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加俊
[摘 要]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進行校園工作學習的一種一體化環境,這種環境的基礎是計算機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基于此,針對中職教育信息化發展中智慧校園建設的特點進行分析,并通過創建中職院校云教育平臺、構建中職院校智能監管系統、創設智能教學系統以及建設優化智慧校園文化系統等方式,為智慧校園的創新提供參考。
[關 鍵 詞] 中職校園;信息化;智慧校園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01-01
一、中職教育信息化發展智慧校園的特點
(一)立足于通信與網絡技術
智慧校園的整體架構是立足于目前我國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之上的。我國自步入21世紀以來,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發展迅猛,已經初步實現了網絡的大規模覆蓋,利用覆蓋范圍廣闊的通訊、網絡技術,可以連接互通,從而構建出一個中職院校教學管理系統。這個系統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教育教學資源和信息,為信息的感知提供基礎條件,并且還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及時傳播。在教學管理系統的基礎之上,推動智能化網絡建設的“智慧校園”系統,可以打破校園直接存在的信息傳播局限性,進而實現數據的信息化技術互通。
(二)依靠云計算,容納海量數據
數據信息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狀態下內容越來越多,更新越來越快,中職校園的信息存儲以及整合分析,主要依靠的是云計算技術。云計算技術在智慧校園的作用就是綜合學生在不同方面的信息,或是教師的各種教學信息,進行存儲、收集、整理。這種智能化處理指定教學方式的手段,不僅可以促進校園文獻參考信息的多樣性,還可以實現中職院校的專業化。
二、智慧校園建設的創新之處
(一)創建中職院校云教育平臺
智慧校園需要云平臺作為教育的基礎性支撐,學校與相關單位本著“校企聯動、優勢互補、支持教育、戰略共贏”的原則,在基礎通信業務、高性能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云教室和智慧教室建設、應用支撐平臺和應用系統建設、移動校園平臺建設、校企聯合產業化運營等領域開展多種形式的全面合作。加強校園寬帶網絡接入及無線網絡覆蓋,如,學校接入無錫教育城域網,統一用戶賬號共享云教育平臺,進行教學資源的共享以及學習信息的存儲管理等。學校還以錫山學習在線為平臺,建立開放的網絡學習空間,研發在線開放課程,支撐全民學習、終身教育。
(二)構建中職院校智能監管系統
中職院校需要通過網絡建立先進的智能管理系統,從而實現校園管理的智能化、科學化和即時化。學校引進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利用智慧校園系統當中的單點登錄接口進行安全合理的監管配置。在建立辦公監管系統后,依照學校的監管框架與規定來實施監管工作。具體的服務內容包括有教學的跟蹤監管、辦公業務步驟的統計以及輔助決策。教學設備的監管系統可以做好教學設施的申請購買、入庫、領用和維修管理等工作,還可以為各項教學信息的發布提供一個整合平臺,包括教學課程安排、成績錄入等。
(三)創設智能教學系統
教育部辦公廳《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強調,加強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廣度與深度;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通過應用教學資源平臺,教師進行課程的規劃、教案的編輯、作業的查收和批改并且為學生學習提供輔導。
學校依托優芽互動電影微課制作工具,合理利用學校的錄播教室系統及互動教學平臺,采用校企合作和師生共建模式,共同構建數字教學資源庫;通過普及對一線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應用培訓,幫助教師快速組建相關學科數字化課程體系,結合現有教學平臺,實現教學模式的變革,推進學校的信息化教學應用水平。教師利用“微助教”來進行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來進行學習、作業的上交與考試,在2017年江蘇省學業水平考試中“微助教”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四)建設優化智慧校園文化系統
智慧校園不僅包括各項基礎設施的購買與使用,還包括文化系統的建設。智慧校園文化系統主要包含多媒體信息的發布、智慧學習社區等方面。在中職院校中,通過科技化的手段向學生展示學校的文化、辦學理念、辦學動態等,利用智慧校園的數據庫,學校可以有效地進行資產狀況的監控管理。學校以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教育部青年課題《中等職業學校“五模塊四星級”發展性德育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為抓手開展工作,建設優化智慧校園文化系統,讓學生隨時隨地通過學校QQ公眾號,信息商貿系、機電工程系和社區教育學院的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就可以接收學校的校園文化信息,了解校園動態,關心校園建設。
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嶄新階段,智慧校園是信息技術在教育實踐上的一次完美融合,也是信息技術全方位覆蓋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智慧校園的建設中,教師與學生受益良多,但是同時針對其暴露出的問題也要進行創新建設,不斷探索和積累經驗,推動智慧校園在中職院校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熊忖.關于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