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炳磊
我國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然而這樣的發展模式會使得農業用地分散較大,這樣不利于農業機械化和規模化發展。隨著我國近些年來的發展,我國的交通設施、農業技術水平、人力資源素質等因素都在不斷提高,我國農業正在由傳統農業發展模式轉向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產業聚集現象日益增多,這有利于農業區域的專業化,可以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長。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不斷擴大,使得我國農業產業發展逐漸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無法適應當前發展所需。我國農業的發展規模小而分散,所以造成農業發展技術水平難以提高,生產能力不高,且生產成本偏高,這就使得農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農產品在面對當前市場發展需要時,難以對市場變化做出變化。當前世界上農業產業的發展趨勢是專業化和規模化,例如美國的玉米帶、棉花帶等,農業產品呈現出區域化、規模化,農業產業利用這些來提高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所以,我國農業產業要想在新時期發展中,取得競爭優勢,必須實現農業產業的規模化,使得我國農業產業發展集聚化,這樣才能使得我國農產品在數量上、技術上、質量上取得優勢。
一、農業產業集聚
農業產業集聚指的是生產某一農產品數量較多的農戶,再加上這一農產品帶來的相關加工企業,在相關政府或其他支撐機構的引導下,在某一地區形成高密度聚集的一個有機整體的現象。一方面,在這集聚區內的農戶為加工生產企業提供農業原料,形成與有關機構、組織、企業等的合作,進而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規模化發展,使得農產品生產、加工專業化、科技化,農產品運營企業化,這會使得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同時也會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在農產品集聚區內的機構、企業,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做到生產專業化分工,讓農戶與企業、機構在市場交易和競爭過程中形成密集的合作網絡,進而實現集聚區個體的共同協調發展,讓農產品增至增效,最后使得企業與農戶互贏。
二、農業產業集聚的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張,推動農業產業集聚不斷發展和壯大,農業產業集聚對我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農業產業聚集中農戶作為農業的生產的主體,在農業產業集聚的發展中也居于基礎性的位置,企業在農業產業集聚中居于核心地位。
(一)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農業產業集聚是相關企業圍繞核心企業形成的完整的生產、加工、銷售體系。但是在這個體系中,隨著各企業長期合作發展,讓企業間的業務往來更加便捷,使各企業間的信任加強,這便會提高農業產業集聚區各個機構、企業間的資金周轉效率,讓一些轉包企業不再需要流動資金,只需要通過周邊合作企業保持業務關聯就可以完成正常生產,無須再進購原材料,也不用提前預支員工的工資,原材料從相關業務企業領取,從業務企業獲取的貨款可以直接用來支付員工工資。這樣的互動關系使得資金周轉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進而可以降低集聚區的資金流量。
(二)加快技術進步
當前社會發展的重點便是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是推動生產和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傳統農業產業發展中,由于生產較為分散,這使得農產品的交易效率很低,使得農產品的種類單一,技術創新度低,同時市場需求也會長期保持不變。在農業產業集聚區中,不同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相關的發展企業共同促進發展,各個企業和機構的交流密切,這使得新技術的出現幾率大幅提高,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會使得農產品的質量和種類不斷提高,這逐漸也會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市場需求量和市場需求種類增加,經濟效益也逐漸增加,然后市場對生產效率又有了新的要求,這又促使農產品加工企業對技術進行改進,加快技術進步,最后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三)提高生產效率
農業產業集聚可以使聚集區內擁有優勢核心技術的企業起到帶領作用,帶動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集聚區可以使原本相對孤立的企業資源相互合作,實現基礎設施、原料供給資源、信息服務體系、技術支持等的共享,使得各個企業間的協作更加密切。同時集聚區內的各個領域的人才、專業設施等資源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這些都使得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同時還可以讓發展規模擴大,再加上企業間的技術獲取成本下降,企業各項運營成本下降,生產效率就會隨之提高。
三、結語
我國農業要想取得更好的進步與發展,必須要實現農業生產集聚,它可以顯著的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還可以讓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更加具有競爭力。當前農業產業集聚在我國發展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由于我國的各項條件因素影響,再加上農業具有的天然分散性,使得我國的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分析和發展,農業發展的干擾因素有很多,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對這些因素進行考慮,這樣才能使中國農業發展穩定持續發展。(作者單位為北京大學新世紀產業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