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增長中的一個亮點。隨之而來的是國際貿易的轉型,本文旨在明確傳統貿易形式的優劣勢,并明確其發展目標和方向,探討如何克服傳統貿易模式的缺陷,從而進一步提高國家整體經濟效益。在對跨境電商充分認知的基礎上,傳統的國際貿易轉型主要體現在貿易標的、貿易方式的轉型。
一、傳統國際貿易形態分析
(一)傳統國際貿易的優勢
傳統的商務模式是在市場經濟的長期發展中產生并形成的。因而,市場經濟本身所具有的市場規則的一致性,制度性與機制內生性,也必然反映為傳統商務模式的基本特征。傳統的國際貿易形態從其誕生之初并發展至今早已成為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經過多年沉淀已經擁有了一大批具有豐富外貿經驗的外貿從業人員和工廠,各個行業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寬廣且穩定的渠道和平臺。
(二)傳統國際貿易的劣勢
價格形成不規范,風險不能轉移。由于合同價格簽署是根據當時的供求情況等因素定出的,而執行合同中市場價格發生變化是必然的,有利于一方必然不利于另一方。同時價格的形成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限制,很難形成公平的價格。價格風險產生的必然性影響合同執行的有效性,信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合同規范程度低,每簽合同都要重復尋找客戶,詢價,初步談判,簽約等一系列環節,都要就品種質量、時間、運輸等因素爭論不休。
二、國際貿易現狀分析
由于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自2012年以來,國際貿易一直處于持續低迷狀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90年的7%下降到2008年的3%,2009年至2017年世界貿易增長率預計為1.7%。此外,世界貿易增長連續五年低于世界產量。在全球經濟增長沒有顯著改善的情況下,全球貿易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保持低增長率。
(一)國際貿易轉型的原因
首先,由于近年來原材料和人力資源成本急劇增加,中國的外貿企業大多是分包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其中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產品,并以低價獲得市場訂單。其次,新興市場國家有更多的價格優勢,這使得大多數中國企業失去原有的價格優勢。再次,在國際貿易領域,電子商務往往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電子商務直接推動了國際貿易轉型的發展。
(二)電子商務的意義和應用
在當今社會,電子商務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同時,它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積極的意義。電子商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科技手段,對產業鏈進行系統化改造,對企業生產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同時,電子商務帶動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和電子商務等產業配套產業的發展,為人們增加了就業機會。可以說,電子商務將為傳統貿易的轉型和企業的發展帶來持久的推動力。
三、國際貿易轉型的對策
在國際貿易轉型過程中,許多企業甚至國家都會遇到很多困難。鑒于這些困難,我們必須明確國際貿易轉型的方向和目標,并思考可行的對策和實踐。
(一)對國際貿易轉型態度明確正確
首先,要認清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趨勢,明確國際貿易轉型的正確性和積極性。其次,要結合基本國情來看問題。例如,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發展資本企業和技術密集型出口企業不是放棄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這就要求我們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中國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的升級和結構調整。積極的國際貿易轉型有助于國際貿易參與者通過貿易在各自的生產中實現規模經濟。
(二)國際貿易轉型的方向和目標
國際貿易轉型即外貿轉型升級的目標應是在國外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抓住價值鏈中分工的最高點努力改變目前國家在價值鏈低端的國際分工狀況,提高國家的盈利能力。我們必須認識到轉變外向型經濟發展方式的國際分工新形式。立足于國際分工新格局和產業鏈整合為軸心。國家應該通過嵌入全球價值鏈來占據核心價值鏈,在關鍵環節上建立核心競爭力,向整個產業鏈傳播能力,實現核心競爭力的連鎖效應。
(三)不同參與者國際貿易轉型的可行措施
面對國際貿易的轉型,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不斷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出口數量,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二是在WTO框架下,中國應該慎重選擇靈活的貿易政策手段,引導外貿模式轉變,進一步推動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三十企業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關注品牌理念和人力資源投入,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努力以全球視野看待問題。
總之,無論對個體企業還是個別國家來說,國際貿易的轉型都有其必然性和積極性。 要順應全球經濟發展的潮流,合理利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優勢,促進國際貿易轉型發展。完成國際貿易轉型有利于提高國家綜合國力,提高國家整體水平。它也標志著交易力量轉變為交易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力促進其發展。(作者單位為無錫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