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梅
[摘 要]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中高職教育的銜接成為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教育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及轉變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需求。兩院校直接對接,綜合了“單考單招”“對口升學”“五年制高職”等教學模式的優點,實現了中高職教育的全面對接,有利于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節省人才培養時間,提升專業教學的整體效益。
[關 鍵 詞] 3+2中高職教育;培養模式;有效銜接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33-01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級技術人才難以實現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移,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層次也在不斷提高,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滿足學生接受高質量、高層次職業教育的需要,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更多動手能力強、技藝精湛、操作嫻熟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3+2”中高職教育的銜接成為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也是職業教育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及轉變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需求。為了充分發揮我校辦學優勢,加快教學改革步伐,我校各系部,多個專業擬與省內多所高職院校聯合開辦“3+2”中高職銜接教育。
一、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意義
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同屬職業教育范疇,都以鍛煉職業技能為導向,以培養具備職業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專業復合型人才為中心任務,在教學培養過程中都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但兩者又屬于不同的體系,在教學對象、教育層次及具體培養目標等方面各有特色。因此,實現兩種教育體系的合理銜接與融合,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發展既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職業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趨勢。從目前職業教育發展來看,實現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能使職業技能學習與訓練的周期適當延長,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高技能的綜合職業能力,提高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學生在兩所院校的同類專業學習中受到兩種不同的校園文化也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中高職教育的溝通與銜接不但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使命,是實現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中高職教育銜接的現狀
縱觀國內外中高職業教育銜接各有不同。美國中高職教育推行的是縱向延伸式,他們將中職教育與技術準備教育緊密連接在一起,并統一制訂出中高職相銜接的教學大綱,采用以應用為向導的綜合課程的中高職銜接模式;德國的中高職銜接是以雙元制為基礎,實行螺旋式循環上升的學制銜接和階梯式綜合性職業課程的中高職課程銜接模式;英國創立了中高職教學單元銜接模式,把中職課程與高職課程統一制定成教學單元,避免重復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益。
我國職業教育分為兩個體系: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中高職銜接主要有“單考單招”“對口升學”“五年制高職”“3+2”等教學模式。
“單考單招”“對口升學”是教育部對中職學校應屆畢業生高考招生的一種形式,為中職學校畢業生繼續升學開辟了路徑,使中職畢業生出路更加廣泛,但缺點是高職課程與中職課程沒有銜接,專業課程重復學習,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五年制高職”是高職院校招收參加統招中考的初中畢業生,運用高職人才的培養模式,前三學年按照中職方式管理,后兩年采用高職教學模式。特點是學生的基礎相同,在課程設置上能夠直接規劃五年教學體系,避免學習的重復性,但這種初中起點的五年制培養模式是獨立的教學體系,不能在三年之后進行分流和部分淘汰,而且五年時間都由高校進行管理,初中生由于年紀小難以適應,給高職院校管理增加了難度,難以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
由此看來,現階段我國的中高職教育的銜接還存在許多不足,突出問題就是課程的銜接,主要表現為:文化基礎課脫節、專業課和專業實訓課重復設置等方面制約了職業教育效益的提升。
三、“3+2”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
“3+2”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是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聯合辦學,學生在中職學校學完三年中職課程之后無需參加高考直接通過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的人學考核,升入高職對口專業學習,畢業成績合格就有高職院校頒發的畢業證書。“這一模式的特點是兩院校共同設置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分段實施,相對獨立,比較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充分發揮了中高職院校的資源和優勢,符合職業人才培養規律。避免重復學習,提升了職業教學效益。
中高職兩院校直接對接“3+2”銜接模式,綜合了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實現了中高職教育的全面對接,有利于綜合型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縮短人才培養時間,提升了學校教學的整體效益。同時,這一模式較好地解決了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問題,打造了中高職教育的立交橋,有利于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與成長,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教育特色模式,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呂江毅,劉敏杰.“3+2”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