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薇
[摘 要] 根據《三維動畫制作》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要求都較高的特點,在教學中通過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研究,推動了教學革新,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良好的學習環境,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關 鍵 詞] 行動導向教學法;室內裝飾;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47-01
項目行動導向法是指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其目的是針對許多職業不斷提高的復雜度和抽象性,學生可以通過激活和獨立掌握專業和跨專業知識,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其實質就是理論與實踐一體教學的一種結構范式。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表現分析
行動導向法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強調學生之間的配合與協作,利用團隊合作方式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根據教師給出的信息與書面資料,由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環節,該種學習方式的效益非常理想,表現在幾個方面:(1)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上,關注點不在于學生的成績,而是基于學生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旨在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利的人;(2)教育內容:在教育內容上,并非傳統學科體系,是一種以能力為基礎、跨學科的職業活動模式;(3)教材模式:在教材模式上,并非簡單知識的陳列,而是重在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特定的方法;(4)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成的過程,由信息收集、信息計劃、決策、檢查、評估幾個環節組成;(5)教學組織模式:在教學組織模式上,不是以教師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中心,由學生自主參與;(6)教師作用:教師的作用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從以往的領導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咨詢者、引導者與輔導者;(7)交流方式(教學方法):不是單向地灌輸,而是雙向地傳遞和互動;(8)激勵手段(效果控制):不是靠分數激勵,而是不斷取得成就的體驗,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評估。
二、行動導向教育在動漫專業《三維動畫制作》課程中的設計
在天津大學職教學院,我認真聽取了易艷明老師的講座,對“教學設計‘七步法”有了很深的感觸。我對講授的《三維動畫制作》課程中《室內裝飾設計》項目,有了新的理解,并對本項目進行了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七步法”包括:(1)調查教學起始條件;(2)教學目標具體化;(3)創設情境,說明學生的工作、任務與學習內容;(4)設計與描述教學流程;(5)制作教學材料;(6)制作教學評價與反饋工具;(7)以報告形式形成教案。
《室內裝飾設計》項目的意義與可行性:(1)室內裝飾設計是3DS MAX軟件應用中一個很典型的項目,由于我國室內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起步較晚,面對高速發展的行業,人才供應出現較大缺口。(2)通過前面學習情境的鋪墊,學生從學習內容、工作流程、方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再加上學生對室內裝飾的興趣,這個項目的可行性比較強。(3)學生要完成本項目的設計,必須綜合運用美學、精神功能等多門學科,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①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我們首先要查明重要具體的起始條件,對多家設計裝飾公司走訪得知公司在平面圖的繪制、房屋的建模及設計方面對中職學生有一定的需求,故在課程中設置了《室內裝飾設計》項目。
②教學目標具體化。在進行具體的目標設計時,我沒有特意地規定學生要設計的場所,只是給了他們可選的范圍,例如,家里的客廳、臥室、衛生間、廚房,甚至露臺等。
③創設情境,說明學生的工作任務與學習內容。為學生發放任務單,任務單主要包含內容如下:根據客戶的要求使用CAD軟件繪制功能區域平面圖;使用3DS MAX軟件建立基礎模型;利用老師提供的家具模型合并家具;設置材質;添加燈光;多角度渲染。
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制定出要設計的功能區域,比如客廳、餐廳、主臥、露臺等,根據老師提供的廣告圖紙,明確工作任務。最終考核采用匯報形式。
三、行動導向教育在動漫專業《三維動畫制作》課程中的教學流程
設計與描述流程:(1)引入教學項目;(2)實施小組工作方案;(3)小組選擇方案并制作;(4)準備展示方案;(5)展示方案;(6)評價與反饋。
案例分析:首先使用CAD軟件繪制房型圖;然后建立基礎模型及家具的合并;其次基礎模型包括墻體、地板、踢腳線、門窗等的建立。一般的裝飾公司,很多是合并現有的模型,我為學生提供了大型的模型庫讓大家去選擇,然后進行家具的合并;之后為模型添加vray材質及燈光;最后是做渲染圖。
制作教學評價與反饋工具。(1)自評部分:組長評價;互評部分:分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綜合評價;(2)教師評價:教師對小組綜合評價;(3)企業評價。
以報告的形式形成教案。教師團隊共同將以上各個步驟以及各步驟形成的成果進行研討后,形成教學方案,隨后根據這一方案在相應班級中實施項目。實施結束后通過討論與反思實際實施情況,重新修訂教案。如此循環往復,達到不斷完善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姜大源,吳全全.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亓鑫輝.3ds Max2014火星課堂[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