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 “課證融合”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采取的教學模式,是實施“雙證制度”的關鍵,“雙證”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獲得相關領域的專業資格證書和順利畢業獲取的畢業證書。實施“課證融合”的方法有多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把考證內容與課程內容一一對應,重新組織設計課程,改革現有教學模式。以《移動通信終端產品檢測與維修》課程為例,探索新形勢下“課證融合”教學模式實施的思路及效果。
[關 鍵 詞] 課證融合;雙證制;項目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50-02
一、“課證融合”是推行“雙證書”制度的關鍵
(一)“雙證書”制度政策指引
2006年,教育部16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明確要求: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雙證書”制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使有職業資格證書專業的畢業生取得“雙證書”的人數達到80%以上,要推行“雙證書”制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使有職業資格證書專業的畢業生取得“雙證書”。該文件首次將“雙證書”獲取率與獲取質量作為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體系中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在此之后,我國的大部分有條件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開始推行“雙證制度”。
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中要求:要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職業院校要加強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行業企業的合作,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把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相關專業教學中,將相關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合并進行。要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廣泛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該文件要求繼續改革目前的教學模式來適應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課證融合”模式是實施“雙證書”制度的有力手段
職業教育要以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培養目標要求學生達到企業的用工要求,能夠跟企業相關崗位進行無縫對接。但是,通常情況下,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通過三年專業學習都無法達到企業的要求,同時取得相關中級以上職業技能證書的學生人數也有限。目標與現實的差距導致職業教育一直無法得到突破。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在相關專業課程設計上,沒有做好崗位需求調研,很多情況只是盲目地采用項目化教學,內容陳舊,無法更新教學內容,忽略了相關職業技能崗位的真正需要,同時課程組織、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標準之間缺少聯系,降低了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成功率。新形勢下為了響應教育部號召,加快本校“雙證制”制度的實施,探索開展“課證融合”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課證融合”模式是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一種,是將“教、學、做”融于一體,使學生完成專業課學習后通過相關考核就能獲取職業資格證書,“課證融合”是實施“雙證書”制度的關鍵,能極大地提高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檢測與維修》課程實施“課證融合”模式切實可行
為了適應新時期職業教育的發展,目前各個高職院校為了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率先在全國高校里面開始了教學模式改革和課程改革,產生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自2016年我院申辦“示范校”“一流校”起,學院積極推行各種改革,安排了各個高校在職教方面的名師來我院做講座,給我們系統地培訓,特別是在“課證融合”模式方面,在經過學習掌握了相關知識后,我院教師也開始嘗試進行改革。
《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檢測與維修》課程是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理論性、實踐性極強,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的內部組成及各部分功能,重點掌握對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測試和故障分析的方法以及維修技能,為以后學生從事相關行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廣東地區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中級考證考核內容主要有:(1)通信終端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通信原理、手機工作原理、高頻電子線路等知識;(2)針對各種移動終端的測試,包括出廠測試、維修測試等以及對測試結果的分析;(3)針對各種移動終端設備的維修操作等三個方面。由此可見,考證內容和課程內容是高度統一的。同時,由于近年來移動終端產業鏈在東莞地區聚集,各大手機廠商,如,華為、VIVO等都把終端制造基地設在本地,對終端測試維修人員需求較高,實施“課證融合”教學模式刻不容緩。
三、《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檢測與維修》“課證融合”教學模式探索
(一)主要思路
全面分析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國家職業資格鑒定的內容,結合《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檢測與維修》課程,重新制定課程標準,編寫課程教案,構建基于“課證融合”模式的項目化課程。
(二)研究內容
1.修改課程標準,整合課程內容
綜合分析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中級證書考核內容,不難發現,其考核重點主要集中在通信基礎理論、手機終端測試和手機終端維修等三個方面,為此,及時調整課程標準,簡化對通信理論、手機工作原理的講解,對測試理論、維修方法論、高頻電子線路等內容避開不講,而側重于終端電路的測試方法和終端電路的維修技能等實踐性教學內容,突出本課程實操性強的特點。課程內容重點為熟悉終端設備的工作原理,可熟練完成終端原理各個功能模塊的分析和元器件的定位;能夠掌握終端電路的測試方法和技巧,可完成常用幾款終端設備的測試;能夠掌握終端設備的故障分析方法,可快速準確地定位故障點;能夠掌握各種維修方法,可完成各種主板級別的維修,特別是各種芯片的拆裝。整個學習過程要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人文素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原則,能夠使學生和崗位之間無縫對接。
2.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改革項目化教學
傳統的《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測試維修》課程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科理論知識體系為主,在普通教室上課,給學生講授原理性知識,同時完成一些實驗,對大專院校學生而言接受難度較大。即使后來在學期末增加幾周實訓,由于理論與實踐相隔時間長,學生很難將二者有機結合,學理論時似懂非懂,做實訓時只會照抄。整合后《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測試維修》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根據學院新建的電子測量與維修實訓室的實驗條件,整合考證知識,編排設計由簡單到復雜的一系列項目,每個項目中又分多個實操任務,以任務引領教學、串聯理論知識,以實際項目的分析、研究、設計、操作等來達到教學目的。并將課程全部安排在實訓室內,加大實訓的比重。每次上課開始前公布本次課的學習任務,提出具體要求,過程中教師示范測試或者維修方法;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教師旁邊指導答疑;每組完成后,現場檢查評分;教師最后總結點評。如此下來,隨著一個個任務的完成,學生的動手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課程學習結束,學生即可參加學院組織的考證考試。
3.開發配套教材講義,改革評量標準
(1)根據考證考核內容,以中高級的模擬題庫為標準,編寫實驗實訓講義。
(2)高職教材雖然種類繁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適合“課證融合”模式的專門教材,相關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編寫專門的針對性教材。
(3)由于采用的是項目化教學,移動終端維修課程也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評量考核學生的掌握情況和知識能力應貫穿到每一次實操項目中,不能局限于一次性期末考試。
根據本課程的特點與目標,作者建議主要采取過程考核和平時課堂表現相結合的方式,主要是檢測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可以用考證的成績來替代期末考試成績。
四、改革初步成效
上學期《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測試維修》課程初步開始融入用戶終端維修員考證的項目化教學實踐以來,達成了初步的目標,得到的結果是本專業第一批學生參加用戶終端維修員中級考證的通過率已達到96.8%。從結果看,通過課證融合模式改革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獻智.《PLC原理及應用》課程“課證融合”教學模式的探索[J].電子制作,2013(19):183-184.
[2]許月琳.課證融合模式的“電機與電氣控制”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J].內江科技,2012,33(1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