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萱萱
[摘 要] 職業院校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新方法、新理論,然而在改革進程中會存在很多盲點和誤區。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各門課程的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教學要點等來進行甄別,從而選擇相對較好的教學方法。無論選用哪種教學方法,其最終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 鍵 詞] 教學改革;教學方法;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26-01
一、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概述
課程是按照一定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目標所進行的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課程體系是指體現一定的教育價值理念,并指向專業特定的培養目標而形成的多門課程的有機組合,是專業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總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組成課程體系,它是顯性知識和默會知識的總和。
二、教學改革的要點分析
教學方法的成功和大范圍的推廣使用的實現,最終還是體現在學生接受的程度和實踐的考核。這就使通過教學改革的實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成為當下教育教學的關注點。
三、當下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解讀
(一)理論教學
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法、討論法、參觀法、練習法、演示法、實踐教學。
1.講授教學法
教師比較直接的通過講述、講解等形式,將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它的優點是省時、高效、成本較低、可控制性與靈活性好。但會導致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無法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討論教學法
在教師授課過程中,以分組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通過參與者積極的思考、辯論、總結等,得出問題結論,從而獲得、加深知識的教學方法。它的優點是讓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啟發,培養溝通能力、協作精神,但整個教學過程不易控制,不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
3.談話教學法
通過語言問答的方法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講解,通過問答使學生得到啟發和學習,最終達到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問題激活,跟隨談話的方向,使學生的語言和思考能力得到訓練和培養,并且培養了學習興趣,根據所問所答還可以實現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
4.自學輔導教學法
在教師的輔導和指點下,學生自學相關內容并進行操作體驗,從而獲得知識、能力的方法。教師可采用個別輔導、集中輔導、網絡教學等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學生能夠通過該過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缺點是如果教師指導不到位,效果會很不理想。
5.演示教學法
教師主要通過多媒體教學、操作示范、實物展示等方式進行教學,它的優點是學生能非常直觀地獲得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和思維的能力。它的不足是教師課前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部分課程并不適用。
6.實驗教學法
教師指導學生在儀器或設備的獨立操作中進行觀察,得出結論,從而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它的優點是可以培養動手能力、科學態度與方法、激發求知欲,但只能針對課程甚至個別章節,實驗條件及成本較高。
7.觀察教學法
這種教學方法是將學生帶至現場進行參觀學習,包括準備性參觀、進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等,參觀內容與教學內容切合,在訓練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踐教學
主要包括專項技能訓練、模擬現實訓練法、項目教學法、仿真訓練法、頂崗實習法。
1.專項技能訓練法
教師將多個單項技能組合成綜合技能,把綜合技能分解成多個專項技能,訓練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多次重復。這種教學法使用性較強,可使學生養成機械的習慣,熟練掌握技能,從而建立質量意識。但在訓練過程中比較枯燥,訓練物資消耗較大,投入人力和物力較多。
2.模擬現實訓練法
以現實情況為基礎,結合“行為導向”教學,通過教師創設、模擬出的環境、角色、程序等,進行實操,最終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3.項目教學法
教師下發任務項目,由學生完成。整個項目從最初的搜集信息、設計方案與實施,到最終的得出結論、進行評價,都由學生獨立負責完成。
4.仿真訓練法
通過利用多媒體仿真軟件進行模擬訓練,可以使用仿真進行設計、加工及操作。這種教學方法操作簡便,學習效率高,但即使是仿真系統與實際情況一樣也會與現實存在較大差異。
5.頂崗實習法
在真實生產環境中進行,學生有質量與效率指標,通過總結生產實踐中的經驗和問題來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產品的質量直接與經濟效益掛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認真仔細,從而增強了學習動力,提高了規范意識。但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內容不易把握,學習效果難以控制。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只有選擇了正確的教學方法,才能收獲預期的教學效果。可見,教學的成功與否絕大部分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內容,不僅要考慮專業、課程的特點和發展、教材的內容,還要針對授課對象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及教師本身的特長等。職業院校教師一定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謝承力,羅斌.基于工作過程中的高職學習領域職業能力內涵分析[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41-44.
[2]鄭家農.學習領域:德國職教改革的新課題[J].職業技術教育,2002,23(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