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聞瞳
[摘 ? ? ? ? ? 要] ?校本課程開發在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解決當前中小學學校的教育問題以及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通過對校本課程開發的一系列了解,發現我國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中存在著實際性的難題。結合教師教學實際,探討對校本課程開發的一些認識。
[關 ? ?鍵 ? 詞] ?校本課程;課程改革;國情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131-01
作為教育學研究的一員,總是能在課堂上、生活中、實踐里,還有老師和學生的交談中看到種種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之所以想談一談校本課程的開發,一方面是因為它與我的研究方向密切相關,另一方面,是因為校本課程開發也算是針對中國的教育問題、順應我國新課改而進行的一項探索實踐,然而我在對校本課程的了解中慢慢發覺:針對問題提出的政策和方法是一回事,而方案的具體實施又是另外一回事,它會遇到很多新的實際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筆者對校本課程開發具體實踐經驗的了解,主要是從十一學校教科所一位研究員來我校的分享開始,在這以前,筆者并沒有真實地了解到我國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實踐,它是如何產生與發展的?校本課程開發在我國如何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真是“以校為本”的嗎?在學校以往的課程設置中,都是有統一要求的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現今,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立足于本校師生,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課程的課時并沒有受到校本課程開發的影響,校本課程不會排進學校的課程表當中,而是在固定的國家課程基礎上增加的額外課程,它占用的也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額外時間,從這一角度來說,其實是在給老師的工作和學生的時間做“加法”。在這里,并不是說校本課程因此無任何意義,它實際上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以往的教學中,實際上教學內容和難度是以絕大部分學生的需求為標準的,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某學科或是某一方面不擅長的學生,會使其學習落后,不能得到肯定和表揚,而對某學科或是某一方面特別優異的學生,會使其天賦和能力得不到發掘和引導,校本課程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彌補。十一學校在對新高一學生的調查中發現,讀本、課堂、作業、考試四個環節的難度是不一致的,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整合,實施分層次課程,不固守單一、保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化為主動,指導學生形成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及實踐訓練等先進學習方式的習慣、氛圍或理念。可見,分層次課程的實施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建構自己的學習系統,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十一學校十分重視教研活動,不斷尋求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使學校課程更加科學、合理。
的確,為了做好校本課程開發,就需要真實地摸清中國教育的實際狀況,摸清它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摸清它與學校可結合的切入點,了解它發展的特殊性質和基本規律,校本課程開發不是一個空洞的理念,也不是一份流于表面的政策文件,而是要深入研究中國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景中去,根據現狀做出行動。
校本課程開發強調的是課程開發的整個動態過程,在這個研究過程中,教師一直是課程開發的主體,他們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者和參與者。“讓教師成為研究者”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當“教師成為研究者”與教育教學實際聯系起來,就會面臨一定的困難。教師能否真正勝任?他們每天需要承擔教學任務,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接受學校囑托的事務,還要配合領導完成檢查工作,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內容,這樣看,“教師成為研究者”就是在繼續給教師的工作“做加法”,那么,該如何處理好這一理念的實施?教師到底該如何成為研究者,如何科學地成為研究者,這才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也需要我們多了解一線教師的真實心態,比如: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計劃和準備課程,沒有時間學習新的理論和技能;對教師的能力挑戰太大;學校沒有真正了解和考慮自己與其他學校之間的不同之處等。從這個角度來講,僅僅通過學習政策文件和短時間的技能培訓是不能讓教師接受一門全新課程的,甚至有些不切實際,這樣只能逐漸加深教師專業需求和課程發展之前的矛盾。
以上主要是在我對校本課程開發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結合自己產生的疑問與所見所聞,從“教師參與行動研究”的角度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的一定探討。其實,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不單單是文件綱要的傳達和教師培訓的組織。學校文化的獨特性、教師的專業自主性、學生學習的規律性,均是需要我們尊重和全面考慮的。真正做到校本化課程整體實施,可能要進行課程體制的變革、教育觀念的更新、家長的正確支持等多方面變革。筆者在前文提到的十一學校在課程整合、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上都做出了獨具特色的表率,但是,我們需要的不是獨具特色的示范學校,而是每一所學校都能夠實現“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每一位教師都深刻參與到校本課程開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