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樹
作為傳統CAPM理論的衍生模型,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自誕生以來就引起了許多討論。這其中不乏一些對于其區域適用性的支持與質疑,因此本文利用統計方法檢測了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在中國證券市場的應用程度。結果表明:除個別分支結論外,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在中國證券市場是基本適用的。
一、研究背景
自從威廉夏普于1964年提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以來,這一套定價理論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1996年,法馬與弗倫奇建立了一種關注公司基本面的三因子定價模型,在CAPM的基礎上引入了公司規模、公司賬面值與市值比這另外兩個影響因子。其1992的實證研究表明,加上上述兩種因素之后,三因子模型對收益率的解釋性優于CAPM模型。
在亞太市場也有若干文章對這一套三因子定價模型進行了檢驗,Chui et al(1998)的研究結果顯示支持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Drew et al(2001)也在亞太地區的證券市場得到了相同的結論。
二、統計方法
(一)數學模型
三因子模型的三個因子為(1)市場因子,(2)公司規模因子(SMB),(3)公司賬面與市值比(HML),則其模型為:
E(R)-Rf = b[E(Rm)-Rf] + s(SMB) + h(HML)
其中R表示投資資產的收益率,而Rf表示無風險利率,Rm表示市場收益率;b、s、h為系數。
(二)數據處理
根據Deng et al(2005)的方法選取數據,截取從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深圳股票交易數據,并計算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接著把股票按照公司規模分類成大型公司、中型公司和小型公司。將公司的HML從高到低排序后,分為高中低三組。按照這樣的分類方法,構造出9個不同的組合。
對這9個組合在96個月的月收益率求取均值與標準差。發現在同樣HML情況下,SMB更小的公司的平均回報率更大,而隨著公司規模變大,每一單位的收益率所承擔的風險在增加。由此看出在低HML的情況下,規模較小的公司有更大的投資價值。
使用minitab軟件擬合這9個組合的數據后發現,三因子定價模型對收益率的解釋程度較高,相當一部分的擬合優度達0.9以上。t檢驗表明b對于全部9個組合都在1%水平上顯著;s對于中小規模公司傾向于正斜率且在1%水平上顯著;h對低HML的公司斜率為負,對中高HML的公司斜率則為正,對幾乎所有組合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而這些結論都與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的推論一致。
三、其它檢測
Wu(2011)選取了上海證券A股市場從2005年7月到2011年3月的69個月的收益率數據,對其進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發現25個股票組合的擬合優度都非常出色,整體線性關系非常顯著。因此可以說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對于上證A股的資產組合是適用的。
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認為證券市場具有“一月效應”或稱“新年效應”,Deng et al(2005)使用兩個虛擬變量J、F來檢驗我國證券市場的新年效應。則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的數學表達變成:
E(R)-Rf = b[E(Rm)-Rf] + s(SMB) + h(HML) + k*J + q*F
其中k和q是系數;J當一月時取1,其余時間取0;F當二月時取1,其余時間取0。擬合之后對于前文提到的9個組合,只有3個組合在一月或二月時表現出了與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的論斷一致的新年效應,因此這樣的新年效應在所選時間段的中國證券市場的表現并不顯著。Deng et al(2005)認為這是由于中國證券市場的成熟程度還不夠,日后有更準確和完善的數據時還需要再次探究。
四、結論
通過對1996年至2003年的深圳股票市場以及2005年至2011年的上證A股市場的個股收益率的統計分析,我們得到初步結論認為法馬-佛倫奇三因子定價模型在中國證券市場中是成立的。同時三因子模型的部分子結論并未能夠得到非常好的實證,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的證券市場還不夠發達與成熟,但具體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究。(作者單位為利物浦大學)