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蘭
我國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可以一直追溯至2016年,伴隨著營改增這一政策的落實,改革發展的同時,我國企業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之下,獲得較為廣闊的成長空間,企業生產中所消耗的成本在持續減少,同時企業發展中所需要承擔的稅負也在持續降低,為企業的長效發展帶來了諸多的可能。在增值稅制度發展的影響之下,與營業稅相比,建筑企業的實際應繳稅率獲得較大提升,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發展使得企業成本管理的各項工作發展受到全社會的密切關注,企業稅負在如此社會環境發展的影響之下,能夠通過增值稅進項實現稅負的抵扣,對于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發展而言,尤為關鍵,甚至影響著建筑企業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為此,本文主要針對“營改增”政策下對建筑企業成本管理所造成的影響進行深入探討,并有效提出相應的應對方法,希望為我國建筑企業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營改增政策的出臺,已經經歷了兩個年頭,隨著營改增政策影響范圍的不斷擴大化已經逐漸涉及到建筑領域、房地產領域、金融領域以及生活領域的方方面面當中。在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之下,企業發展中所產生新的不動產增值稅成為稅制抵扣下的一項重要內容,并使得行業發展中所承擔的稅負不斷減少。營改增政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宣示著營業稅時代的過去,稅制改革時代發展的腳步已經刻不容緩,就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營改增政策調整之下,我國經濟總體發展趨勢獲得顯著提升,2017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為2139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營改增政策的落實為建筑企業的發展創設了新的機遇。據相關統計表示,全國建筑業在2016年11月之前已經累計減稅65億元,稅負下降3.75%。建筑企業在營改增政策調整發展之下,想要獲得長效發展,因此需要不斷重視起成本管理的各項工作,尤其是對核算管理的各項環節進行重點把握,從根本上推動著企業的長效發展。
一、營改增概述
營改增,顧名思義,即營業稅改增值稅,這一項政策的調整,所帶來的最大優勢即為能夠避免重復征稅。企業在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之下,能夠針對應稅項目中所需要繳納的營業稅進行增值稅繳納的調整,這樣能夠有效降低企業所應承擔的稅負,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長效發展。營業稅調整為增值稅具有諸多好處,首先對于所需要納稅的部分而言,是對增值部分進行納稅,納稅工作變得更加規范化以及立體化,能夠減少重復征稅現象的發生 。此項內容對于國家財稅體制的發展而言,能夠促進改革,有利于企業發展,減少企業的賦稅壓力,使得企業發展能夠具有充足的動力,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以及完善。隨著營改增政策的深入貫徹執行,企業發展中能夠針對成本管理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建筑企業是營改增政策影響之下的重要行業之一,建筑企業成本管理機構體系在營改增政策作出調整的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發展,在此種情形發展之下,建筑企業獲得較大的成長空間,同時打開了全新的經濟發展局面,對于建筑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總體影響
營改增政策的落實以及發展,是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具體通知之下進行的,而建筑行業為了順應營改增政策發展的客觀影響,順應營改增政策調整后的客觀要求,因此在營業稅的征收方面,由原本的3%調整為11%,自2018年5月1日起,建筑業稅率又調整為10%,稅率出現顯著變化。建筑企業中此項內容的調整,可以根據建筑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大小,作出適當的調整,如果納稅企業規模較小,那么仍然可以選擇按3%的納稅征收率繳納增值稅。但是針對于目前我國大多數建筑企業的發展來看,仍以國有企業建筑行業的發展為主,多數存在于大規模的建筑企業,小規模企業發展的相對較少。建筑企業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受到營改增稅收體制調整的沖擊,在此項政策的客觀影響之下,建筑企業想要保障稅負持平,不再增多,成為當前廣大建筑企業發展中所面臨的重點內容。營業稅調整為增值稅,而對于增值稅的發展而言,所采取的計稅依據將全部的流轉額作為重要內容,另外增值稅發展中的一項特點則是將進項稅款進行抵扣,而建筑企業在此過程當中能夠獲得顯著的發展,加強對于進項稅抵扣制度上的管理,能夠帶給當前建筑企業較為廣泛的發展,成為影響建筑企業獲得發展的關鍵所在。
就目前大多數建筑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在建筑企業的經營管理方面,管理模式較為松散,管理實效性尚未充分體現出來,而營改增政策調整的實際影響之下,要求建筑企業能夠提升管理活動的精確化,注意管理模式實施中的各項細節,使改革成果能夠真正發揮出積極性,使重復征稅這項稅制發展問題得到徹底性解決,以此加強建筑企業自身的管理,使建筑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對同行業競爭壓力,卻依然得以立于不敗地位充分重視起成本管理的各項內容,面對企業生存以及發展中的實際性價值,拓寬建筑企業的實際影響力,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以及進步。
三、營改增對建筑企業主要成本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調整的客觀影響之下,建筑企業進行成本管理的各項工作,成本管理的具體性內容主要包括:a.建筑材料成本;b.建筑人工損耗;c.建筑設備租賃;d.建筑管理成本,以上內容均屬于建筑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環節。
(一)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耗材成本的影響
建筑企業發展在營改增政策調整的影響之下,在建筑企業的耗材成本方面,主要涉及三項建筑材料內容,主要包括的建筑材料有水泥、混凝土以及鋼筋,這三項建筑材料在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貫穿于整個建筑工程的實際進展當中,建筑材料所需要使用的數量龐大,同時材料本身的造價較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工程造價以及工程質量。針對于目前建筑材料的采購形式來看,采購可分為甲購采購以及企業自行購進的形式,在營改增政策的實際影響之下,甲購條件下的計稅項目征收率通常是按照3%的稅率進行。就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進展而言,上文所提及的三項建筑材料能夠占到總體工程造價的1/2,由此可見,對于三項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成為建筑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核心內容。
營改增政策調整之后,建筑企業想要實現成本控制,往往是通過提升成本控制中的可抵扣項目實現的,按照增值稅發票的具體要求,抵扣工作參照16%的稅率進行,針對于各項農產品專用增值稅則需要按照13%的稅率進行。由于建筑材料體積相對龐大,同時在運輸的過程當中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因此大多數建筑企業在實際建筑材料購進中,往往會考慮距離因素,以保障建筑材料的運輸方便。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人工及設備成本的影響
建筑工程項目在面臨施工活動的具體實施當中,面對增值稅發票,建筑企業人工成本過高難以實現充分的抵扣,而在此種情形發展的實際影響之下,建筑工程項目成本過高,建筑企業所應當承擔的稅負以及成本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建筑企業的發展。伴隨著營改增政策的貫徹落實,建筑企業在成本控制以及承擔稅負方面得到顯著緩解,人工成本部分得到控制,建筑企業內部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升。人工成本的降低,能夠使得建筑企業工程發展中抓緊實現機械化以及智能化,并且不斷順應營改增政策的具體規定,對于建筑企業當中各項租賃設備的稅率抵扣而言,可以按照16%的標準進行,如果租賃企業的納稅人規模較小,會嚴重影響進稅項發票的抵扣,同時征稅率需要3%的范圍之內,進而造成企業稅負的增加。
(三)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管理成本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之下,對建筑企業管理成本構成一定的影響,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建筑企業需要進行稅務相關工作的申報,主要通過發生建筑服務地區進行,建筑工程施工地點通常與服務地點距離較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建筑企業難以順利進行納稅申報的各項工作。營業稅變成增值稅,對于地方政府的發展而言,能夠銳減稅收額度,也在不經意間加大了建筑企業的工程項目施工難度。除此之外,增值稅與營業稅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建筑企業核算成本在獲得增加的同時,建筑企業財務人員工作成本以及核算成本,主要是關于專業人才的各項成本消耗,獲得顯著提升,以此造成建筑企業管理成本持續上升,甚至難以加以有效控制。舉個例子,某建筑企業進行工程施工項目的承包,建立了完善的成本管理保障體系,完善內部組織機構建設,對各部門進行明確的分工,對項目進行成本預測,在營改增的影響下,企業能夠更好的進行成本控制,合理規劃建筑施工進度。
四、營改增后建筑企業開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具體方向
(一)加強合同及票據管理,降低稅務風險
針對于建筑企業的發展而言,在相關建筑項目的實際開展當中,增值稅發票往往具有一定的分散性,甚至遍及全國各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工作內容的難度,尤其是體現在增值稅發票的收集整理以及審核保管的具體工作內容方面。在現階段,想要保障建筑企業在進項稅抵扣的相關工作中獲得較大的發展空間,加強對于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已經成為建筑企業成長階段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此,建筑企業可以有針對性的與材料供應商訂立合同,在合同中應當明確以下內容:a.結算方式;b.增值稅發票開具,規范票據的開具流程,應當秉持著票據優先、款項隨后的管理模式,從而有效分擔后期票據管理的工作量。此外,針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建筑企業加強審查,重視票據金額的合法性以及實效性。并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加以有效的保管,在根本上提升合同以及票據的管理水平,降低建筑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
(二)嚴選供應商,確保可抵扣進項稅項目
在營改增政策正式提出之前,建筑企業想要獲得顯著發展,因此紛紛重視起建筑各項成本的控制問題,旨在通過成本控制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在建筑材料成本的控制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建筑施工材料:a.砂石;b.水泥;c.苗木;d.零星材料,而建筑企業進行以上施工原材料的購進中,往往更加愿意與材料供應商進行直接交易,此種舉措因而導致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難以有效實現,進而導致建筑企業難以充分進行進稅項相關內容的抵扣,造成建筑企業稅負壓力過重,因此不能發揮出增值稅的實際價值。
為有效改變當前建筑企業的這一發展現狀,需要建筑企業加強成本管理以及控制,在建筑材料供應商的選取方面,可以采取招投標的形式進行,對供應商納稅人的實際身份加以確認,并進行充分合理的對比,對各處供應商的含稅報價加以確定,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的實際影響,同時加強對于供應商外界信譽的調查,選取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供應商參與合作。在此過程當中,建筑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對建筑工程中可能涉及的各項建筑材料進行比對,可以建立起相關的建筑材料供應商系統,并以電子存檔的形式進行供應商各項信息的錄入,從而有效為建筑企業提供良好的成本控制標準體系,推動建筑企業進行原材料成本控制的相關工作。
(三)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納稅籌劃意識及管理水平
營改增政策發展之下,建筑企業所面臨的會計核算工作內容較為繁重,對于建筑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人員而言,對于營業稅制的相關內容認識不夠全面,因而導致財務核算工作一度陷入停滯狀態,建筑企業的納稅申報相關工作內容顯著增加,這也制約了建筑企業的實際發展。在當前外界發展因素的客觀影響之下,建筑企業想要有效進行財務管理的相關工作,合理控制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各項成本,在實際財務管理工作中,應當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素養,在財務工作中提升納稅申報工作的各項內容,結合建筑企業成長發展的實際需要,可以對財務工作人員進行業務的培訓,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確保企業在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之下,合理控制企業納稅的各項成本。
(四)優化經營模式
在營改增政策的普遍影響之下,建筑企業想要獲得顯著發展,因此需要能夠充分重視起自身發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建筑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有效提升建筑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升競爭力,建筑企業漸漸將眼光投放在經營模式方面,經營模式為此呈現出多樣化,包括:a.自主管理;b.直接管理;c.委托管理;d.掛靠管理;e.聯合體施工管理,就目前建筑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進行掛靠管理十分常見,此種管理模式下企業需要承擔較高的發票規劃管理風險,帶給建筑發展十分不利的影響。
(五)轉變生產方式
建筑企業在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之下,發展中所面臨的外界壓力越來越大,企業想要獲得長效發展,因此采取一些手段進行招投標相關工作的展開,控制人工成本價格,成本控制難度也在不斷加大,建筑企業發展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在新時期,建筑企業可以依靠自身發展中所具有的優勢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實現生產方式的轉變,需要關注起建筑企業發展中的方方面面,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從科研設計階段到后期采購運作中的全方位、多角度管理模式,建立建筑企業發展產業鏈條,為企業成長發展助力。此外,建筑企業應當牢牢抓住營改增政策的調整下的機遇,進行人才的培養,保障技術性人才的所占比例,從而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
(六)加強企業內部審計
建筑企業在營改增政策發展的影響之下,想要有效進行企業的成本管理相關內容,因此需要充分重視起建筑企業內部審計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建筑企業確保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在組織管理層方面,從上至下開展審計的相關工作,并能夠針對于建筑企業實際發展中的各項需要,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各項制度,提升整體審計水平。提升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個人素養,創設良好的內部審計環境。
(七)實現企業公開,三公經費透明化
建筑企業應當確保財務管理各項工作的透明化,實現三公經費的透明化,在進行預算審計的過程中,應當建立起完善的經費預算制度,做好事前監督的各項工作,從而在根本上進行三公經費各相關工作的實際落實。另外,針對于三公經費的實際支出范圍,建筑企業應當確保經費記錄的合理性,并對其進行監管,實現對于三公經費的各項審計,確保各項資金的使用安全,以此為建筑企業的發展創設更大的經濟效益。
五、結語
建筑行業在長期的歷史發展影響之下,由于面臨發展環境的調整,自身成長中所面臨著諸多挑戰,建筑企業受到營改增政策發展的客觀影響,面臨著會計核算工作的相關變化,管理工作一度受到影響。在新時期,建筑企業應當不斷抓住營改增改革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作者單位為廣西建工集團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