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能勝 陳曉玲
[摘 要]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內容多、概念抽象復雜,學生反映難理解、難學。以《Ⅰ型超敏反應》教學為例,從內容選取、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考核方法、教學反思等方面,探究翻轉課堂在高職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高職;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22-02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在信息化環境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過程、媒介手段等方面都發生了變革。教學模式的創新是這場變革的核心,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逐步被以基于信息化環境的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的整合探究模式所取代。翻轉課堂在這場變革中孕育而生成為教育教學改革新方向。翻轉課堂是在信息化環境中,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微課、多媒體課件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學習資源的學習和觀看,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協作探究、作業答疑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本研究是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精品課程基礎上,同時配套已建成現代化的錄播室和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開發的“清華教育在線”通用網絡教學平臺,探究翻轉課堂在高職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以《Ⅰ型超敏反應》教學為例。
一、內容選取
本次課采用的教材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第3版),主編劉榮臻、曹元應,內容選擇第七章免疫與臨床第二節超敏反應中的《Ⅰ型超敏反應》。
二、學情分析
本次課授課對象為護理(專科)專業一年級學生,學生中高中生占70%,中職畢業生占30%,其中高中畢業生對理論知識理解較好,但技能操作領悟能力相對較弱,中職畢業生因之前已參加過實習,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技能操作領悟能力強,但文化基礎相對薄弱。
三、教學目標
本次課包含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知識目標:掌握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及防治原則和熟悉常見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能力目標:能夠分析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的發生過程及防治原則。德育目標:培養科學探究的態度、勤于思考的精神、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培養學生關愛生命、救死扶傷、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素質。三位課程目標的制訂體現了“以崗位為標準,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
教學重點是I型超敏反應發生機制和I型超敏反應防治原則,教學難點是I型超敏反應發生機制。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較為常見,如過敏性休克,威脅患者生命,因此防治原則作為重點,而藥物作用于超敏反應發生的多個環節達到防治作用,因此發生機制是教學重點。
四、教學方法
本次課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體的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直觀演示法以及分組協作法。翻轉課堂利用的主要教學資源有清華教育在線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本課程的精品課程網站、多媒體課件以及一些MOOC資源。
五、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節展開,課前自主學習、導入新課、課堂合作探究、課堂答疑、課堂練習鞏固、課堂總結拓展以及課后達標檢測七個環節。
(一)課前自主學習
課前兩周將本次課的多媒體課件、微課、精品課程以及MOOC資源上傳到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并設計了本次課的學習任務,即任務一:探究I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任務二:總結引起I型超敏反應的常見抗原及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任務三:討論I型超敏反應防治原則。同時將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學生課前自主進入本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習相關內容,并完成本次課的學習任務,通過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在線提交任務。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如果發現自學難以理解的內容,可將相關問題發表于本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討論區、課程學習QQ群和微信群等。
(二)導入新課
本次課采用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每年的7月8日)關于過敏性疾病的新聞報道,導入新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次課的教學中。
(三)課堂合作探究
每個學習小組通過在課堂通過PPT、討論等形式將本小組的自主學習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課堂答疑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的展示,發現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不足以及學生在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討論區集中反映的一些問題,對本次的內容進行課堂釋疑。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電教視頻等展示Ⅰ型超敏反應發病機理,使Ⅰ型超敏反應發病機理簡潔清晰;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展示Ⅰ型超敏反應常見抗原及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使常見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特征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并記住;利用多媒體課件、案例分析、Ⅰ型超敏反應防治原理圖片等展示Ⅰ型超敏反應防治機制,使學生更容易掌握Ⅰ型超敏反應防治方法。
(五)課堂練習鞏固
學生通過登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自帶的在線測試功能(每位學生登錄平臺在線測試的題目順序、選項順序、題目內容不一致),完成本次課的在線測試。通過在線測試結果判斷學生對本次課內容的掌握情況,為后面課堂總結提供依據。
(六)課堂總結拓展
根據在線測試情況及本次課教學重點、難點,對本次課進行課堂總結。同時,引導學生課后登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觀看本次課的一些慕課資源,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學習。
(七)課后達標檢測
等本章內容結束,我還將設計一份課后達標在線測試,這一測試結果將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六、考核方法
本次課的評價方式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學生最終成績由小組作業、課前材料的預習情況、課上表現(報告參與討論、出勤、對小組的貢獻等)、課堂在線測試、課后單元達標測試五方面組成。其中課堂表現部分采用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和學習者自己評價的方式,加權后取得綜合得分。
七、教學反思
(一)課程設計理念
護士是直接服務于病人的,知曉臨床疾病發病機理可指導其正確處理工作中的問題,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故讓學生理解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病機理,并能用其解釋臨床常見疾病,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是本課的中心。
(二)教學策略
圍繞Ⅰ型超敏反應發生的機理,采用引導、講解、演示、啟發、推理、重復、應用等方法力求使學生感興趣、聽得懂、記得住。
(三)教學效果
本次課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任務驅動法、直觀演示法以及分組協作法等教學方法,利用動畫、微課、精品課程、MOOC、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等信息化手段,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創設學習的情境,優化教與學的過程,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2]劉榮臻,曹元應.病原生物與免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章能勝,陳曉玲,何漢文.高職護理專業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說課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4):33-35.
[4]田芳銀.超敏反應說課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