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 教育是由學校、家庭、社會組成的,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應是相互聯系、相互合作。傳統的家校合作教育(基礎合作、家長教育、家長參與)受制于時間、空間因素的影響,其教育效果并不明顯,網絡溝通平臺軟件(校訊通、微信、公眾號)的飛速發展與普及為傳統的家校合作層次低、效果不明顯的問題帶來了新的解決途徑。
[關 鍵 詞] “互聯網+”;家校合作;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026-01
一、名詞解釋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家校合作(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是指教育者與家長(和社區)共同承擔兒童成長的責任,包括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在家學習、參與決策和與社區合作等六種實踐類型,是現代學校制度的組成部分。
教育途徑是利用網絡平臺上校訊通、微信、公眾號、QQ群等工具即時、便捷、高效性的特點,解決傳統家校教育因受制于客觀原因不能高效地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交叉重疊部分教育的問題。
二、“互聯網+家校合作”的新途徑
傳統的家校合作教育途徑主要是線下溝通。線下溝通的形式主要有:家長會、家訪、家長來訪等,當前廣泛采用的是家長會。但是傳統的家校合作的途徑受制于時間、空間的影響,其效果并不明顯。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各式各樣的軟件如校訊通、微信、公眾號的誕生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性,為解決傳統的家校合作教育(家長教育、家長參與)問題帶了新的機遇。
(一)建立以學校為主的校訊通
學校可以利用目前非常流行的校訊通軟件,開通校園生活、學習情況、活動安排、教育提示囊括孩子學習和生活點點滴滴的板塊。通過客戶端整合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有效地進行學校教育補充,校訊通整合了諸多優勢教育資源,其即時性可以使學生及家長隨時隨地學習,大大提升了家長以及孩子的學習效率。“網絡+家校合作教育”包括基本合作、家長教育、家長參與三部分內容,可以利用校訊通平臺開展家校合作教育以克服傳統家校合作教育的時空局限不能深入開展家長教育、家長參與的問題。如,利用校訊通學習的功能定期開放在線專家講教育、心理等課程,課程完成后實踐并開設交流通道就日常生活中家長教育時所遇到困惑疑問進行溝通交流,以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同時,利用校訊通家長也可以參與到學校的教學、教育各種活動中來,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推動家校合作向更深層的方向發展。
(二)建立以班為單位的家長微信交流平臺
微信是一款比較大眾化的聊天軟件,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家校互動方式。首先,建立一個微信群,“家長學習微信群”;然后,把微信群的二維碼發給各位家長掃碼入群,且加入時備注自己具體的身份信息比如“某某爸爸”或者“某某媽媽”。家長利用微信群就可以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工作中來,如親子、開學、畢業、節日等慶典活動。利用微信群的即時溝通交流的特性,家長就可以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言獻策,監督評價,反饋信息。除此之外,利用微信等交流溝通的軟件平臺教師可以舉辦一系列的家長培訓活動,如將教育類文章或者是書籍及時分享到微信群里面,讓家長共同閱讀學習一些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甚至可以開辦網上家長學校在線課程予以教育輔導,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
(三)建立以班為單位的公眾號
建立以班為單位的公眾號,在班級微信公眾號里定期公布關于班級的活動。如,學生動態、科學育人等相關信息,利用這一途徑展開以基本合作、家長教育、家長參與為內容的家校合作教育。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通過聊天,可以對家長培訓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梳理,同時還可以對自己難以理解的問題以及教育困惑與其他家長或者向教師咨詢探討,以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另外,也可以將學生在學校最新的表現,班級活動情況比如運動會、藝術節上班級學生的圖片定期進行更新,也可以將學校一些重要的通知,如開學時間、學期中放假時間、家長會時間等通過群公告發布。所以,利用微信群使學校與班級、班級與家庭形成了一種動態、高效、雙向乃至多向的教育互動形式。
家長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交叉重疊的部分是家校合作教育的基礎,但是傳統的家校合作受制于時空不能夠高效地進行,互聯網下的校訊通微信公眾號為解決深層高效的家校合作教育溝通這一難題提供了平臺。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無論是利用校訊通、微信,還是使用公眾號都實現了學校和家長的高效溝通,相信在“互聯網+”這個大平臺下,利用校訊通、微信公眾號等交流溝通軟件,家校合作教育會向著更完善、更實用美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家維.淺議網絡環境下中職家長教育路徑[J].現代職教,2017(5)
[2]邱靜文.“互聯網+”時代的家校合作教育及其優化路徑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