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芹
] [摘 要] 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新課改以后提出的,把思想品德教育改成了道德與法治教育,就是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上,加入了法治的概念。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以德育為引導,法育為綱領,德育和法育相結合,提高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效性。
[關 鍵 詞] 職業道德與法治;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201-01
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公民,我們都在追求美好生活,但是如何合理合法地追求和維護自己的美好生活,職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有義務有責任要帶領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確立法治意識。
一、提升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要備好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備課,作為教師,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所有教學工開展之前都會有備課的過程,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同樣也需要備課。因為,教師備課充分與否,質量優劣, 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
(一)要備好教材的課
教材是學生直接面對的,學生的第一知識來源就是教材。作為教師,備課時,就必須要以教材為基礎。教師應該先脫離教輔參考書,認真仔細地熟讀教材,從學生的角度來對教材進行認知和學習,然后再從教師的角度去考慮如何學習理解,通過換位閱讀和思考之后,科學設置教材教學內容,這樣設置安排的教材教學內容,容易被學生所理解接受。在確定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要抓住教材內容主線,從其他教學參輔上,廣泛增加拓展相關知識點,充實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內容的全面性。
(二)要備好人的課
學生,作為一個學習的獨立個體,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教師教學,必須要先了解掌握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況,興趣愛好,對教學方式有什么喜好。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開展座談討論,發放問卷調查等形式,讓學生把他們的想法表達出來,正所謂,知己知彼,教學才會有效果。作為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講課方式方法,對于教學效果也是有著重要影響的,教師教學過程中,也要備好自己的課,調整教學狀態,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開展教學工作。
(三)要備好教學方法的課
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的運動,不能單純采取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效果不好,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采用問題導向法,提出疑問,勾出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注意力;采用問題討論法,讓學生動態參與教學活動,積極研究探討,從討論中尋求答案,提升學習興趣;采用課后練習法,通過課后作業練習,強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消化,鞏固學習效果,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升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要以事寓理
職業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同于其他課程的學習,它所學內容,是我們公民所必須具備和掌握的。德育,培養道德品質,法育,培養法治意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依靠教材,又要脫離教材。
(一)要依靠教材,讓學生了解掌握規定內容
職業道德與法治,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都能夠看得見,聽得到的,也是身邊經常發生的內容。但是,讓學生去表達出來的話,估計不能表達得完整、規范,處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狀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靠教材,講述基本概念,把知識點講清楚,講透徹,講得通俗易懂,消除學生不知其所以然之困惑。
(二)要脫離教材,讓學生在實例中去理解消化教學內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有生命力。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需要多例舉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從他們所熟知的身邊人身上尋找閃光點,發掘優秀品質,宣揚良好美德,歸納成知識理論,并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學深悟透。
三、提升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要靈學活用
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其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學,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通過學生的實際行動來體現,做到知學合一,做一個有道德、講法治的公民。
(一)開展向道德模范學習活動
課堂上,讓學生去發掘身邊的好人好事,講述身邊人的故事,通過講述模范事跡,培養學生的榮譽感,激發他們學習模范的激情動力,推動學生主動向道德模范學習,強化教學效果。
(二)開展法制案例分析
課堂教學上,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找一些比較典型的事故案例,讓學生去分析,去研究探討,尋找事故案例中的法制概念,鍛煉學生的法制實踐能力,通過對事故案例分析探討,促進學生熟練掌握所學內容,做好活學活用。
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少年強,中國強,中學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也是認知有些模糊的階段,如何正確引導他們,教育他們,是一個值得好好研究的課題。我們要腳踏實地,勤思勤勞,做好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雷占梅.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高新區,2018(7):118.
[2]詹明珠.巧用時政熱點 點亮道德與法治課堂[J].考試周刊,2018(34):135.
[3]曾文燕.基于教學層面的道德與法治教師專業素養個體思考:從廣東省教師能力大賽說開去[J].中小學德育,2018(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