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 通過對所任教地區幾所中職學校進行調查,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細致分析與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 鍵 詞] 中職語文;實踐活動;現狀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09-01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教學改革的關注點,主要在于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無法達到課程實施的目標與效果,因此,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改革勢在必行。
一、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就所任職的學校及周邊幾所中職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目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課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課時不足,無法達成課程目標
現有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單元為基礎模塊,平均每周只有1課時左右,遠遠無法滿足中職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要求,尤其是實踐活動能力。
(二)中職語文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認識不足
1.任課教師課程意識不足。很多教師思想上并不一定接受這樣的設置,思想上沒有足夠的重視,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深深地感覺到綜合實踐活動是“應付性”課程,這樣的心態導致課程開設質量不高。
2.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亟待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對學生一單元或者一階段學習內容的運用與實踐,其中涉及范圍很廣,和專業知識、社會生活密不可分,領域寬泛,內容開放性強,有的活動沒有具體的參考資料,找不到現成的設計方案或活動設計。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甚至相關專業的知識儲備與較強的綜合能力。
3.教師的角色需要轉變。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成“教育課”,不能把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課堂教學習慣性按照教師預設的問題和設計進行。教師角色沒有真正轉變,沒有真正體會到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圖。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為載體,強調師生多邊活動,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做指導者、協調者、幫助者,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全面、充分的參與機會。這樣的教學內容、策略和方式,對習慣傳統課堂教學的教師是難以適應的。
(三)學生認識不足
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不重視。沒有教師組織,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出現應付教師的現象。
(四)對活動指導與支持力度不夠
1.課程資源不足。綜合實踐活動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去體驗,去實踐,但有些主題涉及很多方面,而縣城或者農村條件有限,無法滿足活動需求。
2.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需求。在實踐活動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自主選題,而現實卻恰恰相反,違背了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宗旨,導致學生對教師的選題不感興趣,無法達到活動效果。
3.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選題設置與語文各種能力提升脫節,而演變成純專業內容學習或者流于形式。
4.學校與社會投入嚴重不足,缺乏一些必需的場所或者資源供給。
二、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研究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領導和管理機構
建立校長為核心的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以綜合素質較好的教師為主,集中所有教師的智慧進行協同指導,逐步過渡到“以活動主題為主線,以班指導老師為核心,協調各科任課教師,形成靈活的教師指導體系”。
(二)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認識
1.加強課程基礎理論培訓,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真正搞清楚綜合實踐活動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
2.轉變教師角色,加強活動指導。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指導學生根據自己能力和實際條件確定目標,根據目標要求選擇適當的策略,指導學生分組、提供材料、創造機會,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成果的歸納和總結,指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進行跟蹤指導與評價,把活動主動權交給學生。
3.實行“彈性課時制”,每個綜合實踐活動要安排在一個集中的充裕的時間段進行,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有利于教師的參與和指導。
4.構建科學的多元化的活動評價體系。構建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維評價體系。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可由學生自己制定一定的主客觀標準,教師加以指導,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指出不足,并給予幫助。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立足語文本體與學生專業,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活動網絡;立足以生為本的主體性思想,課堂與生活、活動與社會相聯系,立足于學生社會活動的實踐性思想,為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許敬惜.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新認識[J].職業教育研究,2011(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