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升,羅一萍
[摘 ? ? ? ? ? 要] ?針對高職《sketchup》課程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內容實戰化、教學過程階梯化、課堂模式立體化、教學方法多樣化”的改革措施,使學生在干中練、練中學、學中用,切實提升專業技能。
[關 ? ?鍵 ? 詞] ?干中練;練中學;學中用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176-01
一、現狀分析
高職《sketchup》課程側重培養實操型人才。隨著國內景觀設計產業的不斷細化發展,對景觀設計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職《sketchup》課程還停留在“教學管理系統”“先命令后操練”的教學模式上。在課程中教師局限于對各種建模命令的講授,沒有把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放在重點培養位置上。學生單個命令能熟練操作,但舉一反三能力較差,導致實踐與創新能力差。
二、改革目標
實踐為王,通過“干中練、練中學、學中用”提高學生實操水平與舉一反三的能力。
第一,在干中練,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物體或真實場景讓學生進行建模,提高學生實踐水平。
第二,在練中學,學中用。一方面,在實踐中提升學生應用建模命令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其他課程知識輔助本課程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靈活運用AutoCAD、SU、3Dmax、PS等設計軟件完成景觀模型及效果圖的繪制。
第三,在干中練,練中學,學中用。設立綜合應用專題:特定建筑及周邊景觀設計。培養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及綜合設計能力。
三、改革內容
《sketchup》實施“教學內容實戰化、教學過程階梯化、課堂模式立體化、教學方法多樣化”的改革措施,在干中練、練中學、學中用。
(一)教學內容實戰化
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六個階段,每個階段配以不同的實踐訓練,通過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對前期學習的知識予以回顧與鞏固。
實戰一:長廊。對基礎建模命令及移動復制、旋轉復制命令的靈活運用。
實戰二:田徑場看臺。對移動復制、旋轉復制、推拉、路徑跟隨、畫筆工具等命令的靈活運用。
實戰三:歐式亭子。對推拉工具及鏡像工具的深化運用。
實戰四:中式亭子。對路徑跟隨工具的深化運用。
實戰五:別墅精確建模。對AutoCAD、SU、3Dmax等設計軟件的靈活運用。
實戰六:特定建筑及周邊景觀設計。對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
通過實戰化的教學內容設置,促使學生應用所學建模命令完成各實戰作業。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自覺地融入公司所要求的工作狀態,團隊合作,做到教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樹立了學生的就業信心,為學生能順利從事景觀設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專業基礎。
(二)教學過程階梯化——“看”“仿”“改”“練”
《sketchup》課程中對每個建模命令的學習分為以下四個階梯:
第一階:“看命令”。教師通過單個物體的建模將命令講授給學生,學生聽和看教師的操作步驟,初步熟悉建模命令。
第二階:“仿命令”。學生參照教師操作完成單個物體的建模。
第三階:“改命令”。學生運用所學命令以及自己的想法完成某單個物體的建模。這里的物體學生可根據自己喜好決定。
第四階:“練項目”。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物體、空間、場景,讓學生進行建模練習,比如小板凳、長廊、分院看臺、歐式亭子、中式亭子等。
通過四個階段進階式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并深入理解各個命令及各個命令之間的靈活組合,使學生在實踐過程獨立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三)課堂模式立體化
傳統的課堂模式使教師花了很多精力在各種建模命令的講授上,對景觀設計中建筑尺度、建筑材質、建筑造型、周邊小品等缺乏系統的認知。特別是對于物體尺度的把握,學生往往是估摸著進行。
本課程在授課中將課堂擴展到戶外。比如田徑場看臺和特定建筑及周邊景觀設計這兩個專題的實踐。要求學生到現場去測量、去觸摸、去觀察,去現場發現、分析、解決問題。
這種課堂模式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觀公園景觀、小區景觀、學校景觀等。以“多看”“多量”“多摸”“多拍”“多思考”五個“多”要求學生,將現場景觀設計當成“課外老師”,現場發現、討論并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
1.演示法。對各種建模命令的講授采用演示法,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模仿—教師演示—學生強化”這樣的過程完成主體課程
的講授。
2.練習法。一方面,在教師演示完一個命令后,馬上要求學生進行模仿操作以鞏固教學成果。另一方面,在課程中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物體、空間或場景讓學生進行建模。
3.探究法。在實戰二和實戰六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到現場去測量、去觸摸、去觀察,去現場發現、分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