中小企業的雙贏。
高職會計專業作為一個有著數十年發展歷史的傳統專業,如何突破傳統服務模式的束縛,如何整合會計專業資源優勢,創新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構建一個開放、共享的會計專業服務體系,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力量支持,這是一個既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也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的課題。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
(一)國外相關研究
發達國家一直以來十分重視高校在區域經濟當中所能發揮的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轉讓、社會服務都與區域良性互動,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如德國的“雙元制”職教理論下,其高校主要是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充分反映地方的需要,培養的人才也主要在本地區就業和創業。
如美國的州立大學,服務社會主要表現在利用一些服務機構解決本地區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小企業開發中心,吸收工商專業的師生參與進來,為新辦企業解決問題,提供咨詢服務。除此之外,由州立大學開辦的服務中心還涉及醫療、城市規劃、水質鑒定等。另外,在文化建設方面,州立院校也積極提供服務。
還有澳大利亞的TAFE職業培訓理念,日本的短期大學教育培訓方法都是當前世界較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其根本核心就是產教結合,職業教育服務于區域經濟,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國內相關研究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改革和發展的攻堅階段,體制不完善、區域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校服務區域經濟職能的發揮。
通過調研發現,關于我國高職院校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的研究,雖然已引起高校和社會的普遍關注與重視,但相對國外來說,其理論研究還是比較薄弱的,即基本上處于引進國外理論階段;同時,在實踐方面也還存在諸多問題。特別地,高職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還停留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層面,僅對在校學生進行系統的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即便承擔了一定社會服務工作,也僅限于崗前培訓、專業技術資格鑒定,而且業務量也是微乎其微,沒有真正向社會拓展,為區域經濟廣泛服務,更沒有形成一種操作性強、結構清晰、內容全面的服務區域經濟模式。
所以,創新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結合地方產業特色搭建一個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混合的開放共享服務平臺,從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四方合作的角度探索提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服務能力,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模式。
三、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模式創新研究——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一)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已有基礎
我院會計專業創辦于1978年,現有在校學生1700人。本專業2007年被廣西教育廳批準為廣西高等學校優質專業、2015年獲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學院的大學生創業園2007年投入使用,于2010年被教育廳評為全區五所“廣西高校創業教育先進集體”之一,2011年8月被教育廳確定為唯一一所高職院校“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廣西僅兩所高校獲此殊榮),會計專業學生自主創業,成立廣西恒誠會計服務公司、理財工作室,進駐創業園,成為“校中企”的典范。
近年來,我院會計專業依托會計專業實訓基地與創業園的會計服務公司和理財工作室主要開展的在服務區域經濟方面的項目是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證服務,師資培訓服務,社會考證培訓,代理報稅和記賬服務等。這些基本是線下服務形式。
(二)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模式創新研究
在對國內外已有的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當前職業院校的現狀,遵照教育系統設計原則,課題組通過探討與研究,確定了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模式建設目標、建設模式。
1.建設目標
(1)構建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線上線下混合會計專業服務體系,改變原有單一的服務模式。
(2)構建開放、共享的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體系。
(3)將服務對象由原來僅限于在校學生和老師拓展至政府、企業、行業、社區和其他個人,為不同的區域、產業制定個性化服務。
(4)將服務內容由原來僅限于考證培訓、資格鑒定服務拓展至投資理財咨詢服務、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建設咨詢服務、賬務處理咨詢服務、稅務籌劃咨詢服務等等。
2.建設模式
構建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所在的高新科技園區為中心,輻射西鄉塘區,甚至延展至整個南寧市,為學校周邊城區乃至整個南寧市的產業升級提供服務的開放共享型高職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體系。(以下簡稱會計專業服務體系)。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的高職會計專業服務體系構建內容是: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混合會計專業服務體系,以開放、共享的方式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模式。
這種模式下,我們將建設一個以互聯網共享平臺為基礎的會計專業服務中心,這個中心包括三個機構:實訓基地、會計服務公司、在線會計服務平臺;“線上線下混合”是指線下實體服務形式和線上服務形式。
線下實體服務形式:(1)校企合作開辦會計服務公司;(2)以會計專業校內外實訓基地為依托提供會計培訓、社區技術服務、就業指導等。服務范圍主要是以學校所在的高新區為主,輻射相鄰的城區。服務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1)代理記賬、報稅服務;(2)會計咨詢、稅務咨詢、財務管理咨詢服務;(3)會計職業資格培訓服務;(4)社區人員崗前會計培訓服務;(5)財務方面的科研技術服務;(6)崗前會計模擬實訓指導服務;(7)職業資格鑒定服務。
基于“互聯網+”線上服務形式:主要依托學院的網絡平臺,并聘請來自政府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財稅專家或大咖與我院骨干會計老師一起組建專業的在線咨詢服務團隊,提供在線會計服務。由于在線服務不受時空的制約,所以,服務范圍可以延伸至整個南寧市甚至全廣西所有城區。服務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1)在線會計專業技術培訓;(2)在線會計賬務處理和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問題咨詢;(3)在線幫助企業提供納稅籌劃;(4)專業視角對先行財稅政策的答疑解惑;(5)提供不同角度的財務案例,幫助企業解決問題;(6)學校各種會計軟件、學習軟件資源共享。
四、結語
會計專業服務區域經濟體系基于“互聯網+”在線服務形式的開發和應用,首先給學院所在的高新科技園區中小企業和歷屆會計系畢業學生及其所就業單位提供服務,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跟蹤并指導畢業生實習就業,還可以進行區域中小企業資源、畢業生就業單位資源的長期、深入、有效的整合,最終又利用這些資源支持我們的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實現服務對象、學校、系部、教師的“多贏”。
另外,通過“互聯網+”在線服務模式,可以更方便地收集業務數據庫,進行業務分析,為將來開發大數據財務咨詢診斷系統做準備。
參考文獻:
[1]李若熙.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研究:以四川文理學院為例[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8(5).
[2]張春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實踐與改革[J].商場現代化,2018(5).
[3]繆燕平.服務區域經濟背景下中高職銜接課程鏈的設計研究: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南方農機,2017(12).
[4]宋斌,徐秀景.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