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 要] 在互聯網和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和教育不斷融合的背景下,財務會計作為普通高職院校財管、會計等專業的必修課程成為教學應用中的熱點話題。該課程旨在從理論和應用兩方面來提高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能力,利用翻轉課堂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財務會計;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86-02
一、引言
財務會計是按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對過去已發生的經濟活動通過記賬、算賬和報賬等專門方法向單位外部關系人提供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等有關信息的會計,它側重于過去信息,為有關各方提供所需數據。但傳統的財務會計教學中是以老師為主體,課堂上依舊是老套的“老師為中心演示,學生周邊圍觀記錄板書”的方法,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絕大多數學生并不能及時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而當前翻轉課堂的理念已經進入越來越多的高校,并在全球范圍內形成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浪潮。翻轉課堂就是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學生先在上課前根據自己習慣和能力學習由老師提供的以教學視頻為主要方式的資源,然后在課堂上與老師共同解決問題或探究案例的協作交流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首先在于學生可以自主掌控學習進度,根據自己的節奏觀看視頻講解,不必擔心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或者聽不清楚老師的課堂宣講。其次,增強了學習中的互動性,由于老師的角色已經轉變為學生的教練,不再是單純的講授者,學生和老師間有了充分的交流,老師可以充分回答學生的問題并可以對每位學生或學習小組進行個性化按需指導,使學生可以愉悅高效地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也提升了自主和合作的學習能力,老師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能力,并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在后面的授課視頻錄制過程中做好預案。
二、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從課程教學內容來看,《財務會計》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圍繞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具體項目展開,以會計報表的編制為終結,詳細說明了企業生產、銷售及利潤分配等環節核算的基礎原理和方法,課程編制上屬于面面俱到、條款偏多卻又難以突出重點,加上我國會計核算準則修訂頻繁,造成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也在不停地修正,影響了教學內容的穩定性、連續性。
(一)從教學方法看傳統教學依然是以教師為重,以教科書為依據的“填鴨式”教學
老師口述或者板書即為一筆業務,學生只能憑空想象業務類型和操作,只能照貓畫虎地去記筆記,缺乏自我思考時間,思維僵化,造成學生只會固定套路的業務處理,而缺乏在實際工作中變化萬千的適應性及面對會計準則更新時自我更新。
(二)在傳統教學方法中,學生間除了抄襲作業外合作機會較少
課堂上老師只是做課件的演示,學生只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作業,學生間除了抄襲作業外合作解決問題的機會較少。但是當前獨立企業都是基于網絡環境下使用ERP軟件進行會計業務處理,而集團企業或跨國企業更是通過網絡平臺采取財務共享處理模式進行業務處理,學生如果在課堂或實習期內缺乏這種團隊合作練習,即使加入大公司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崗位的實際需求。
(三)目前各個高職院校在財務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實驗教學比重較低
財務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課程,在高職院校管理層看來,這類社會學科只需要簡單配置幾臺電腦即可稱之為實驗室,投入的教學資源和體制設置不足,實驗教學較少,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懂得基本的財務會計理論,但是實踐動手能力太差,綜合分析和解決財會日常問題能力偏低。
(四)在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考試中,大多采取閉卷方式
以簡單的記憶性問題和選擇題為主,綜合分析類題目和財務會計實務題比重較低,這就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依靠考前突擊、背答案、抄筆記等方式通過考試,沒有達到考核學生會計務實的目的。
三、翻轉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應用
財務會計專業課程除了基本財務知識外,另外一部分重要內容是財務會計相關軟件的操作,運用翻轉課堂的模式可以提前將財務會計相關知識錄制好并剪輯成完整的教學視頻供學生下載了提前學習,并適當添加旁白、板書提示等輔助內容。這是對學生自覺性學習的一個考驗,是否提前學習視頻課程,如何堅持看完到嘗試理解到發現疑惑點、再形成問題準備好提問的相關資料,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自覺學習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財務會計課程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能較好地解決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學生在任務過關、心理滿足暗示下會積極學習在線視頻等課件資源,從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相關知識和能力。但是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否激發學生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設計教學任務的難易程度和趣味度等。
(一)課前設計
課前設計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的內容:
1.課件資源設計
包括微視頻、多媒體課件演示、流程動畫等,這些內容需要根據財務會計課程的知識點、能力培養和素質要求,把知識體系碎片化,按需做成相對應的知識樹,教師根據碎片化知識樹上的知識點錄制相對應的視頻資料和多媒體課件等學習資源,這些學習資源一定要短小精悍,時間少于15分鐘,這樣學生下載后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學習。針對財務會計課程的特點,在針對某個工作流程講解時,微視頻不要顯示成授課老師的口述板書,而要顯示到系統操作界面,讓觀看學生能直觀地看到該流程是如何細化操作的,過程要明了清晰。
2.任務設計
任務單的總體設計思路是通過構建“知識樹”結構將之前碎片化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系統化的結構,只有知識系統化以后才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光學習了知識點,還要能根據知識點舉一反三地擴展到其他知識面上,既能覆蓋盡量多的知識點,也能貼合企業應用中對財務會計的實際需求,這樣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可以自主學習相關學習資源并能搜索串聯起其他知識點,把散落的知識點組合起來,最終完成財務會計課程的學習任務。
3.學習要求
在設計課前學習流程時,要求學生獨立觀看課件或微視頻,并根據其中任務單要求,單獨或組成團隊學習,討論制作流程圖及職責分工描述表等,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完成任務單內布置的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將有疑問的地方做好標識,并歸納問題所在后提交給老師,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課業指導。
(二)課中案例式教學
高校財務會計專業教師必須重視小組案例分析教學,它不僅屬于翻轉課堂教學的一種典型,也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通過實際案例達到開闊視野的效果,并且在案例分析教學中加深學生的記憶效果,使其充分掌握案列教學中設計的教學內容,并以此為例對更多類似案例融會貫通。因此,高校財務會計專業老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想要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出優勢來,需要根據專業課程內容建立專業的案例數據庫。
在案例的設計和選擇中,有如下幾點需要注意:
1.實效性原則
在選擇案例時,需要根據企業中財務會計的具體工作情況來對案例進行設計,貼合實際,將教學內容和企業實際財務會計工作結合在一起,達到實效性目的。
2.啟發性原則
高校財務會計專業教師在設計案例期間,必須結合企業財務會計實際性問題設置案例內容,利用企業財務會計可能會遇到的實際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對問題的發散性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團隊性
通過小組案例模式進行分析教學,教師需要對每個小組的案列進行指導性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財務會計信息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正確的分析方向,使學生每個人都能提出自己的觀點,避免出現盲目分析走進錯誤區,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財務會計職業素養。
(三)課后回憶式學習
每堂財務會計大課上完后,學生需要根據任務單以小組為單位撰寫總結并完成老師布置的開放性作業,規定時間內提交給老師批改審核。
四、總結
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說,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一個顛覆性行為,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歸還給真正的主人,真正解放了寶貴的課堂時間。翻轉式教學法結合任務驅動式教學,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協助下真正完成了相關知識的實訓式學習,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在老師引導的課堂活動中、小組協作討論學習下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誠然,任何形式的課堂教學效果都取決于學生學習自律性和主動性,與教師統一制作的課件、微視頻質量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不可否認的是,財務會計教學中翻轉課堂應用是當前“互聯網+”背景下能夠適應當前教育改革需要的、具備先進性的一種教學模式,尤其是如何與我國高校中實際教育情況相結合是一個值得更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齊勵,康樂.“翻轉課堂”下“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4(21):126-127.
[2]聶秀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稅收籌劃與稅務會計實訓課程為例[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4(11):54-57.
[3]陳文芳.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稅務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5(5):123-125.
[4]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在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會計師,2015(4):67-68.
[5]丁玫.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成人會計教學模式改革:以《基礎會計》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125-127.
[6]劉紅霞,黃倩.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會計專業本科教學過程設計研究:以“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5(8):58-61.
[7]崔建華.基于“翻轉課堂”的地方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設想[J].中國市場,2016(18):198-19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