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燏瑾 陳蒙莎 祁小華
一、引言
第十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幕式5月8日在天津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大賽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希望技能大賽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推動職業教育進一步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堅持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產業大軍,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更好發揮我國人力人才資源優勢、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促進實體經濟邁向中高端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POCIB是國際貿易從業技能綜合實訓,是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繼外銷員考試、跟單員考試等考試項目之后,聯合國際貿易雜志社和世格軟件共同推出的互聯網培訓證書課程。
POCIB比賽的設計,師從詢盤開始一直到業務結束,每一步都需要參賽學生親自完成。參與大賽,對于學生的國際貿易業務實踐能力也有顯著的提高,對今后的就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POCIB比賽與實踐能力的聯系
實踐能力是大學生不可或缺的職業能力,在工作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POCIB比賽中,一個合同的簽訂完成并不意味著只要按照流程走就可以了,在整個業務中,隊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必須根據突發狀況做出最優的解決方案,使買賣雙方都能獲取利潤。通過POCIB比賽,使學生更加清晰外貿業務流程,同時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
三、POCIB比賽對企業人才需求的幫助
(一)學校對實踐能力的注重
當代應試教育給大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弊端,僅僅掌握了課本知識,卻沒有職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這是一種很大的缺失。學校的考試內容基本與課本內容相同,沒有實質性的實踐能力的提升。在大學階段,學生也是一個非常迷茫懶散的階段,不能沉下心看書,更不會自律。
首先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不可能面面俱到;其次,理論的講解是分模塊的,十分缺少流程的連貫性;最后,大學生缺乏主動性,遇到問題也不會及時提問。POCIB比賽是一場團體性的競賽,讓參賽隊員明白競爭的殘酷性,從而激發了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打開一個良性競爭的局面,在原先被動的學習轉換為主動的學習。把POCIB比賽引入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刺激大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使隊員全身心的投入POCIB比賽,不僅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能夠主動去解決問題。
(二)學校與企業更好的合作
隨著當代就業壓力的增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站在企業的角度,他們希望能找到一個職員,而不是一個學生。對于企業剛招收的大學生,還需要花時間來培養,所以企業希望能盡量縮短培訓過程,能盡早投入到工作之中去,畢竟公司職員每天自己的手頭上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不可能投入全部精力來指導,這就導致了學生剛步入企業學習非常緩慢。為此,學校為了適應當代的就業需求,不斷地順應,改變其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注重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重視德技并修的意義
(一)強化專業技能知識
POCIB比賽對于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課堂知識十分的松散,而POCIB比賽是將國際貿易實務、跟單、單證、報關等多本書的知識匯總,將知識串聯,使外貿業務流程十分清晰。相較于之前,掌握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全面了解外貿業務員、跟單員等崗位的工作需求,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了解客戶、工廠、銀行和政府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參加POCIB比賽中潛移默化的記住了原先死板的理論知識,在無形之中戰勝了對學習的困難。參加POCIB比賽不在于成功和失敗,而在于不斷的積累實踐的經驗,更是對理論知識的加深與鞏固。
(二)增強職業道德素質
POCIB比賽初期,需要通過預算對合作方進行報價,這看起來只是一個簡單的報價,但實際上計算過程相當復雜,需要隊員團結合作,分別計算出各自的價格。首先必須了解貿易術語,針對不同的貿易方式采用不同的報價,其次在運費上,要采取最恰當的裝運方式,是選擇空運還是海運,集裝箱還是散裝,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是一個及其重要的環節,這關系到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問題,雖然這只是虛擬貨幣,但是追求的是實干的精神。通過POCIB比賽,各位大學生對自身的定位更加的清晰,學會了如何克服困難,彌補自己的不足。
(三)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在POCIB比賽中,一個訂單的完成是非常漫長的,涉及及其復雜的業務環節。這和今后大學生的實際就業崗位是一樣的,也就是在未來的工作中,都需要團隊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這就意味著大學生在學會知識和掌握技能的同時,更要擁有職業素養以及團隊合作能力。(作者單位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1.王燏瑾(1998-),女,浙江嘉興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外語與貿易分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163班學生。
2.陳蒙莎(1997-),女,浙江臺州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外語與貿易分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163班學生。
3.祁小華(1979-),男,湖北漢川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外語與貿易分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與貿易、高等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