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峰
[摘 要] 在闡述“做學教合一”的基本內涵的同時,指出在教學中采用“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最后以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為例探討“做學教合一”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關 鍵 詞] “做學教合一”;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224-02
“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動手操作為核心,以做為載體實施“教”與“學”,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通過“做”來縮短“教”與“學”之間的距離,使師生雙方的角色發生徹底改變。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普遍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夯實學習基礎,絕大多數學生智力條件并不差,只是對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或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但他們的實踐能力、適應能力較強,容易接受新理念、新事物。鑒于此,中職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特征與認知能力,摒棄陳舊教學理念的束縛,將培養學生學習熱情置于突出位置,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操作能力,通過“做學教”相結合的模式打造高效課堂。
一、“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
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因此,要以技能訓練作為教學切入點,以此來啟迪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達到培養興趣、鍛煉能力的效果。在“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下,技能訓練成為教學活動的主線,使理論學習、技能操作、評價等環節有機融合起來,互相滲透,構建和諧高效課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充分解讀教學目標、合理確定教學內容、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工作任務,利用各種電子軟件使學生了解本節課需要達到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在任務的驅使下進入機房,可以發揮個人潛能,也可以與學習伙伴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二、運用“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運用“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積極性和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如下。
(一)促進現有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下,師生雙方的身份發生了明顯改變,教學不再以灌輸知識、培養技能為目的,教師也不再是至高無上的課堂統治者,而是學生的合作伙伴,既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學生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靜靜地坐在座位上機械地聽與記,搖身變為學習活動的主人翁,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核心,在平等融洽的氛圍中進行實踐操作,在一種極其自然的狀態下進行學習。
(二)有效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互動性強,通過師生、生生間的有效互動,啟迪學生的思維,喚醒他們的意識,有利于師生角色的轉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將學生視作自己的合作伙伴,敏銳地捕捉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指導與點撥,學生會逐漸對教師建立起信任,能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活動中,使師生雙方的心貼得更近。
(三)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縮短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的距離,避免出現教學與工作相脫節的現象,促進校企結合、產學結合。與此同時,學生在進行技能操作的同時學會了知識,使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形象生動,巧妙地為學生的理解搭設了梯子,這與國家倡導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口號相吻合。
三、中職計算機專業“做學教合一”課堂教學模式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覆蓋面廣、實用性強的課程。在中職教學體系中,計算機專業教學與各個專業的關聯度較高,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也能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有效鍛煉,為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圓滿完成任務夯實基礎。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實施“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可以嘗試如下途徑。
(一)預留足夠的時間,鼓勵學生在做中學
對職業教育來說,教學絕不能停留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層面,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由兩大板塊構成,強調了“做中學”的重要意義。在計算機教學活動中,教師先要摸清班上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總是以質疑的目光看待學生,要學會放手,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與空間,通過正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勇敢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在與教師、同學交換思想的過程中,積極思考、認真觀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終生學習做好鋪墊。
例如,在以往的計算機辦公軟件教學中有如下場景:Word字符縮放這一內容時,一般會采取講授—示范—練習的方法,課堂教學如同一潭死水,學生毫無興趣可言。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先是將學習目標呈現給學生,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原文字設置成展示效果。在操作過程中,當學生改變字號大小仍未達到目的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大膽實踐、小組討論等途徑,學會縮放字符的方法,在學習新知的同時,讓學生的多種能力得以鍛煉。
(二)創設學習情境,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中,“做”起到了重要的核心作用,一切“教”與“學”活動均起源于“做”。“先做”,是指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將教學任務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會在最短時間內調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努力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要想達到“做中學”的目的,向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既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學習空間,又不能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局外人,要通過巡視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與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與學生一起摸索學習規律、梳理學習方法、總結經驗,使教學質量提升到新的層次。
例如,在教學CAD圖形繪制時,同一個圖形往往有多種繪制方法,如果起點不同,同一種繪制方法的操作方法也不盡相同。在正式開始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親自進行操作,找到各種繪制方法的優勢與不足,猜測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會遇到的障礙,找出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
(三)開展相聯系的學習活動,促進先做與后學的結合
“后學”,就是與“先做”相關聯的學習活動,也可以說是在“做”的基礎上而引發的后續學習。“后學”以一定的“做”為基礎,是縮短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理論知識對自己日后所要從事職業的必要性,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學習的價值與意義。學生的能力畢竟有限,在“做”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遭遇各種困難,憑借個人和學習伙伴的能力無法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嘗試著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認識到自己知識的不夠完善。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從內心深處升騰起自主學習的欲望,產生“學,然后知不足”的感覺,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的知識體系,通過各種方式來尋求理論知識的幫助。從心理層面來看,每個人心中都會存在著一些觀念,會對做事效率產生直接影響。
通過這種方式,先做后學,找到學習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糾正錯誤,完善知識體系,為下一步的學習夯實基礎。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將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環境,注重信息技術的開發與利用。一方面,以校園網為平臺積極開展網上教學,向學生推薦各種微課資源、學習與應用型軟件,使學習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另一方面,建立虛擬實驗室,豐富專業信息資源數據庫,為學生學習提供方便,強化實踐性教學,使課內外學習融合為一體。
(四)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積極落實“做中教”教學模式
“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包含兩個層面,即“做中學”“做中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做中教”,一是教師要準確解讀教學目標,合理確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調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積極投身于新知識的學習活動中,與他人交換思想、分享學習成果。二是在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從方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通過這兩種方式,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
例如,教學word課程時,先將這樣的問題拋給學生:“怎樣正確使用“曲線”工具?”馬上就有學生表示,從右鍵快捷菜單中進行選擇與操作即可。所有的學生進行嘗試以后,這種方法行不通。在此基礎上,教師親自演示,使學生了解到正確的操作方法為雙擊鼠標。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學習目標。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不難發現,許多軟件的操作系統都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學習者如果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在教學網頁制作過程中,“文字格式”是一項基礎性較強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反復進行實驗,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驚喜地發現,其操作方法類似于Word軟件中的格式,很快就能掌握新的知識點。此外,下課鈴聲響起,并不意味著探究活動的終止,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與鼓勵,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反復“做”,既可以使知識得以鞏固,也能有新的發現。在整個“做”的過程中,教師成為最關鍵的人物,要密切留意每個學生的學習活動,根據學生“做”與“學”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四、結語
在“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下,教學活動有著兩條鮮明的生命線,一是以學促教,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有效引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積極與學習伙伴在交流與溝通中交換思想,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以教導學,意味著教師不能成為教學活動的局外人,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與思維習慣,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這種教學模式適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具有較強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培培,楊昕,朱夢佳.五年制高職《會計基本核算技能》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探析:以《填制現金支票》為例[J].職業技術,2017,16(6):80-81.
[2]葛錦林.初級會計實務課程“做學教合一”課堂的建構[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37(10):21-25.
[3]沈佳寬.淺談“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農業網絡信息,2016(11):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