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圓華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中職院校要想提高核心競爭力主要在于提高專業建設,這是中職院校發展的關鍵內容。結合廣西地區中職院校計算機技術專業以及專業設置建設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闡述,并對當前中職計算機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給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 鍵 詞] 互聯網+教育;縣級中專;專業設置;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02-02
“互聯網+”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將互聯網和其他行業進行有效連接,在新的領域創造新的生態。“互聯網+”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未來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與其他行業一樣,教育也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影響,“互聯網+”思維打破了傳統的教育觀念,那么教育應當如何適應“互聯網+”,并通過“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促進我國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提升,這對于教育深化改革和廣大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互聯網+”對傳統的教育理念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使教育資源從封閉區域開放性,教育機構從單一到多元,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從知識灌輸變為注重課堂互動。
計算機專業是當前我國中職教育很多專業中更新速度最快的一個專業,但是部分中職院校缺乏專業的計算機教師,學校也沒有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或給教師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使得教師本身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技能沒有得到實時更新和提高,對計算機知識和新軟件缺乏了解,觀念落后于形勢發展,是無法真正提高計算機教學水平以及學生質量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我國中職教育得到極速擴張,以示范類為代表的部分院校轉變了發展模式,由傳統的規模逐漸向建設學校內涵的方向發展,依托校企合作的形式創新學校辦學特色,深化教學改革,進而促進科學發展,培養重點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專業群能夠為中職院校獲取市場競爭力,每個專業群下面可以設置幾個主要的專業,根據周邊縣級城市的發展需要,探索出適合校企合作的機制,建設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以及培養優秀的師資團隊,為學生提供就業實訓基地,由主要專業帶動其他專業的發展,增強社會功能。我們以廣西地區的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為例,帶動網絡系統管理、計算機軟件技術、信息管理等計算機專業群的發展,提升專業內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根據學校計算機專業設置的情況,對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提出以下幾點認識。
其實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很多中職院校中都有開設,一些國家重點培養的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工學結合、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計算機專業建設基礎
(一)師資教學隊伍建設
近年來,中職院校積極進行大量的國內外優秀人才引進工作,挑選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參加名校進修,鼓勵教師實行以老帶新,幫扶學習的方式,由專業中高職稱的老教師作為領頭人物,以中級職稱教師為力量支持,青年教師為儲備的師資隊伍建設,很多教師均來自企業的管理層或者生產一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具有權威的資格認證,在教師聘用上可以建立專業的人事聘用數據庫,匯集權威專家并指定院校的教師與專家取得聯系,以滿足中職院校的師資建設需求。
(二)建立以項目為載體,校企合作開發的課程體系
對于中職計算機專業來說,在建設校企合作課程體系中以職業素質和技能作為發展核心,在教材編寫中以項目案例作為主線,注重學習知識的實用性,使學生在校園內學到的知識能夠有效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開發多門核心課程,實現教學一體化。并將這種教材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比如在一些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windows組網技術,目前已經成為縣級計算機專業的精品課程,除此之外,還有網絡數據庫SQL語言、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原理及配置。
(三)建設實訓基地規模化發展
學校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職業資格培訓和相應的高級別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培訓課程教學,從而提升其職業技能和素養,提高就業競爭壓力,除此之外,對于沒有設置這個認證考試點的院校來說,應當設置網絡助理工程師或者網絡安全工程師等一些專業資格認證和相應的考試項目,以及權威的職業認證資格,在校園內建立認證考試中心。
二、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設置的基本原則
(一)課程理論適度化
需要在中職教育的理論基礎上進行知識擴展,同時還要注意知識的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減少理論推導驗證過程,比如電腦編程原理講解,這些理論知識對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并不適用,只需要大致了解即可,盡量做到深入淺出。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知識點夠用為度,教師不需要注重知識的完整性,只需要按照職業崗位的工作要求選擇適合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實際工作過程中崗位需要什么,在課堂教學中就教什么內容,有效將理論運用于實踐課程。
(二)把握培養目標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應當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培養創新性人才,使學生能夠熟悉計算機安裝調試以及后期的維護環節,具備一定的軟硬件開發能力和網絡維護能力。
(三)合理設置語言類課程
對于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要想讓學生學會程序編制,諸如C語言這類課程在實際就業過程中并沒有涉及很多,因此可以盡量少開設這類課程,但是由于很多用人單位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門語言,學校可以給學生開設全國計算機考試中的VF,AC-CESE這類語言課程,相比起來難度較低,采用集中學習的方式能夠提高考試通過率。
(四)及時調整更新課程內容
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市場對計算機人才培養的要求也不斷變化,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在設置課程時需要符合客觀需求、崗位需要、技術成果等,從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著手,確保專業設置能夠滿足培養目標的需要。
三、對中專計算機專業設置的思考
根據縣級經濟發展對人才方面的需求而制訂相應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根據行業企業的要求,按照崗位需求,培養學生在建網、管網、用網三方面的技能。基于工作中對崗位能力的分解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根據企業對人才方面的需求,需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通過項目訓練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職業認證教育的相關課程教學。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實行雙證畢業制度,學生在畢業前除了獲得畢業證之外還需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當前中職院校可以讓CCNA認證課程加入日常教學活動中,學校在學生畢業前需要滿足畢業證和CCNA執業證書才能達到畢業要求。學校可以將職業課程作為選修課的模式進行學習,或者一些基礎扎實的學生獲得更高級別的資格證書,提高校企合作,以項目作為教學訓練模式,可以以工學交替的方式展開,依托當地職業教育集團讓學生實際進入工廠實踐學習,每個學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校內、教育集團、企業頂崗這三個階段完成學習過程。每個學期學校應當保證所有學生都有實習的機會,以便讓學生和教師掌握最新的職業發展形勢,并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明確的目標,對一些企業文化進行分析,便于日后進入職場的無縫銜接,而在學校內的學習主要是以實踐項目作為指導,整個學期可以在實訓基地完成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專業的崗位技能需求以及企業的高度認可,每個學期可以讓學生到一些大型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使其了解完整的網絡組件流程,并對企業的生產工藝有明確的了解。
職業認證與日常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校內學到的理論知識更符合實踐工作的需求,繼續完善資格認證課程的相關教學,可以在學校內成立考試中心,提高學生的認證考試通過率。此外,需要提高資格課程的級別,鼓勵學生獲取高級別的資格證書,培養高技能人才,在完善基本課程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高級別的職業培訓,以便為社會緊缺型計算機技術人才提供源源不斷的儲備力量。在校企合作中以項目作為課程教學深化教學改革,制定相應的職業能力標準,由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項目案例課程,編寫教學一體化的職業教材,將國際大型企業的計算機認證融入日常教學中,實現基礎教學和職業資格認證的充分融合,使所學內容更加貼近對技能和知識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職業化訓練。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重點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進而帶動應用技術、軟件技術、圖文管理等其他計算機類專業的發展,以工學結合的新興模式推動各個專業整體向上發展,逐漸形成專業群優勢,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和共享性,進而為縣級經濟發展提供發展動力。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職院校應當借助互聯網獲取學習資料和課程視頻,不僅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同時能夠查漏補缺,并為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設置和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提供幫助,減少現有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所存在的資源供給不足的現象,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適當減少計算機理論課程,調整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優化交叉基礎課程,重構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可以通過課堂講授和網絡輔助課程的教學形式、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互聯網背景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中職院校要想提高核心競爭力主要在于提高專業建設,計算機專業建設過程中應當注重師資教學隊伍建設,建立以項目為載體,校企合作開發課程體系,為學生建設實訓基地規模化發展,在計算機專業設置時還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比如要使課程理論適度化,把握培養目標,合理設置語言類課程,及時調整更新課程內容等。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主導,其他專業群為主干,進而為今后計算機專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雪梅.民族地區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發展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J].廣西教育,2016(38):4-6.
[2]韋曉麟.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的實踐探索[J].學園,2012(6):189-190.
[3]農丹華.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的實踐探索:以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學園,2012(2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