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浜
近年來,數量柔性契約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應急物資供應鏈的特點主要表現為較特殊的需求模式、較高的代價以及較低的先巖信息等。其中,爆發式或者突發式的應急物資供應鏈,這種特點更加的明顯。通過對我國一些大型的突發式災害的了解,盡管我國政府部門已經準備了一定數量的物資,但在面對這種大量需求的過程中,依然存在部分物資不足等情況。因此,本研究將數量柔性契約引入應急物資采購中,并對其進行了分析。
一、數量柔性契約相關理論概述
數量柔性契約主要是指供應方允許采購方在最終確定采購量在一定數量范圍內偏離預先訂購量的采購合作機制[2]。數量柔性契約的應用,對應急物資采購具有重要意義。
二、應急物資采購定價模型構建
(一)數量柔性契約下供應商決策
本研究構建了政府主導下的STACKELBERG模型,供應商是從屬的合作博弈關系。供應商結合政府柔性定價策略決策,成本收益分析時,考慮的因素主要有自身能力及成本參數等,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制定柔性供給系數,進而獲得柔性物資供給數量。供應商收益的函數,如公式(1)所示。
在公式(1)中,α表示柔性供給系數決策,αQ表示柔性物資供給數量, 表示災害發生的概率。Q表示政府常規物資采購的數量。Ⅱsf表示的是數量柔性契約下供應商利潤,h表示的是契約期限內供應商物資庫存持有的成本,v表示的是契約期末物資出清的價格,c表示的是物資單位生產成本,x表示的是災害發生實實際物資需求量,w表示的是常規采購批發價。P表示的是政府為應對突發物資需求從供應商處實施柔性采購的單物資定價。
對公式(1)進行化簡,并求柔性供給系數的一階和二階導數,獲得公式(2)和公式(3)。
通過公式(4)可知,在公式大于等于0的情況下,可獲得供應商政府最低柔性定價水平。通過公式可知,在數量柔性契約下,政府為吸引供應商參與合作中,柔性價格決策應指導到達最低柔性定價水平。也就是說,政府常規采購部分對采購合作有顯著的影響。
2.2數量柔性契約下政府決策
政府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依據供應商的的反應,并結合災害的實際物資需求,以及成本參數等,制定柔性定價決策。政策成本函數,如公式(5)所示。
通過公式可知,在數量柔性契約合作下,政府的最優定價決策與災害發生率成反比,與政府單位物資缺貨成本以及常規采購量成正比。
三、數值計算
政府與某供應商簽訂契約,并進行采購合作,契約時長與保質期相等,各個參數,如下所示。
在進行計算的過程中,采用的是Matalab2014a仿真計算,獲得供應商愿意提供物資定價的下限為158.67元,而政府的最小化獲得的最優定價決策時26.011元。通過計算表明,政府成本的柔性定價決策高于定價下限,因而數量柔性契約可以實現。在這種激勵的作用下,供應商可提供的物資供應量為4200件。也就是說,在數量柔性契約下,當災害發生的時候,政府可依據260.11元的單價,從供應商處采購應急物資的數量最多可達到4200件。
四、結論及建議
通過本文的研究,研究發現,數量柔性契約應用于政府主導下的應急物資采購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地方政府在制定柔性定價決策的過程中,應與災害發生區域的特征和管理要求等結合,但定價決策必須要超過最低水平,即公式(4)中的結論。另外,在制定定價決策的過程中,還應將政府單位物資缺貨成本等進行考慮。總之,數量柔性契約的應用,能夠提高應急物資的供給水平,能夠降低政府的采購成本,還能夠降低應急物資需求中的各種不確定現象,值得被廣泛應用。(作者單位為遼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物資分公司價格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