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彩
[摘 要] 《機構與零件》是一門機械專業的技術基礎課程,旨在通過教學實踐,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平面機構、齒輪傳動、帶傳動以及螺旋傳動等傳動裝置,并能利用提供的零件進行安裝、調試,明白各種機構的工作原理,寓教于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機構與零件;六步式教學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57-01
六步式教學法是以“學習任務為中心”,本教學方法是通過問題情境導出教學任務,對學生分組制定并確定任務實施計劃,然后完成教學任務,實施過程要進行過程控制,最后對整個過程進行自評、互評,并對實施過程進行質量反饋。筆者在《機構與零件》教學中,采用此教學方法效果顯著。現與大家交流如下:
一、通過設置問題,下發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積極預習
以“平面四桿機構”為例,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派發派工單,圍繞“平面四桿機構”這一課題,播放涉及平面四桿機構的生活實例,如鏟土車、挖掘機、縫紉機、內燃機等,順勢提出問題:這些機構能實現什么運動?這些機構有什么共同點?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自己學”。鼓勵學生觀察“曲柄的形狀”“連桿的形狀”“曲柄和連桿有什么區別”“曲柄連桿機構是怎樣工作的”。教師順勢把學習任務布置下去,了解曲柄連桿機構的名稱、作用、安裝流程、工作計劃制定零部件選用并能正確安裝曲柄連桿機構。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技校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學習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要給學生以鮮明的感性認識,降低學生對機構的認識難度。
二、查閱資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分組協作,制定好學習任務計劃
明確學習任務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組,根據《機電專業通用技術手冊》和教學實物和教具,進行演示,并播放《平面四桿機構》教學視頻和教學動畫,讓學生帶著預習時的提綱及疑問親眼觀察實物。當然,也要提醒學生不能盲目,提醒他們在參觀時主要看什么東西、注意什么問題等。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并及時講解。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分配工作,選取合適的曲柄、連桿以及聯結件,為后續工作做好準備工作。
三、分組合作,完成機構的安裝和調試
觀察后回到課堂,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分組交流查閱資料,根據前面制訂的實施計劃,充分利用電教化的教學手段演示各種平面四桿機構的工作原理,展示前面班級拍攝的連接與安裝視頻,分組完成不同形式的平面四桿機構的安裝工作,并完成最終的調試工作,請教師檢驗。此環節是任務實施的重中之重,這一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教師不要干涉太多,重點要做好巡回指導工作,尤其針對平面四桿機構安裝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曲柄的選擇和判斷,出現拐點如何解決,機架如何固定,工具的規范使用等問題都要及時關注并指導、示范,以確保學生能順利完成任務。同時還要根據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掌握程度高的學生,根據教學需要,可以設計相對有難度的教學情境;相對掌握程度低的學生,設計難度低一些的教學情境,只要“跳一跳”就能解決即可。安裝調試結束后,讓學生拍照或視頻留念,經過自己動手安裝和調試,能使學生對平面四桿機構的認識由感性升華到理性,理清思路,有助于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四、評價反饋,升華知識內涵
安裝、調試結束后,并不意味著學習任務的結束,教師要留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小組討論對課題內容實施過程中,任務實施遇到哪些困難,有無解決,如何解決,小組成員的表現如何,這一過程學生各抒己見,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組織學生觀看各組安裝調試的視頻資料,學生對各組的表現有直觀的了解,鼓勵組與組形成競爭,從對別組的安裝調試視頻中學習長處,吸取經驗,真正起到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作用。經過自評互評,讓自己對本任務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和認識。
教師在此時要做好收尾工作,對整個任務的實施過程情況加以總結,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問題是否解決、解決的方法、各組表現、個人表現一一進行講解,做到全面、系統。對班級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表現有所欠缺的學生提出希望。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提出相對難度大的教學情境,鼓勵優秀學生進行挑戰,其他學生加油、觀看,既升華了教學內容,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經過這一環節,不僅能使班級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得到培養,還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掌握得更加牢固。
經過兩年多的教學實踐,從所帶班級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比較喜歡這種以學習任務為中心的“六步式”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教師做中教”“學生做中學”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教學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唐德橋.中職學校汽車維修專業的課題式五步教學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219-220.
[2]王軍.《機構與零件》教學的幾點體會[J].科技信息,2014(1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