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冰,陳小菊
[摘 ? ? ? ? ? 要] ?啟發式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充分應用,可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及創新能力,使中職語文教學取得高效的教學成果。但是,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對啟發式教學理解不深入,方式不當則會導致課堂教學中出現啟而不發的現象,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此,正確理解啟發式教學,并且結合中職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融于教學中,才能進行高效的語文教學,讓中職學生從中受益。
[關 ? ?鍵 ? 詞] ?啟發式教學;中職;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182-02
中職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不可或缺的一門基礎課,承擔著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任務。傳統注入式的教學方式讓語文課堂枯燥乏味,使學生逐漸對語文課程不感興趣,導致語文課堂被學生誤認為是百無一用的課程。為此,筆者在中職任教語文課時,就嘗試改變傳統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教學,以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其綜合素質。本文擬從全面深入理解啟發式教學內涵并結合筆者采用啟發式教學的實踐經驗,提出如何高效落實啟發式教學的建議。
一、全面深入了解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知識基礎、思想水平、學習方法、接受能力等實際出發,采用各種教學啟發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他們通過積極地思維、操作、演練,主動獲取知識和發展智能。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綜合素養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開展課堂實踐,采用適合教學內容和學情的啟發手段,以此讓學生生發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其思維,培養其實踐和創造能力,從而為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此為啟發式教學的核心內涵。在如此認知基礎上的啟發式教學實踐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學成果。
(一)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啟發式教學最早來源于我國的教育家孔子。《論語》記敘孔子的教學時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其中“憤、悱”是指學生主動求學的動機,凸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呈現;而“啟、發”是指教師在學生主動思考和求問之后給予學生的指導,教師主要是起到主導的作用。這就是在強調啟發式教學的過程,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即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以主導的角色,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適合學情的各種教學手段啟發學生,發揮積極因素,啟發學生對學科的學習志趣,使學生對學科學習從生發興趣之心發展為求知之欲,從直接的興趣發展為對學科的愛好。
(二)善巧設疑問進而啟發思考,引導舉一反三
孔子之后,孔門弟子對啟發式教學作了進一步發揮。《禮記·學記》中講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這里指出啟發式教學實施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即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無需直接灌輸知識,而是善于創設情境,言此而意彼,善于巧妙地設計疑問,讓學生思考、發現、感悟,從而得到教師“舉一”而學生“反三”的教學效果。在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過程中,教師則要在課堂實踐中,精心設計與學生綜合素質相吻合的、有趣味的問題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愿意投入課堂學習,進而耐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
(三)具有民主式教學觀念,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啟發式教學倡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即在課堂上,教師的角色就是導演,學生的角色為演員,要想上演一場好戲,就需要教師是一位深諳演戲的主導。換言之,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要適時地與學生互動,通過指導、引導、點撥來啟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解決教學問題,從而讓學生學有所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想讓學生全程參與教師課堂教學的互動,需要教師具有民主式的教學觀念,積極主動地營造師生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讓師生在課堂上充分互動,順利完成有效教學。
二、啟發式教學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啟發式教學要想被中職語文教師應用于課堂教學,則需要中職語文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知識基礎、思想水平、學習方法、接受能力等實際出發,設計適合中等職業學生語文課堂教學的教案;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各種符合學情的教學啟發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解決課堂問題和參與課堂實踐活動中,通過積極地思維、操作、演練,主動獲取語文基礎知識、鍛煉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和發展自身的綜合智能。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圍繞教學目標,利用專業學科常識啟發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學習
2009年,教育部頒發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根據中等職業語文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可知,中職語文教學是為中職學生更好地參與就業和創業而準備的基礎課程,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應體現中職學校的職業特色。筆者嘗試在貫徹啟發式教學的語文課堂中,采用與任教班級所學專業相關的內容,作為語文課堂導入部分的引子。以此讓學生意識到語文與專業是有聯系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如筆者任教烹飪和面點專業的學生,將會注重引進古今中外有關飲食文化的故事作為教學案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且利用這些案例啟發學生發散思維,思考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相關問題,以此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樂趣,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如在授課《一碗清湯蕎麥面》時,課堂導入會讓學生講述“過橋米線”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該故事背后表達了什么樣的人間真情,以此啟發學生領會食物也是蘊含著人類情感的。導入過橋米線的故事后,再引出課文《一碗清湯蕎麥面》,此時學生的潛意識就會意識到本課即將會有故事的呈現,也將會表達關于人間真切而又感動人心的感情。通過這樣類比的啟發方式,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的課文有明確的目標,對即將學習的教學內容產生豁然開朗的喜悅感,增加學生學習課文的信心,養成學生發散思維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
(二)根據專業需求,設計實用的單元寫作課程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因其小學和初中寫作基礎薄弱,導致他們對語文的寫作課程心生畏懼,不相信自己能完成寫作課的任務,課堂上他們會無心上課。但是,語文課堂每一個單元都要安排單元寫作課程。基于此種情況,筆者根據不同專業的實際需求,設計與專業相關的、實用性強的教學內容,嘗試通過與專業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樂意參與到寫作課程的學習中。
如汽修、機電專業的班級,在實用寫作課中可以給學生介紹與專業相關的說明書,啟發學生學習說明書的寫作,并且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創作與專業相關的說明書,以此培養學生創作及團隊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課堂導入時,引導學生口頭介紹與其專業相關的說明書,諸如汽修專業就介紹一款汽車的說明書,機電專業就介紹常用家電的說明書。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專業的說明書;之后教師介紹說明書的寫作要求;最后讓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設計一份關于本專業的、有特色的、創新的說明書,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創作與本專業相關的說明書。課堂導入通過介紹本專業司空見慣的說明書,主要意圖是轉換學生之前認為寫作困難的思維定勢,激發學生對實用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團隊設計說明書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創作,扎實地掌握說明書的寫作。
(三)結合專業特點于語文課程的考核
中職語文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程是有區別的,中職語文課堂更凸顯職業性,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技能。單一的期末試卷考試難以科學地測試出學生在整個學期語文學習的綜合情況,而啟發式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利用已有、已學的知識技能啟發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中職語文課程的考核方式也要貫徹啟發式教學的精神,利用期末考核鍛煉學生發散思維和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由此,筆者在語文考核當中,根據不同專業設計不同的考核內容,考核內容融合專業特色,通過融合專業的知識啟發學生更努力地完成語文期末的考核。如美容美發專業、旅游專業、烹飪面點專業,采用口語交際和寫作方式進行期末考核,美容美發專業介紹一款流行的美妝,口頭介紹后再筆頭把介紹過程整理為一份演講稿上交給教師;旅游專業可以自由挑選國內外一處名勝古跡進行介紹,最后把介紹過程轉為筆頭陳述,整理為一份演講稿上交;烹飪面點專業,可以選擇一道菜品或一種面點,介紹其出產地、怎么烹調出適合大眾的口味,然后整理為文字稿上交給教師。
中職語文教師針對中等職業學生語文基礎的實際情況和中等職業學生所選專業的實際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把各專業需要學習的某常識作為語文啟發式教學的載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和應用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許雙成,張立昌.“道用”殊途:啟發式教學新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