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 ? ? ? ? 要] ?介紹會計學、經濟學等非數學專業的統計學課程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適當的建議。
[關 ? ?鍵 ? 詞] ?非數學專業;統計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172-01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人們對各國(地區)經濟、管理、社會及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與預測分析增加,對統計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計學在經濟、管理及社會中的作用日益顯著。
本文以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出發,提出教學改進方向,并為統計學課程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一、學生個性突出,學習能動性不強
現在的學生均為“95后”,有部分是“00后”,個性張揚,有自己的見解,對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只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喜歡的事情,對不感興趣的事情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不同學生的基礎不同,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復習,知識掌握得不牢固,通常只是一知半解。而且學生不是數學專業,相當一大部分學生是文科背景,數學基礎差,一碰到數字就頭大,一看到公式就腦子短路,一看到應用題就懵圈,使得他們本身對數學課和數學老師有一種排斥感。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建議可以在教學中融入自主學習式教學。即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與能動性,讓學生融入課程學習中,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他們提前做好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PPT課件,并涉及與實際相關的內容;此外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并分析總結,講述知識點的內容及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樣可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點,這是一種較靈活的教學實踐。
二、教學內容過多,教學手段單一
統計學幾乎所有的教材都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章節:緒論、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綜合指標、時間序列、統計指數、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相關回歸分析等內容。每學期學校開設統計學課有48個學時,無法在這48學時中將上述諸多章節知識點詳細介紹清楚,只能蜻蜓點水似的簡單將基本知識點進行講解,學生聽得也是云里霧里、囫圇吞棗,只能掌握一些皮毛,無法真正深入理解。同時幾乎所有學校都在多媒體教室授課,利用PPT講解,中間寫點簡單板書做個補充,這種純灌輸式教學太枯燥,教學手段太單一。
三、掌握推斷統計的思維框架和方法
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可知,講課過程中應盡量少用數學公式,避免統計學課程成為單純知識點輸出的課程,多采用與經濟和管理相關的應用性較強的講學方式。首先,利用案例教學引入知識點,將知識點的精髓滲透到案例中,同時培養學生關于統計學的相對嚴謹的思維框架,這是理解理論的最好手段。其次,學生在案例分析中,應該扮演主要角色,主動進入案例講述的場景中進行案例分析,并擴展到解決現實中的類似相關問題,這樣才能主動學習知識和利用分析工具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第三,案例教學還應該與大學生的畢業論文甚至科研相關的內容結合起來。例如,消費者購買商鋪需要考慮支出、收益、回報率、安全性、位置等多方面因素,進而對消費者購買商鋪的舉動進行相關性分析。讓學生運用已知理論方法對消費行為進行綜合分析及研究,同時將已畢業學生畢業論文中相關的數據和問題抽出,交給新一批學生,鍛煉他們的分析能力,由他們討論后使用假設檢驗、參數估計等方法進行計算分析并得出結論。這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的興趣并加強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的自身知識儲備、專業素養和日常備課也是一種挑戰。教師不僅要不斷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也要通過互聯網等平臺不斷更新案例教學的案例庫。案例教學的背后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更嚴謹的統計學思維,又能培養學生更強的調查和研究能力。
四、多種教學媒體的綜合運用
第一,充分提高教學環境,將板書與多媒體結合。傳統教學教師在黑板上書寫,一旦遇到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相關與回歸分析等需要大篇幅講述和演繹以及需要圖形介紹的知識點時,板書的缺點一眼就能看出,這明顯影響了教學進度和質量。而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尤其是電腦和PPT與板書的結合,就可以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第二,多媒體與統計教學軟件結合。目前多媒體教學方式非常普及,但是對統計學軟件的介紹相對較少。常用的統計學軟件有Excel、SPSS、SAS等。Excel相對容易操作,學生學習起來也很容易上手,SPSS和SAS則是很專業也很完善的統計學軟件,它們有良好的輸出界面,這需要學生花費一些時間進行上機操作練習。對于教學,Excel軟件中提供的函數功能就可以勝任,而對于科研或者復雜的社會問題,則需要專業性較強的SPSS和SAS才能滿足。
第三,掌握一兩種統計軟件工具。一方面,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一系列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而且也是試題教師案例教學能力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重視軟件的學習也會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例如通過方差分析、回歸分析可以使學生在電腦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統計內容的理解和運用,提高統計學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霖.對于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學的思考[J].黑河學刊,2010(9).
[2]徐雅.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嘉興學院學報,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