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魏虹雨,許志坤

[摘 ? ? ? ? ? 要] ?為實現對企業繼續教育省分院培訓能力、培訓效能的有效評估,激勵各省分院更加關注和發展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提升企業繼續教育培訓的綜合實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支撐業務發展與員工成長,在對各省分院企業培訓力深入研究、梳理的基礎上,建立了企業繼續教育省分院培訓力測評指標體系,并對各省分院實現常態化評估,可實際應用于企業繼續教育培訓力的評測。
[關 ? ?鍵 ? 詞] ?繼續教育;省分院;培訓力;培訓效能;測評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144-02
一、引言
在覆蓋全國范圍的大型企業的繼續教育[1]培訓體系中,省分院往往承擔著項目組織運行、資源建設及資源共享等多方面工作,在支撐遠程及集中培訓開展、服務員工學習成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各省分院的企業培訓力[2]進行有效測評,可激勵省分院更加關注和發展教育培訓工作,促進企業培訓部門逐步樹立客戶意識、服務意識,從而提升全網教育培訓的綜合實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支撐業務發展與員工成長。
為了科學有效地評估各省分院的培訓能力,本文建立了一套既數字化可衡量又相對公正公平的培訓力指標體系,客觀反映各省分院的培訓能力和培訓效能[3],通過積分制實現了對省分院培訓力考核管理的常態化。通過強化培訓力指標體系,重點引導企業提升培訓效能,有效支撐企業繼續教育培訓的進一步發展,全面提升企業員工的能力素質。
二、相關概念定義
企業繼續教育[4]:在企業內部通過組織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對企業員工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包括遠程教育和集中培訓。
集中培訓[5]:教育培訓的傳統方式,培訓教師與學員面對面的現場授課培訓。
遠程培訓[6]:依托企業遠程教育培訓平臺開展在線教育培訓活動。
培訓力:企業對員工進行繼續教育的能力,本文中提到的培訓力包括基礎培訓能力和培訓效能。
培訓效能:從被培訓人員及業務部門反饋的角度對企業培訓能力的評價。
三、企業培訓力測評指標的設定
企業培訓力指標[7]分為基礎性指標和效能性指標。其中,基礎性指標主要體現各省分院為保證各省培訓工作正常有效運行,在培訓項目組織及資源建設等方面的基礎能力,多是從規模、數量等方面界定。效能性指標主要是針對業務部門及學員對培訓項目的評價、資源建設滿意度等方面,從培訓工作對日常工作產生效力的角度,對各省培訓力情況進行界定。
(一)基礎性指標
基礎性指標包括遠程培訓組織指標、集中培訓組織指標、資源建設指標、資源共享指標、獎懲類指標等。遠程培訓組織指標反映各省在中郵網院平臺上的項目運行組織能力;集中培訓組織指標反映各省在線下培訓中的項目運行組織能力;資源建設指標反映各省新增培訓資源并上傳至分布式資源管理系統的情況,包括線上培訓課程和移動學習課程;資源共享指標反映各省建設的資源被其他省份或全國中心開辦項目采用的情況,包括線上培訓課程和移動學習課程;獎懲類指標反映各省培訓工作受到集團公司表彰及懲罰情況。指標設定如下:
1.遠程培訓組織指標
組織遠程培訓項目——組織1次遠程培訓項目,且參培人數達到預計參培人數的95%,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項目學習合格率——新增遠程項目參培人員學習合格率達到80%,積0.25分,每月最高積0.5分;未達到,扣0.25分,每月最高扣0.5分。
考試合格率——新增遠程項目(如有考試)參培人員考試合格率達到80%,積0.25分,每月最高積0.5分;未達到,扣0.25分,每月最高扣0.5分。
2.集中培訓組織指標
組織集中培訓項目——組織1次集中培訓項目,且報到人數達到預計參培人數的95%,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項目學習合格率——新增集中培訓項目參培人員簽到率達到80%以上,積0.25分,每月最高積0.5分;未達到,扣0.25分,每月最高扣0.5分。
考試合格率——新增集中培訓項目(如有考試)參培人員考試合格率達到80%,積0.25分,每月最高積0.5分;未達到,扣0.25分,每月最高扣0.5分。
3.資源建設指標
新增遠程培訓課程——提供線上有效培訓課程(課程學習人數占該專業80%),每門積0.2分。每年最高6分。
新增移動培訓課程——提供移動有效培訓課程(課程學習人數占該專業80%),每門積0.2分。每年最高6分。
4.資源共享指標
共享遠程培訓課程——本省在線培訓課程被全國中心開辦的培訓項目采用的,每門積0.2分;本省培訓課程被其他省分院開辦的培訓項目采用的,每門積0.2分。每年最高6分。
共享移動培訓課程——本省移動培訓課程被全國中心開辦的培訓項目采用的,每門積0.2分;本省培訓課程被其他省分院開辦的培訓項目采用的,每門積0.2分。每年最高6分。
5.獎懲類指標
獎勵指標——本省培訓工作受集團表彰1次積1分,每年最高積6分。
懲罰指標——集中培訓數據造假(按填報數據單位考核),每發現一次扣2分。每年最高扣10分。
(二)效能性指標
效能性指標包括遠程培訓滿意度指標、集中培訓滿意度指標、課程滿意度指標等。培訓滿意度指標反映學員或主辦方對培訓項目運行情況的滿意程度;課程滿意度反映學員或主辦方對培訓課程的滿意程度。指標設定初步構想如下:
1.遠程培訓滿意度指標
培訓方案設計滿意度(學員)——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培訓方案設計方面,學員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培訓方案設計滿意度(主辦方)——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培訓方案設計方面,主辦方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教學組織與運行服務滿意度(學員)——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教學組織與運行服務方面,學員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教學組織與運行服務滿意度(主辦方)——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教學組織與運行服務方面,主辦方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學習效果滿意度(學員)——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學習效果滿意度方面,學員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學習效果滿意度(主辦方)——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學習效果滿意度方面,主辦方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2.集中培訓滿意度指標
指標設置參考遠程培訓滿意度指標。
3.遠程培訓課程滿意度指標
課程設置的必要性滿意度(學員)——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課程設置的必要性方面,學員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課程設置的必要性滿意度(主辦方)——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課程設置的必要性方面,主辦方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課程內容對工作的幫助滿意度(學員)——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課程內容對工作的幫助方面,學員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課程內容對工作的幫助滿意度(主辦方)——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課程內容對工作的幫助方面,主辦方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課程授課師資能力水平的滿意度(學員)——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師資能力方面,學員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課程授課師資能力水平的滿意度(主辦方)——本省某項遠程培訓項目,在師資能力方面,主辦方反饋總分值大于80分,積1分。每月最高積2分。
4.集中培訓課程滿意度指標
即指標設置參考遠程培訓課程滿意度指標。
四、指標核定的數據來源
為了對各省培訓力使用上述指標體系進行評定,需對各省分院各項指標進行打分,進行核定的數據來源有兩類。基礎性指標相關的基礎培訓數據來源于遠程教育培訓平臺、集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平臺等應用系統的數據庫,如培訓項目個數、參培人數、考試通過人數、新增課程門數等;效能類培訓數據來源于針對學員或業務部門的調差問卷(調查問卷也可依托應用系統實現,則該類數據亦可從數據庫中導出),如學員對培訓方案設計滿意度反饋數據、學員對項目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反饋數據等。
五、星級分院的評定
每年對各省分院的培訓力進行1次考評,根據各省最近3年的累計積分情況,確定企業培訓力的測評得分。
星級分院的評定可分為五個等級:最終積分(3年累計)基礎性指標總得分、效能性指標總得分同時滿足下表中的要求時,即評為該等級的分院。如,基礎性指標總得分大于270分(含270)且效能性指標總得分大于1350分(含1350)時,即為五星級分院。
根據各省的最終得分評定出當年各省的培訓力星級。
六、評定結果的可視化展示
為表彰先進,宣傳優秀培訓經驗,可將星級分院的評定情況在全網進行展示,展示頁面內容包括:當年星級分院評定結果,首頁面總體顯示全國各個省份的星級分院評定情況;點擊某個省份的星級標志,可查看該省份各項指標的詳細得分情況及評估總分;設置五星級分院推廣專欄,允許五星級分院展示本省分院的培訓項目、資源建設等優秀經驗。
七、結語
本文通過對企業培訓力及培訓指標繼續進行深入研究、梳理,總結出了一套能夠完整體現各省分院培訓能力及培訓效能的企業培訓力指標體系,并實現了各省分院的常態化考核。該指標體系具有數字化、全面性、公正性、穩定性等特點,該測評指標體系的研究,為企業培訓力的評估方式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可有效應用于企業繼續教育培訓領域。
參考文獻:
[1]第六戰略專題調研組,郝克明,張力.繼續教育發展戰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0,31(7):31-38.
[2]劉青,劉曉寧.企業培訓力評價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J].商業研究,2006(4):108-111.
[3]李震.突破“無知的屏障”整體提升企業培訓效能!:專訪北京東方人培訓中心資深顧問陳東先生[J].繼續教育,2004(3):27-29.
[4]張洋,何橋,陳龍根.關于企業繼續教育與人力資本開發的若干問題的思考[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3,26(5):29-32.
[5]于鵬,袁俏,時建學.從培訓到人員開發:大型企業青年員工集中培訓的問題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5(24):195-196.
[6]張秀梅,黃曉敏.我國企業遠程培訓研究十年述評[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3):64-69.
[7]王魯捷,鐘磊,孫啟霞.企業培訓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培訓,2002(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