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汪銘鎧,付云翔
[摘 要] “雙創”背景下,全國各地涌現了一批創業集聚區。目前,創業集聚區的發展普遍存在吸引力不足、創業生態環境有待提升等問題,主要原因包括創業啟動資金短缺、指導力量的匱乏、信息滯緩、政策懸浮等方面,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共同努力,推動政策的有效落實,健全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和優化創業孵化器服務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地方創業集聚區的吸引力。
[關 鍵 詞] 創業集聚區;青年創業;吸引力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220-02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創業熱潮與創客運動的興起,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創業園區不斷涌現,逐漸成為創新創業的主要載體,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據觀察,這些創業園區一般有四個特點:(1)地理位置相對集中,且常常與高校、科研院所臨近;(1)產業特色鮮明,產業與人才共生交融;(3)創業人群以青年為主,初創企業比例較高;(4)創業資源集聚,生態系統相對成熟。本文將集聚在某個物理空間內的創業園區稱為創業集聚區,在浙江省內也常稱作“某某小鎮”。
以金華市為例,2015年,圍繞金華一號產業“網絡經濟”,推出了《關于支持萬名大學生創業打造“青年創業谷”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規劃設立了以“金華市樂樂小鎮”為代表的互聯網創業集聚區,鼓勵社會青年、大學生投身創業。“樂樂小鎮”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是省級特色小鎮,以9158、5173、齊聚科技和唯見VR為互聯網產業龍頭,以金華北大科技園、中興研究院和漂牛文化產業園為創業平臺,以產業基金為金融支撐,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重點發展互聯網娛樂為主導的信息經濟和文化創意產業。
為了廣招人才,留住人才,增強創業園區的吸引力,各個創業園區平臺為初創企業、中小型企業等提供了優美的物理空間和完備的基礎設施,提供一系列創業指導和服務支持,幫助和支持初創企業的成長與發展。政府也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對新辦的網絡經濟企業,自成立或認定年度起,前三年按地方財政貢獻額予以全額獎勵,第四、五年按50%予以獎勵;引導高校教師和大學生創業,對符合相關條件者經認定者可申請創業啟動資金;對新引進和培育的,符合條件的網絡經濟企業,自成立年度起按照“先交后補”方式給予3年的辦公用房和倉儲用房房租補貼。
二、從青年創業視角分析創業集聚區吸引力的關鍵要素
雖然“樂樂小鎮”已初具規模,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和人才選擇落戶小鎮,但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國各地都在加大創業集聚區的投入,創業人才的爭奪將越來越激烈。因此,只有更進一步了解青年人創業的動機、需求和難點,才能吸引更多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來金創業,才能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為青年創業者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服務。
(一)青年創業的難點:創業資金和知識需求
1.創業啟動資金短缺
根據調查,青年創業者的創業啟動資金來源中,59.93%的創業者只能依靠自籌的方式獲得啟動資金;利用創新創業基金、信用貸款的分別占了19.51%、15.85%;而利用政府補貼的只占了5.49%。作為青年人和初創者,資金來源是他們最難解決的一個困難,有73%的創業者表示在創業項目正式開始啟動前,經濟壓力是最大的擔憂;在創業項目進行中,資金壓力獨占鰲頭,毫無疑問地成為最主要的問題;在市場開發時,53.05%的青創者因為資金有限,不知該如何做市場投入。這些問題說明,雖然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的優惠政策,給予相應的補助和保障,但創業資金困難仍然是許多青年創業者猶豫不前和創業失敗最關鍵的因素。
2.創業指導力量匱乏
針對“最需要的孵化服務”問題,38.41%的青年創業者希望可以提供技術交流平臺,30.49%的創業者希望有創業導師提供指導。針對“如果從樂樂小鎮獲得創業支持,你最希望的支持方式是什么”的問題,40.85%的創業者希望提供技術指導,26.83%的青年創客希望參加導師培訓。這些數據深刻反映出,創業導師、交流平臺對初創企業的指導和支持是創業扶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創業導師隊伍匱乏、積極性不高,指導效果難以評價,創業導師的身份認同及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導致創業導師制度沒能發揮預期作用。同時,創業培訓的組織多以講座、報告為主,培訓內容往往缺乏系統性以及理論支撐,然而系統化的核心技術與管理知識恰恰是創業者迫切需要的。
(二)青年創業的痛點:創業信息渠道和政策落實
1.創業信息滯緩
針對“如何獲取創業信息和政策渠道”問題,39.02%的創業者獲得入駐樂樂小鎮信息的途徑來自于公眾媒體;35.98%的創業者通過社會個人的介紹和推薦;20.73%的創業者從金華市政府等其他渠道獲得相關信息。青年創業者主要通過社會公共媒體、政府官方信息、親友推薦等途徑獲取信息,信息渠道相對零散,信息獲取相對滯后,信息不對稱現象較為明顯,急需一個官方權威,公布及時、準確、全面的創業信息平臺。
2.創業政策懸浮
調研中發現,有64.63%的調研對象表示雖然已經入駐,但對“樂樂小鎮”的規劃、相關政策并不熟悉。針對各項創業優惠政策的評價,“稅收優惠”一項有94%的人選擇“不知道”。同樣,在“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持”“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享受培訓補貼”“免費創業服務”“創業基金支持”“取消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各個項目中選擇“不知道”的比例均超過50%。選擇“已享受”的均不超過5%。這些數據反映,雖然政府已經對學生創業的資金、場地、創業園區入住等相關的優惠政策都有較為明確的規定,但是政策的落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
三、提升創業集聚區吸引力的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創業扶持,完善創業孵化服務
1.完善創業投資引導機制,提供創業資金支持
融資難、融資貴的資金問題是青年創業群體最普遍、最難解決的問題。調研結果顯示,最希望從孵化器中得到的支持一題中選擇“無償資金贊助”的比例為37.8%,選擇“股權投資”的比例占40.24%。同時,42.07%的調查對象認為孵化器應當提高投資類活動的舉辦頻率。不難看出,青年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對資金的需求十分強烈。這就要求政府能夠進一步完善投資引導機制,加大對創業投資企業發展的扶持,通過優化政策,鼓勵并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解決青年創業者的融資問題。
2.強化創業培訓,提升青年創業技能
政府、高校、創業孵化器應從青年創業技能提升角度入手,選聘企業高管、風投、高校專家等組成青年創業導師團,為創業青年提供跟蹤式指導。鼓勵創業園區定期舉行如創業技能培訓、創業知識講座、創業經驗分享等活動,促使青年創業項目永葆活力,茁壯成長。
3.推動校企合作,豐富青年管理經驗
青年創業者管理經驗的匱乏是導致創業企業發展緩慢、生命周期段的重要原因。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青年創業者是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踏上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在面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時,缺乏科學有效的處置經驗指導,導致企業發展受阻。針對這一問題,政府應進一步探索更加科學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斷豐富青年創業者的管理經驗。以校企雙贏為導向,積極促進“政、校、企”三方聯動;探索完善有效的運行體系、合理的制度體系,加強“教師+工程師”的“雙師型”隊伍建設。同時,要注重企業需求,完善各類保障體系,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分層次教學,指導大學生將創業理論運用于創業實際。
4.推進創業園區建設,提供創業環境支持
調研結果顯示,50%的調研對象認為樂樂小鎮創業優惠政策在場地方面對創業幫助最大。但在信息資源服務、科技中介服務、技術指導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同樣也非常大。因此,政府在制定扶持青年創業相關政策的過程中,應繼續加大對創業園區的引導和鼓勵,不斷完善創業園區的建設,提升創業園區服務青年創業的綜合能力。創業園區應該在提供優質管理、知識培訓、信息發布、創業指導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引導初創企業迅速成長,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推動政策落實,提供制度保障
1.建立監督機制,確保政策的落地實施
政府應鼓勵公民積極參與監督來建立強大的社會監督網絡。通過監督機制的有效運行,確保政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民主化,同時確保創業扶持政策落到實處。要不斷拓寬監督渠道,培養大學生創業者及社會公民的主人公意識,讓其主動參與到監督過程之中,為政府科學決策、科學調整、科學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疏通信息傳播途徑,擴大政策知曉度
政策的知曉度低直接導致大學生創業者無法及時享受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導致相關政策無法全面發揮其對青年創業的扶持功能。政策知曉范圍狹小的原因是信息傳播途徑不暢。目前的政策信息傳播多數情況下需要青年創業者根據需要主動搜集。而不同部門發布政策的渠道較為分散,不利于青年創業者迅速、準確地獲得所需信息。因此,政府應當推動建立專門的創業扶持政策信息發布平臺,提供菜單式、一站式的資訊服務。同時,減少信息層級傳遞過程的中間環節,讓青年創業者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政府相關政策信息。
3.搭建交流平臺,提供創業信息支持
調研結果顯示,只有17.68%的調研對象認為孵化器促進了創客之間的交流。因此在孵化園的建設方面,政府應組織或指導孵化園管理機構更多地開展創業者之間的交流互動活動,拓寬青年創業者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的渠道。同時,應著力于把孵化園打造成創業信息交流的推介平臺,讓青年創業者能夠在孵化園中找到有助于推進自身創業項目的先進經驗、合作伙伴、資金支持等,促進項目在孵化園內的成長發展和優化轉型。
4.深入了解青年創業者需求,提升政策契合度
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青年創業者需求也在發生著改變。針對“最需要的創業服務項目”,42.68%的青年創業者選擇“創業輔導”,而享受到園區提供相關服務的調查對象僅占12.8%。同樣,在“投資融資”“技術支持”“對外合作”等諸多選項中,園區提供服務的平均覆蓋面僅占需求量的不到50%。這說明目前現有的扶持政策與青年創業者的實際需求之間契合度還比較低,無法較好地滿足青年創業者的需求。
因此,政府在制定青年創業扶持政策時應進行更為周密的調研,使出臺的政策真正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此外,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較快,青年創業者的需求變化也較為迅速,這就需要政府能夠迅速反應,及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升政策與服務對象需求的契合度。
參考文獻:
[1]王麗平,劉小龍.價值共創視角下眾創空間四眾融合的特征與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7(3):109-116.
[2]汪群.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構建[J].企業經濟,2016(10):5-9.
[3]項國鵬,寧鵬,羅興武.創業生態系統研究述評及動態模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6(2):79-87.
[4]周蘇欣.關于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環境保障路徑問題探析[J].現代商業,2015(35):55-56.
[5]向永勝,古家軍.基于創業生態系統的新型眾創空間構筑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